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26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包括:位于住宅楼第三层及第三层以上的洋房,每个楼层为一套洋房;公共区域,位于洋房外部,公共区域设有公共电梯间、公共楼梯间、水井和电井;洋房由矩形功能空间在横向、纵向上围合而成,每个洋房均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厨房、至少两个卧式、至少一个卫生间和至少一个阳台;其中,第三层的洋房下层设有从东到西排列的第一层跃第二层的所述住宅楼的底层叠拼房。本申请的洋房位于混合系的住宅楼内,既节省了用地面积,又发挥了作为清景花园洋房的优势,达到了控制低总价、低建筑面积的情况下让产品具备洋房的体验的目的。让产品具备洋房的体验的目的。让产品具备洋房的体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普通多层住宅建筑,每户仅包含室内空间,住户与外界沟通只能靠小小的阳台,阳台的顶板是上层住户的地板,阳台或为悬挑或为内凹式,如被住户封闭后,也成为了室内空间的一部分。在这种住宅中,室内空间与外界情景环境相隔绝,在户内无法享受自然景观的感觉。许多人向往带花园的私家别墅,可是别墅占地面积大、价格昂贵。现有带露台的多层住宅,整体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要么是带花园的底层和无花园的上层,不适合同阶层住户居住;要么设置露台的位置不合理,露台占据了卧室的面积,使露台面积和居室面积成了一对只能择一的矛盾,卧室改露台相当于减小室内使用面积,这相当于提高了房屋公摊面积,使住宅价格居高不下。
[0003]面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种种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洋房房型,位于混合式住宅楼中,在不减小室内面积的前提下,保证每户有宽敞的起居室和充分的采光,实现每户都有属于户内自有的情景花园和景观阳台,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交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住宅房型中采光不足、面积有限或带露台的多层建筑设计不合理,住户无法满足居住舒适度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包括:位于住宅楼第三层及第三层以上的洋房,每个楼层为一套洋房;公共区域,位于洋房外部,公共区域设有公共电梯间、公共楼梯间、水井和电井。其中,洋房由矩形功能空间在横向、纵向上围合而成,每个洋房均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厨房、至少两个卧式、至少一个卫生间和至少一个阳台;第三层的洋房下层设有从东到西镜像对称的第一层跃第二层的住宅楼的底层叠拼房。
[0006]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洋房可采用六开间,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厨房、两个带卫生间的主卧、两个带储藏间的次卧和一个公共卫生间。其中,主卧朝南的一面都可采用飘窗设计,两次卧一个朝南一面采用飘窗设计,另一个次卧朝南一面连通了一个内阳台。
[0007]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客厅和餐厅朝南的一侧都通过门连窗连通一个内阳台。
[0008]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洋房的客厅和餐厅无隔断,形成合并成整体的大厅,该大厅可采用6.7m面宽。
[0009]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每层洋房的高度可为2.8

3.3m。
[0010]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套洋房的建筑面积为390.3m2。
[0011]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最高层的洋房上方还设有屋顶阁楼空间。
[001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洋房通过其所在楼层的公共电梯和公共楼梯入户。
[001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洋房的卫生间都可设有采光通风的高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住宅楼内的一整层为1套洋房设计,在不增加住宅楼数量和种类的前提下,一层就能实现三百多平米的使用面积,充分利用居住空间实现了洋房的宽敞舒适感,同时也避免了左右邻居的干扰。
[0016]2.洋房中部的客厅和餐厅采用无隔断设计,便于购房者调整室内布局,装修选择多样化,在春季和夏季有利于形成穿堂风,空气循环效果好,这样的房型更具竞争力。
[0017]3.起居室和活动空间都朝南设计,更有飘窗、阳台相连,确保了主要房间阳光充裕,视野开阔,同时与外界的景观相融合。
[0018]4.通过人性化的合理布局实现了洋房住宅空间的有机融合,有效拓展了住宅的功能空间,充分利用了土地面积,更加适合现代居家的生活理念,极具市场亲和力。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0]图1为本技术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所在的住宅楼的一个实施例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公共楼梯,
[0024]2.公共电梯,
[0025]10.楼下叠拼房,
[0026]20.楼上洋房,
[0027]21.洋房,
[0028]211.玄关,
[0029]212.厨房,
[0030]213.公共卫生间,
[0031]214.第一主卧,
[0032]215.第一主卧卫生间,
[0033]216.第二主卧,
[0034]217.第二主卧卫生间,
[0035]218.第一次卧,
[0036]219.第二次卧,
[0037]220.餐厅,
[0038]221.客厅,
[0039]222.公共通道,
[0040]2111.洋房入户口,
[0041]2141.第一主卧飘窗,
[0042]2181.第一次卧飘窗,
[0043]2191.第二次卧阳台,
[0044]2201.第一内阳台,
[0045]2211.第二内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7]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004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多房型结合的住宅楼,包括主要由公共电梯2为中心对称布置的多层地面建筑和一层地下建筑组合而成的住宅主体以及设置在其中的公共楼梯1、公共电梯2、水暖电设施等。在住宅楼的第一层、第二层,公共电梯2两侧的地面建筑分为上下独立的两所住宅,电梯2一侧的第一层、第二层和地下一层组成叠拼房,住宅楼的第三层及以上的每一层都是一套洋房21,每种住宅房型都是由若干矩形功能空间横向及纵向围构而成的复式住宅房,由此,整栋住宅楼形成楼下叠拼房10、楼上洋房20的混合系构造。
[0049]住宅楼的住宅主体的公共楼梯1可为形状为单跑“U”字型楼梯,楼梯宽度为1.1~1.5米。住宅楼的首层设有入户大堂,入户大堂的单元门入口还可设有雨棚。用户可以进入入户大堂,通过公共楼梯1和公共电梯2进入住宅,即上述的叠拼房和洋房21共用出入口并通过电梯2和公共楼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住宅楼第三层及第三层以上的洋房,每个楼层为一套洋房;公共区域,位于所述洋房外部,所述公共区域设有公共电梯间、公共楼梯间、水井和电井;其中,所述洋房由矩形功能空间在横向、纵向上围合而成,每个洋房均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厨房、至少两个卧式、至少一个卫生间和至少一个阳台;其中,第三层的所述洋房下层设有从东到西排列的第一层跃第二层的所述住宅楼的底层叠拼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洋房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洋房采用六开间,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厨房、两个带卫生间的主卧、两个带储藏间的次卧和一个公共卫生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洋房住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主卧朝南的一面都采用了飘窗设计,一个所述的次卧朝南一面也采用了飘窗设计,另一个所述的次卧朝南一面连通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瑞马广超项萌陈标马腾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