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205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低温启动电动泵时,驻车控制阀使驻车腔与液压油箱连通,电动泵输出的压力油通过卸荷补偿单向阀、驻车控制阀回流至液压油箱,降低电动泵的负荷,避免压力油因低温粘稠度增大而使电动泵难以启动。驻车活塞处于解除P挡的位置时,驻车控制阀使电动泵输出的压力油通过卸荷补偿阀进入驻车腔内,以增大驻车腔内的油压使驻车活塞保持在解除P挡的位置,无需蓄能器通过驻车控制阀为驻车腔供油,避免频繁调节驻车控制阀使蓄能器为驻车腔供油,降低能耗;利用驻车控制阀和卸荷补偿单向阀使驻车活塞保持在解除P挡的位置时,降低对驻车控制阀和蓄能器之间的阀结构的密封要求及压力损失。损失。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一般是通过泵不断输出流量来建立压力,其包括为低压油路供油的低压泵,及为高压油路供油的高压泵,其中,低压油路用于为离合器提供冷却润滑油,高压油路分两路,其中一路输出至换挡及离合器执行模块,另一路用于为蓄能器供油,蓄能器用于为驻车油缸和换挡提供高压油,及用于通过驻车压力调节阀为驻车油缸供油。
[0003]在行车过程中进行液压制动时,通过调节驻车压力调节阀的状态使蓄能器与驻车油缸的驻车腔连通,并通过驻车压力调节阀调节油压,将驻车油缸的活塞移动并保持在解除P挡的位置。
[0004]目前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在解除液压锁止时,驻车压力调节阀需持续保持为驻车油缸供油的状态,以致蓄能器的保压时间过短。由于蓄能器的出口还与换挡模块和离合器执行模块的进口连通,因此在蓄能器的油压不足时,需要启动电动泵,通过电动泵为蓄能器供油,以致电动泵频繁启动,电动泵的工作时间延长,能耗增加,导致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整车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避免蓄能器在液压制动时持续为驻车油缸供油。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包括:
[0008]电动泵、蓄能器和充油切换阀,所述充油切换阀能够使所述电动泵的出口选择性地与蓄能器或液压油箱连通,所述蓄能器用于为离合器执行模块供油;
[0009]驻车油缸,所述驻车油缸的内腔被其驻车活塞分为驻车腔和泄压腔,所述驻车活塞的一端穿过所述驻车腔并连接有驻车锥,所述泄压腔内设有弹性复位件;
[0010]所述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
[0011]驻车压力调节阀和驻车控制阀,所述驻车压力调节阀能够使所述驻车控制阀的进油口选择性地与所述蓄能器连通,或与所述液压油箱断开,或与所述蓄能器和所述液压油箱均断开,所述驻车腔通过第一油路与所述驻车控制阀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驻车控制阀能够使所述工作油口选择性地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或与所述液压油箱连通,或与所述工作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液压油箱互不连通;
[0012]卸荷补偿单向阀,所述电动泵的出口通过所述卸荷补偿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油路单向导通。
[0013]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驻车活塞的另一
端穿过所述泄压腔并设有制动凹槽;
[0014]所述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驻车锁止驱动件和制动凸起,所述驻车锁止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制动凸起移动,以使所述制动凸起选择性地在所述驻车活塞处于解除P挡的位置时插入所述制动凹槽内,或,在所述驻车活塞处于锁定P挡的位置时从所述制动凹槽内脱出。
[0015]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
[0016]驻车压力调节阀,所述驻车控制阀的进油口能够通过所述驻车压力调节阀选择性地与所述蓄能器或所述液压油箱连通;
[0017]换挡油路,所述换挡油路的一端与连通所述驻车压力调节阀和所述驻车控制阀的第二油路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换挡元件的供油口。
[0018]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第一过滤元件,所述第一过滤元件位于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换挡油路连通位置的上游。
[0019]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泵为双联油泵,所述电动泵包括:
[0020]低压泵,所述低压泵的出口通过低压油路与离合器的冷却润滑油路连通,所述低压油路通过所述卸荷补偿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油路单向导通;
[0021]高压泵,所述高压泵和所述低压泵的轴连接,所述高压泵的出口通过所述充油切换阀选择性地与所述蓄能器或所述液压油箱连通。
[0022]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低压油路通过限压阀选择性地与所述液压油箱连通或断开;
[0023]所述限压阀为液控阀,所述低压油路通过第一节流阀与所述限压阀的液控端连通。
[0024]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低压泵的出口通过冷却器与所述冷却润滑油路连通。
[0025]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第二过滤元件与所述冷却润滑油路连通。
[0026]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元件的进口通过旁通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过滤元件的出口连通。
[0027]作为上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驻车油缸上设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驻车活塞是否处于解除P挡的位置。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在低温启动电动泵时,驻车控制阀使驻车腔通过第一油路与液压油箱连通,电动泵输出的压力油通过卸荷补偿单向阀进入第一油路,第一油路内的压力油通过驻车控制阀回流至液压油箱,降低电动泵的出口油压,减少电动泵的负荷,避免压力油因低温粘稠度增大而使电动泵难以启动。
[0029]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驻车活塞处于解除P挡的位置,驻车控制阀使电动泵输出的压力油通过卸荷补偿阀进入第一油路中,并通过第一油路进入驻车腔内,以增大驻车腔内的油压使驻车活塞保持在解除P挡的位置,无需蓄能器通过驻车控制阀为驻车腔供油,避免频繁调节驻车控制阀使蓄能器为驻车腔供油,降低能耗,提高整车性能。利用驻车控制阀
和卸荷补偿单向阀使驻车活塞保持在解除P挡的位置时,压力油不会流经蓄能器和驻车控制阀之间的阀结构,降低压力流失及对驻车控制阀和蓄能器之间的阀结构的密封要求。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液压原理图。
[0032]图中:
[0033]11、低压泵;12、高压泵;
[0034]21、充油切换阀;22、充油单向阀;23、蓄能器;
[0035]3、离合器执行模块;
[0036]41、换挡元件;42、驻车压力调节阀;43、第一过滤元件;
[0037]51、卸荷补偿油路;52、卸荷补偿单向阀;
[0038]6、驻车控制阀;
[0039]71、驻车油缸;711、驻车活塞;712、弹性复位件;72、驻车锁止驱动件;73、驻车锥;
[0040]8、限压阀;
[0041]91、冷却器;92、第二过滤元件;93、旁通单向阀;9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包括:电动泵、蓄能器(23)和充油切换阀(21),所述充油切换阀(21)能够使所述电动泵的出口选择性地与所述蓄能器(23)或液压油箱连通,所述蓄能器(23)用于为离合器执行模块(3)供油;驻车油缸(71),所述驻车油缸(71)的内腔被其驻车活塞(711)分为驻车腔和泄压腔,所述驻车活塞(711)的一端穿过所述驻车腔并连接有驻车锥(73),所述泄压腔内设有弹性复位件(71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驻车压力调节阀(42)和驻车控制阀(6),所述驻车压力调节阀(42)能够使所述驻车控制阀(6)的进油口选择性地与所述蓄能器(23)连通,或与所述液压油箱断开,或与所述蓄能器(23)和所述液压油箱均断开,所述驻车腔通过第一油路(200)与所述驻车控制阀(6)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驻车控制阀(6)能够使所述工作油口选择性地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或与所述液压油箱连通,或与所述工作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液压油箱互不连通;卸荷补偿单向阀(52),所述电动泵的出口通过所述卸荷补偿单向阀(52)与所述第一油路(200)单向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活塞(71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泄压腔并设有制动凹槽;所述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驻车锁止驱动件(72)和制动凸起,所述驻车锁止驱动件(72)用于驱动所述制动凸起移动,以使所述制动凸起选择性地在所述驻车活塞(711)处于解除P挡位置时插入所述制动凹槽内,或,在所述驻车活塞(711)处于锁定P挡的位置(400)时从所述制动凹槽内脱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驻车压力调节阀(42),所述驻车控制阀(6)的进油口能够通过所述驻车压力调节阀(42)选择性地与所述蓄能器(23)或所述液压油箱连通;换挡油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泽贤赵健涛唐立中宋建军刘振宇康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