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221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包括训练组件和按摩组件,所述训练组件的内侧壁设有按摩组件,所述训练组件包括U型板、管体、第一弹簧和第一弧形板,所述U型板的内部底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焊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外侧壁贯穿有所述管体,所述管体的外侧壁焊接有圆筒,所述圆筒远离管体的一侧通过销轴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弧形板,利用需锻炼的臀部肌肉、盆底肌和大腿肌肉进行开合腿运动,使相对应的部位进行锻炼,且由于运动范围有限,以此提高动作的标准及恢复效果,并利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其连接的第二弧形板对锻炼后的肌肉均进行挤压按摩,从而更好的加快肌肉活性。从而更好的加快肌肉活性。从而更好的加快肌肉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
,具体为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现有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
[0003]但现有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使用电刺激疗法,而此方法多半要将装置伸入体内,使用不方便且不卫生,而对于盆底肌锻炼,人员不规范的锻炼姿势,导致康复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包括训练组件和按摩组件,所述训练组件的内侧壁设有按摩组件;
[0006]所述训练组件包括U型板、第一凹槽、杆体、管体、圆筒、第一弹簧和第一弧形板;
[0007]所述U型板的内部底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焊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外侧壁贯穿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外侧壁焊接有圆筒,所述圆筒远离管体的一侧通过销轴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弧形板,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相邻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按摩组件包括第二凹槽、气缸、第二弧形板、第三凹槽、第二弹簧、第三弧形板、软垫和U型把手;
[0009]所述U型板的内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凹槽,开设的第二凹槽用于承接气缸。
[0010]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均安装有气缸,通过气缸带动连接的第二弧形板进行水平运动。
[0011]优选的:四个所述气缸相邻一侧的输出轴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弧形板,设置第二弧形板经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对使用人员的盆骨进行挤压按摩。
[0012]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内部底壁均匀开设有六个第三凹槽,开设的第三凹槽用于承接第二弹簧。
[0013]优选的:六个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底壁均焊接有第二弹簧,设置的第二弹簧一方面可以减缓使用人员坐压时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使用人员的舒适度。
[0014]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内部设有第三弧形板,所述第三弧形板的上表面粘接有软垫,六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上表面焊接于第三弧形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三弧形板衔接第二弹簧及软垫,而设置的软垫用于提高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感。
[0015]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U型把手,设置的U型把手便于使用人员将装置进行移动和拿取。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使用人员坐在软垫上,将圆筒从开设的第一凹槽内部移动,使第一弧形板位于两腿之间,利用需锻炼的臀部肌肉、盆底肌和大腿肌肉进行开合腿运动,从而使相对应的部位进行锻炼,且由于运动范围有限,以此提高动作的标准及恢复效果,并利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其连接的第二弧形板对锻炼后的肌肉均进行挤压按摩,从而更好的加快肌肉活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训练组件结构图。
[0022]图中:1、训练组件;101、U型板;11、第一凹槽;12、杆体;13、管体;14、圆筒;15、第一弹簧;16、第一弧形板;2、按摩组件;201、第二凹槽;21、气缸;22、第二弧形板;23、第三凹槽;24、第二弹簧;25、第三弧形板;26、软垫;27、U型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包括训练组件1和按摩组件2,训练组件1的内侧壁设有按摩组件2;
[0025]训练组件1包括U型板101、第一凹槽11、杆体12、管体13、圆筒14、第一弹簧15和第一弧形板16;
[0026]U型板101的内部底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的内侧壁焊接有杆体12,杆体12的外侧壁贯穿有管体13,管体13的外侧壁焊接有圆筒14,圆筒14远离管体13的一侧通过销轴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弧形板16,两个第一弧形板16相邻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5。
[00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按摩组件2包括第二凹槽201、气缸21、第二弧形板22、第三凹槽23、第二弹簧24、第三弧形板25、软垫26和U型把手27;
[0028]U型板101的内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凹槽201,通过开设的第二凹槽201用
于承接气缸21。
[00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四个第二凹槽201的内侧壁均安装有气缸21,通过设置的气缸21,利用其活塞杆带动连接的第二弧形板22进行水平运动。
[00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四个气缸21相邻一侧的输出轴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弧形板22,通过设置第二弧形板22经气缸21的活塞杆带动,对使用人员的盆骨进行挤压按摩。
[00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U型板101的内部底壁均匀开设有六个第三凹槽23,通过开设的第三凹槽23用于承接第二弹簧24。
[00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六个第三凹槽23的内部底壁均焊接有第二弹簧24,通过设置的第二弹簧24一方面可以减缓使用人员坐压时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使用人员的舒适度。
[00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U型板101的内部设有第三弧形板25,第三弧形板25的上表面粘接有软垫26,六个第二弹簧24的上表面焊接于第三弧形板25的下表面,通过设置的第三弧形板25用于衔接第二弹簧24及软垫26,而设置的软垫26可以提高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感。
[003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U型板101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U型把手27,通过设置的U型把手27便于将装置进行移动和拿取。
[0035]本实施例中:气缸21的型号为ADN32

50

A

P

A。
[0036]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人员先通过设置的U型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包括训练组件(1)和按摩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组件(1)的内侧壁设有按摩组件(2);所述训练组件(1)包括U型板(101)、管体(13)、圆筒(14)、第一弹簧(15)和第一弧形板(16);所述U型板(101)的内部底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侧壁焊接有杆体(12),所述杆体(12)的外侧壁贯穿有所述管体(13),所述管体(13)的外侧壁焊接有圆筒(14),所述圆筒(14)远离管体(13)的一侧通过销轴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弧形板(16),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16)相邻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期训练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2)包括第二凹槽(201)、气缸(21)、第二弧形板(22)、第三凹槽(23)、第二弹簧(24)、第三弧形板(25)、软垫(26)和U型把手(27);所述U型板(101)的内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凹槽(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英李大旭张旭王海军肖晔辛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超声影像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