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临沂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产养殖用藻类去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43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用藻类去除设备,包括过滤箱(10)与处理箱(20);其中,过滤箱(10)设置进液管(11)、第一倾斜过滤板(12)、第二倾斜过滤板(13)、刮条(14)、转轮(15)、连接杆(16)、第一出水管(17)、第一支管(18)及第二支管(19),处理箱(20)设置上旋转轴(21)、下旋转轴(22)、齿轮副(23)、驱动电机(25)及挤压板(26)。该设备无需进行人工打捞、无需添加絮凝剂,利用机械装置实现对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去除,清除效率高、效果好,极大节省人力物力;并且该设备在藻类植物清除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生水体,避免水体流失,节约养殖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藻类去除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净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藻类去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传统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致使清澈碧绿的水质变得混浊不堪、出现藻华现象,严重影响水质环境;同时,水藻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繁殖、生长,养殖鱼虾等水产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减少过多时,无法为水藻生长提供足够的CO2,进而导致水藻的大量死亡,在水藻死亡过程中会造成水体中的溶氧供应严重不足,进一步加速水产生物的死亡,形成恶性循环;并且,水体中的水藻不单能导致水体腥臭和发绿发黑,更严重的是可以产生藻毒素,如生物肽(肝毒素)、生物碱(神经毒素)和脂多糖(皮炎毒素)等,藻毒素不仅能通过食物链传递,且易溶于水、耐热性强、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极易造成人、畜以及水生动植物感染,甚至死亡。因此,水产养殖过程中藻类的去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产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传统对藻类植物的处理方式为人工打捞或添加絮凝剂等方式,但人工打捞一是极大的浪费人力物力、清除效率低,二是人工打捞过程中水体易伴随藻类植物、造成水流失、增加养殖成本,三是人工打捞后还需对藻类植物进行处理、拉长处理工艺、增加人力成本;添加絮凝剂的方式将藻类植物沉淀后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添加絮凝剂也极大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污染养殖水体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藻类去除设备,该设备无需人工打捞、无需添加絮凝剂,采用机械设备对养殖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去除,清除效率高、效果好,且清除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生水体,避免水体流失,节约养殖成本。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水产养殖用藻类去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以及处理箱;所述过滤箱一侧上端设置一进液管,所述过滤箱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第一倾斜过滤板与第二倾斜过滤板且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与第二倾斜过滤板靠近所述进液管的一侧为高点;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均由过滤网段与光滑实心段组成且所述过滤网段位于靠近所述进液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上端的所述过滤箱前、后侧内壁分别设置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平行,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上端一侧设置一刮条且所述刮条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刮条下端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接触;所述第一倾斜过滤层板的光滑实心段下侧设置一转轮且所述转轮一端转动连接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轮的一端与所述刮条中部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过滤箱位于所述进液管
的一侧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下侧设置第一出水管,所述过滤箱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侧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上端、第二倾斜过滤板上端分别连通一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分别与所述处理箱同一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上均设置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的通断;所述处理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之间分别设置上旋转轴与下旋转轴,所述上旋转轴与下旋转轴平行且外壁均匀设置切割刀片,所述上旋转轴与下旋转轴远离所述过滤箱的一端贯穿所述处理箱且在所述处理箱外壁通过齿轮副实现传动,所述上旋转轴远离所述过滤箱的一端端部与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靠近所述过滤箱一侧侧壁底部设置一过滤网口,所述处理箱底部对应所述过滤网口设置一挤压板且所述挤压板与所述处理箱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网口通过一第二出水管与一回流管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回流管连通。
[000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流管均连接水产养殖池,且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抽吸泵、用于将水产养殖池中的水抽到过滤箱内,所述回流管上设置单向导通阀、避免水产养殖池的水回流至过滤箱与处理箱。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的过滤网段网孔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的过滤网段网孔直径的3倍,且所述第一支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管的直径。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轮固定套接在一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一端与所述过滤箱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过滤箱且与一转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所述过滤箱连接处设置密封轴承。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的过滤网段与光滑实心段连接处设置毛刷,用于对刮条进行清洁。
[0011]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长度且大于所述过滤网段的长度,所述滑动槽的起点端位于靠近所述进液管的一侧。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旋转轴与所述下旋转轴通过密封轴承与所述处理箱箱壁转动连接。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旋转轴的切割刀片与所述下旋转轴的切割刀片错位分布。
[0014]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吊装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处理箱外壁。
[0015]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处理箱内腔远离所述过滤箱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挤压板上端设置一倾斜导流板。
[0016]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挤压板通过伸缩杆与液压装置控制其滑动,所述伸缩杆包括粗杆与细杆,所述粗杆贯穿所述处理箱远离所述过滤箱一侧侧壁且与所述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细杆一端与所述粗杆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挤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箱外侧;所述粗杆与所述处理箱连接处设置密封橡胶圈。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8]本设备通过第一倾斜过滤板与第二倾斜过滤板的配合,对水产养殖中的水进行两次过滤,首先将大叶茎的水藻(如叶茎超过150μm的水藻)过滤、然后过滤小叶茎的水藻(如叶茎远小于100μm的水藻),过滤更彻底、过滤效率更高,同时,通过过滤网段与光滑实心段的配合,实现将过滤后的水藻储存至光滑实心段,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通过转轮、连接杆以及刮条的配合,实现对第二倾斜过滤板的清洁、避免水藻堵塞过滤网孔(由于第一倾斜过滤板的过滤孔为大孔,因此不易出现网孔堵塞的问题;而第二倾斜过滤板为细微过滤,其过
滤孔为微孔,极易出现网孔堵塞问题,因此通过刮条在过滤过程中反复清洁、避免微孔堵塞);通过上旋转轴与下旋转轴的反向同步旋转实现对大叶茎的水藻进行切割,然后再利用挤压块对切割后的大叶茎水藻与过滤后的小叶茎水藻进行压榨脱水,水可以通过过滤网口、第二出水管与回流管回到水产养殖池中,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挤压出水后方便藻类的排出,过滤箱内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与回流刊回到水产养殖池中,降低养殖水的流失、节约水产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藻类去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
[0021]其中,10、过滤箱;101、滑动槽;11、进液管;12、第一倾斜过滤板;121、过滤网段;122、光滑实心段;13、第二倾斜过滤板;130、毛刷;14、刮条;15、转轮;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藻类去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10)以及处理箱(20);所述过滤箱(10)一侧上端设置一进液管(11),所述过滤箱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第一倾斜过滤板(12)与第二倾斜过滤板(13)且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12)与第二倾斜过滤板(13)靠近所述进液管(11)的一侧为高点;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12)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13)均由过滤网段(121)与光滑实心段(122)组成且所述过滤网段(121)位于靠近所述进液管(11)的一侧;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13)上端的所述过滤箱(10)前、后侧内壁分别设置滑动槽(101)且所述滑动槽(101)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13)平行,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13)上端一侧设置一刮条(14)且所述刮条(14)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槽(101)滑动连接,所述刮条(14)下端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13)接触;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12)的光滑实心段(122)下侧设置一转轮(15)且所述转轮(15)一端转动连接一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远离所述转轮(15)的一端与所述刮条(14)中部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过滤箱(10)位于所述进液管(11)的一侧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过滤板(13)下侧设置第一出水管(17),所述过滤箱(10)远离所述进液管(11)的一侧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倾斜过滤板(12)上端、第二倾斜过滤板(13)上端分别连通一第一支管(18)与第二支管(19);所述第一支管(18)与第二支管(19)分别与所述处理箱(20)同一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支管(18)、第二支管(19)上均设置截止阀(180);所述处理箱(20)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支管(18)与第二支管(19)之间分别设置上旋转轴(21)与下旋转轴(22),所述上旋转轴(21)与下旋转轴(22)平行且外壁均匀设置切割刀片(210),所述上旋转轴(21)与下旋转轴(22)远离所述过滤箱(10)的一端贯穿所述处理箱(20)且在所述处理箱(20)外壁通过齿轮副(23)实现传动,所述上旋转轴(21)远离所述过滤箱(10)的一端端部与一驱动电机(24)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20)靠近所述过滤箱(10)一侧侧壁底部设置一过滤网口(25),所述处理箱(20)底部对应所述过滤网口(25)设置一挤压板(26)且所述挤压板(26)与所述处理箱(20)内壁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傲傲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