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叶飞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18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包括船体、操控室,船体为双浮箱式履带结构,在船体的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铰接有一桥架,在桥架的前端铰接有一安装架,在安装架的前端安装有绞碎机构,在安装架上且位于绞碎机构的后方固定有收集绞龙机构,所述收集绞龙机构将物料往中间收集且在收集绞龙机构中间位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泥机构,所述吸泥机构位于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在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通过安装台架固定连接有操控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相对简单、体积小且整体相对轻便,非常适用于中小型池塘清淤,而且操作非常方便,清淤效果好。果好。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


[0001]本技术涉及池塘清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

技术介绍

[0002]池塘由于水产养殖动物的排泄物、遗体、残饵和施肥等不断的积累,以及地表冲积物等不断沉积,而沉积有机物经微生物发酵分解会形成大量腐殖质,其与池底表面浸润土壤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这些淤泥若是过多则会导致池水缺氧、有毒物质增多、有害细菌增多等,从而危害养殖动物。故,需要定期对池塘,尤其是精养糖,进行清淤处理,一般的清淤方式有干塘清淤和带水清淤。现有技术中,带水清淤主要是采用如清淤机、泥浆泵等小型设备,但这类设备不能自行在池水中行进,而且碰到质地较硬的淤泥时束手无策,而常规的挖泥船并不适合中小池塘的清淤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寿命长、清淤效果好的且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这种挖泥船不管池塘的边沿是高或是低都可自如行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包括船体、操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为双浮箱式履带结构,且该双浮箱式履带结构包括左浮箱、右浮箱、左履带、右履带,其中左履带绕在左浮箱上且左履带由对应的第一液压马达驱动,右履带绕制在右浮箱上且由对应的第一液压马达驱动;在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铰接有一桥架,在桥架的前端铰接有一安装架,在安装架的前端安装有绞碎机构,在安装架上且位于绞碎机构的后方固定有收集绞龙机构,所述收集绞龙机构将物料往中间收集且在收集绞龙机构中间位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泥机构,所述吸泥机构位于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在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通过安装台架固定连接有操控室。
[0005]优选地,在安装架上且位于绞碎机构与收集绞龙机构之间固定连有弧形的铲泥板,该铲泥板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铲泥板的作用能够将破碎的淤泥铲起来,而铲泥板上若干过滤孔的设计有效阻挡大颗粒杂质及其他不便于进入吸泥机构的物质(如石头、石块、粗的杂质等),只允许小颗粒泥巴或其他小颗粒杂质进入吸泥机构中,防止吸泥机构堵塞。
[0006]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左右两块S型护板、S型背板、左右两块耳板,其中左、右两块护板分别固定连接在S型背板的左、右两侧上,铲泥板固定连接在左、右两块护板的前侧上,且左右两块护板、S型背板与铲泥板之间围成收集绞龙机构的相对封闭的外壳,且吸泥机构与外壳围成的内腔相连通。该设计在满足整机体积小的情况下,保证吸泥效果。
[0007]优选地,在桥架与左浮箱之间、桥架与右浮箱之间均铰接有一第一液压缸。通过两个第一液压缸来调节桥架的抬举高度。
[0008]优选地,在桥架与安装架之间还铰接有一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二液压缸来调节安装架的入泥角度。
[0009]优选地,所述绞碎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保护套、第二液压马达、若干绞碎刀,其中第一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固定在安装架的左右两块耳板上,第一转轴一端穿过对应的轴承座后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马达,在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绞碎刀且若干绞碎刀均匀分布在第一转轴的外周面上,在第一转轴外且位于第一转轴与绞碎刀之间连接部位外罩有保护套,保护套上开设有若干供绞碎刀穿出的孔。
[0010]优选地,所述收集绞龙机构包括第二转轴、两段螺旋叶片、第三液压马达,其中第二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安装架的左右两块护板上,第二转轴一端穿过对应的轴承座后固定连接有第三液压马达,在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叶片,该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叶片用于将物料从两侧向中间集中。
[0011]优选地,所述吸泥机构包括硬质抽泥管、输送软管、浮体、抽泥泵,所述抽泥泵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架的背板上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抽泥泵的出口通过软管连接有一硬质抽泥管,该硬质抽泥管另一端从左浮箱和右浮箱之间穿过后且在后端部可拆卸连接有输送软管,在输送软管的不同位置上可拆卸连接有浮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采用双浮箱式履带结构作为水陆行走的基础,并将吸泥机构设置与两个浮箱之间,操控室设置在两个浮箱的上方,将绞碎机构、收集绞龙机构设置在两个浮箱的前侧等,结构设计更为紧凑,体积相对较小,非常适用于中小型池塘使用;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绞碎机构与收集绞龙机构等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将绞碎的淤泥集中起来,便于后续的吸泥机构工作,清理淤泥更为干净;
[0015]本技术结构相对简单、体积小且整体相对轻便,不管池塘埂(池塘边沿)的高低,都能行走自如,非常适用于中小型池塘清淤,而且操作非常方便,只需一个人坐在操控室操控即可,更为重要的是清淤效果好,清理较为干净,能一边行走一边清理,实现相对无死角清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剖掉一半的浮箱等、且去掉输送软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所述吸泥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9]其中,1、左浮箱,2、右浮箱,3、左履带,4、右履带,5、桥架,6、第一液压缸,7、第二液压缸,8、安装架,8.1、护板,8.2、背板,8.3、耳板,9、绞碎机构,9.1、第一转轴,9.2、保护套,9.3、第二液压马达,9.4、绞碎刀,10、收集绞龙机构,10.1、外壳,10.2、第二转轴,11、吸泥机构,11.1、硬质抽泥管,11.2、输送软管,11.3、浮体,11.4、抽泥泵,12、操控室,13、铲泥板,13.1、过滤孔,14、安装台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
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2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3]此外,下文未详述部分均参考现有技术及常规常识进行。且“固定连接”、“固定”等为常规的螺栓固定连接、焊接等,“可拆卸连接”也为常规的如螺纹连接等。
[0024]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包括船体、操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为双浮箱式履带结构,且该双浮箱式履带结构包括左浮箱、右浮箱、左履带、右履带,其中左履带绕在左浮箱上且左履带由对应的第一液压马达驱动,右履带绕制在右浮箱上且由对应的第一液压马达驱动;在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铰接有一桥架,在桥架的前端铰接有一安装架,在安装架的前端安装有绞碎机构,在安装架上且位于绞碎机构的后方固定有收集绞龙机构,所述收集绞龙机构将物料往中间收集且在收集绞龙机构中间位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泥机构,所述吸泥机构位于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在左浮箱与右浮箱之间通过安装台架固定连接有操控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架上且位于绞碎机构与收集绞龙机构之间固定连有弧形的铲泥板,该铲泥板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左右两块S型护板、S型背板、左右两块耳板,其中左、右两块护板分别固定连接在S型背板的左、右两侧上,铲泥板固定连接在左、右两块护板的前侧上,且左右两块护板、S型背板与铲泥板之间围成收集绞龙机构的相对封闭的外壳,且吸泥机构与外壳围成的内腔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在桥架与左浮箱之间、桥架与右浮箱之间均铰接有一第一液压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池塘清淤的挖泥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叶飞
申请(专利权)人:黄叶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