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双分储料芯,涉及吹塑机模头技术领域,包括:流道结构、内螺旋流道,流道结构具有外螺旋流道。在外螺旋流道的基础上设置内螺旋流道,构成内外双层的螺旋流道,通过双层螺旋流道的作用,使得物料通过每一节通料管过程中都能均分出等量物料,然后在内螺旋流道中汇合,一方面使得物料能够充分混合,另一方面大大提高的物料的分流次数。另外,内螺旋流道与外螺旋流道的尾端在流道结构的尾部呈一内一外的交错设置,在物料流出后,物料之间形成的形状更趋近于圈形,因此物料落入储料腔时不仅体积小,还均匀,并且物料之间不易产生汇合线。对物料实现更多的分流,使得物料均匀展开以及充分混合。料均匀展开以及充分混合。料均匀展开以及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双分储料芯和具有该储料芯的模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吹塑机模头
,特别涉及一种内外双分储料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吹塑机上模头的储料芯通常在其外侧采用直线式、螺旋式的流道结构,由于物料经进料口到达储料腔的这一路径上,传统的直线式或螺旋式的流道结构,仅仅是延长了物料的流动路径,螺旋式流道之间的分离的较开,物料在流道结构内基本仅采用分流锥等进行分流,分流次数较少,物料在流道结构内很难平缓均匀展开(后续成品的壁厚不均匀),分流后的物料直接落入储料腔内。
[0003]另外由于分流次数较少,落入储料腔内的物料体积较大,无法在储料腔内进行充分混合,混合不够均匀,而且较大体积的物料在下落时易产生冲击,导致物料之间产生汇合线(也可看作是后续成品上的熔接痕)。
[0004]为解决因分流次数少所产生的问题,目前所采用的方式是在储料芯的外表面增加螺旋式流道的密度,以避免分流次数不够。但是在分流方式是:将一直流道中的物料均分给较为细小的双直流道,再将双直流道中的物料均分给更细的四直流道,最后再将四流道中的物料均分给一一与四流道连通的螺旋式流道。很明显的,如果单纯的增加螺旋式流道的密度,那么就必须和直流道一起增加,这将导致储料芯会特别长,占用模头空间,因此不可取,需要对目前的储料芯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料芯难以对物料进行更多的分流,使得物料很难平缓均匀展开和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具有内外双分储料芯的模头。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内外双分储料方法。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外双分储料芯,其中,包括:流道结构、内螺旋流道。
[0009]所述流道结构分布在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外表面,所述流道结构呈内凹构造,所述流道结构具有:进料槽、一级分流道、二级分流道、外螺旋流道。
[0010]所述一级分流道上端连通所述进料槽,所述二级分流道上端连通所述一级分流道的下端,所述二级分流道的数量低于所述一级分流道。所述一级分流道与所述二级分流道沿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的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一级分流道与所述二级分流道不对数量进行限制,是多级的分流道。
[0011]多个所述外螺旋流道与相对数量的所述二级分流道的下端一一连通,所述外螺旋流道的尾端延伸至所述流道结构的尾部。
[0012]所述内螺旋流道设置在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内,所述内螺旋流道与所述外螺旋流道之间连接有通料管,所述通料管连通所述内螺旋流道与所述外螺旋流道,所述内螺旋流
道的尾端延伸至所述流道结构的尾部,所述内螺旋流道的尾端与所述外螺旋流道的尾端呈一内一外的交错设置。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向内外双分储料芯的进料槽通入物料,使得物料进入一级分流道进行分流,经过一级分流后沿二级分流道流动,通过二级分流道接着对物料分流,之后物料进入外螺旋流道中进行再次分流;
[0014]沿外螺旋流道流动的物料通过通料管进入内螺旋流道中,物料通过每一节通料管均分出部分量后再次在内螺旋流道中汇合流动,便于物料均匀展开,使得物料能够充分混合;
[0015]最后在物料运动到外螺旋流道和内螺旋流道的尾端时,因在内螺旋流道的尾端与外螺旋流道的尾端在流道结构的尾部呈一内一外的交错设置,故从外螺旋流道和内螺旋流道流出的物料之间能够更趋近于圈形,在落入储料腔时不仅体积小,且均匀,物料之间不易产生汇合线。
[0016]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条所述二级分流道呈“八”字形,两条所述二级分流道与一条所述一级分流道相通,两条所述二级分流道之间形成用于分流的分流锥。
[001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通料管向下倾斜于所述内螺旋流道。
[0018]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下端连接有扩径段,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上端连接有安装段。
[001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二级分流道的流道深度小于所述一级分流道的深度,并且所述二级分流道与所述一级分流道在彼此连通处由上往下具有逐渐变浅的深度。
[002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二级分流道与所述一级分流道的流道形状呈曲线状和/或呈倾斜状。
[0021]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通料管外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片。避免进入到内螺旋流道物料不能保温,影响流动。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在外螺旋流道的基础上设置内螺旋流道,构成内外双层的螺旋流道,通过双层螺旋流道的作用,使得物料通过每一节通料管过程中都能均分出等量物料,然后在内螺旋流道中汇合,一方面使得物料能够充分混合,另一方面大大提高的物料的分流次数。另外,内螺旋流道与外螺旋流道的尾端在流道结构的尾部呈一内一外的交错设置,在物料流出后,物料之间形成的形状更趋近于圈形,因此物料落入储料腔时不仅体积小,还均匀,并且物料之间不易产生汇合线。双层的螺旋流道的结构在保障了不增加储料芯长度的情况下增加了分流的次数,而且双层的螺旋流道在储料芯尾部的内外交错设置还能进一步减小物料体积,使得物料分布更均匀,对物料实现更多的分流,使得物料均匀展开以及充分混合。
[0024]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头,其中,所述模头包括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中所述的内外双分储料芯。
[002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模头还包括储料缸筒与中间环。所述储料缸筒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的外侧,所述储料缸筒具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槽连通。
[0026]所述中间环同轴固定套设在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与所述储料缸筒之间。
[0027]所述储料缸筒还具有上下滑动功能的射料压料环,所述射料压料环位于所述中间环与所述储料缸筒之间,所述射料压料环上设有压料空间,所述射料压料环下设有储料腔,所述储料腔连通所述流道结构与所述内螺旋流道。
[0028]中间环与储料缸筒之间设置有与储料腔相连通的压料空间,储料缸筒内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设置有射料压料环,射料压料环被配置成在压料空间与储料腔之间往复移动。具体的,射料压料环在外部驱动机构的动力推动作用下,能够类似注射器一样,将位于储料腔内的熔体物料推送至挤出料道内。该外部驱动机构可以是气动结构,也可是液压动力结构,其通过向压料空间内输入液压油或气体,从而作用于射料压料环上,驱动射料压料环在压料空间与储料腔之间往复移动,完成射料压料作业。此一节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旨在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做赘述。
[0029]更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的所述扩径段下设有模芯,所述模芯下连接有内模头,所述储料缸筒下连接有口模,所述口模与所述内模头之间构成有挤出料道。
[0030]更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模头外表面套设有内模套。所述内膜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模芯相匹配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双分储料芯,其中,包括: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分布在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外表面,所述流道结构呈内凹构造,所述流道结构具有:进料槽;一级分流道,所述一级分流道上端连通所述进料槽;二级分流道,所述二级分流道上端连通所述一级分流道的下端,所述二级分流道的数量低于所述一级分流道;外螺旋流道,多个所述外螺旋流道与相对数量的所述二级分流道的下端一一连通,所述外螺旋流道的尾端延伸至所述流道结构的尾部;内螺旋流道,所述内螺旋流道设置在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内,所述内螺旋流道与所述外螺旋流道之间连接有通料管,所述通料管连通所述内螺旋流道与所述外螺旋流道,所述内螺旋流道的尾端延伸至所述流道结构的尾部,所述内螺旋流道的尾端与所述外螺旋流道的尾端呈一内一外的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其中,两条所述二级分流道呈“八”字形,两条所述二级分流道与一条所述一级分流道相通,两条所述二级分流道之间形成用于分流的分流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其中,所述通料管向下倾斜于所述内螺旋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其中,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下端连接有扩径段,所述内外双分储料芯上端连接有安装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好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