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232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属于器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不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穿刺时,需要多次进行穿刺扎针,对患者造成不必要损伤的问题。本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包括穿刺针管,穿刺针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穿刺针本体,穿刺针管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穿刺管座,穿刺针管的左端设置有检测探头,穿刺针管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套环,且套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右侧均开设有若干限位孔,连接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直杆,直杆的内部设置有卡扣结构,直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管的外侧并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不同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使得穿刺更加准确。得穿刺更加准确。得穿刺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穿刺导航装置,特别是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腰椎穿刺可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炎症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脊髓病变、疑有颅内占位病变、对诊断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气脑、椎管造影等;亦用于因脑脊液压力过高的放液(减压)和注入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腰椎穿刺是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项目操作,腰椎穿刺针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工具。
[000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腰椎穿刺针【申请号:CN201420169806.9;公开号:CN203802547U】。这种腰椎穿刺针,包括套管、针芯和针座,针头为锥形,针芯尾部与针座固定连接,针座与套管尾部螺纹连接;套管侧壁内部设置有吸液腔,由套管头部伸出与外界连通;套管尾部设置有透明侧壁的观察腔,腔室与吸液腔连通;观察腔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液口;套管尾部,观察腔的后方设置有乳胶导液管,其一端与针芯所在管腔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玻璃珠,所述玻璃珠紧贴导液管内壁;所述腰椎穿刺针包括与套管尾部螺纹连接的堵头。
[0004]该专利中公开的腰椎穿刺针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医护人员进行腰椎穿刺操作时,大多采用手感判断的方法,这种操作方式不容易上手,容易导致患者需要多次进行穿刺扎针,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该腰椎穿刺导航装置方便不同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使得穿刺更加准确。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包括穿刺针管,所述穿刺针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穿刺针本体,所述穿刺针管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穿刺管座,所述穿刺针管的左端设置有检测探头,所述穿刺针管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套环,且套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均开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直杆,所述直杆的内部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直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管的外侧并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管的左侧并设置有固定盘。
[000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患者的脊椎弯曲成弓形,椎间隙增宽,然后使用B超,先探查出腰椎的位置,探查完成后,可将套环滑动至穿刺针管的左端,使得固定盘与患者的肌肤相接触,接着可通过穿刺针本体插入患者的脊髓处,并通过检测探头对脊髓处进行检测,检测探头可以检测出脊髓液的PH值,符合PH值要求,可通过外接设备报警,则提示穿刺成功,最后进行拔出即可。
[0009]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球,且限位球与限位孔之间配合使用。
[0010]采用以上结构,使得直杆在连接管中对移动后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并增强其稳定性。
[0011]所述连接管内腔的左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右侧与直杆固定连接。
[0012]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直杆进行辅助限位,避免其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脱落。
[0013]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支撑杆与支撑管之间。
[0014]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固定盘与支撑管之间进行缓冲防护,避免其相接触。
[0015]所述支撑管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0016]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支撑杆在支撑管内移动时,可以对支撑杆进行限位,避免支撑杆从支撑管中滑落出去。
[0017]所述固定盘的左侧设置有软垫,且软垫为橡胶材质。
[0018]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患者的肌肤进行防护,避免固定盘直接与肌肤进行接触,从而引起患者的不适。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技术通过穿刺针管、检测探头、穿刺针本体、套环、连接管、直杆、支撑管、支撑杆、第一弹簧和固定盘的设置,使得套环可以在穿刺针管的表面滑动,并对穿刺针管进行导航限位,从而方便于人体肌肤相接触,并方便不同医护人员操作,使得穿刺更加准确,解决了目前医护人员进行腰椎穿刺操作时,大多采用手感判断的方法,这种操作方式不容易上手,容易导致患者需要多次进行穿刺扎针,对患者造成不必要损伤的问题。
[0021]2、本技术通过放置槽、伸缩杆、第二弹簧、限位板和限位球的设置,使得直杆在连接管中对移动后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并增强其稳定性。
[0022]3、本技术通过活动槽和活动块的设置,使得支撑杆在支撑管内移动时,可以对支撑杆进行限位,避免支撑杆从支撑管中滑落出去。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中局部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穿刺针管;2、穿刺管座;3、穿刺针本体;4、检测探头;5、套环;6、连接管;7、直杆;8、限位孔;9、卡扣结构;91、放置槽;92、伸缩杆;93、第二弹簧;94、限位板;95、限位球;10、限位槽;11、限位块;12、支撑管;13、支撑杆;14、第一弹簧;15、活动槽;16、活动块;17、第三弹簧;18、固定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9]如图1

图4所示,本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包括穿刺针管1,穿刺针管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穿刺针本体3,穿刺针管1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穿刺管座2,穿刺针管1的左端设置有检测探头4,穿刺针管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套环5,且套环5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管6,连接管6的右侧均开设有若干限位孔8,连接管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直杆7,直杆7的内部设置有卡扣结构9,直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管6的外侧并设置有支撑管12,支撑管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一端与支撑管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4,支撑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管12的左侧并设置有固定盘18,通过穿刺针管1、检测探头4、穿刺针本体3、套环5、连接管6、直杆7、支撑管12、支撑杆13、第一弹簧14和固定盘18的设置,使得套环5可以在穿刺针管1的表面滑动,并对穿刺针管1进行导航限位,使得套环可以在穿刺针管的表面滑动,并对穿刺针管进行导航限位,从而方便于人体肌肤相接触,并方便不同医护人员操作,使得穿刺更加准确,解决了目前医护人员进行腰椎穿刺操作时,大多采用手感判断的方法,这种操作方式不容易上手,容易导致患者需要多次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包括穿刺针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管(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穿刺针本体(3),所述穿刺针管(1)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穿刺管座(2),所述穿刺针管(1)的左端设置有检测探头(4),所述穿刺针管(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套环(5),且套环(5)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的右侧均开设有若干限位孔(8),所述连接管(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直杆(7),所述直杆(7)的内部设置有卡扣结构(9),所述直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管(6)的外侧并设置有支撑管(12),所述支撑管(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一端与支撑管(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4),所述支撑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管(12)的左侧并设置有固定盘(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穿刺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9)包括放置槽(91),所述放置槽(9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92),所述伸缩杆(92)的表面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峰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