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91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淬火加工领域。基于现有的圆形的淬火感应器无法适应加热某些具有两个不同尺寸结构的工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淬火感应器,包括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两个导电件;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相连接形成一环形体,所述环形体内侧围成的加热空间为“8”字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感应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圈;两个所述导电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感应圈的底部,用于连接电源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为并联连接。该淬火感应器在进行加热时,可根据工件各部分直径的不同,使用相应的感应圈进行感应加热,使工件均匀加热,以满足后续加工要求。以满足后续加工要求。以满足后续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感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淬火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淬火感应器。

技术介绍

[0002]感应加热是一种可以使金属物体瞬间被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被广泛应用热处理、焊接等行业。
[0003]感应加热的原理是在线圈内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 (300

300000HZ或更高),由此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
[0004]然而现有的圆形淬火感应器在加热某些具有两个不同尺寸结构的工件时,存在着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的圆形淬火感应器在对某些具有两个不同尺寸结构的工件加热时,不能适应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淬火感应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0007]一种淬火感应器,包括:
[0008]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两个导电件;
[0009]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相连接形成一环形体,所述环形体内侧围成的加热空间为“8”字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感应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圈;
[0010]两个所述导电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感应圈的底部,用于连接电源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
[0011]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为并联连接。
[0012]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导电件均包括:/>[0013]第一导电板,一端设有电源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线圈连接端,与第一感应圈的感应线圈连接;
[0014]第二导电板,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排设置,一端设有电源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线圈连接端,与第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连接;
[0015]绝缘件,夹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之间。
[0016]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导电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圈的底部。
[0017]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感应圈和第二感应圈的侧边上设置有环形的空心壳体,所述空心壳体的环形腔的大小与所述环形体的环孔对应;所述空心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0018]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心壳体以所述第一感应圈与所述第二感应圈连接处为界,将所述空心壳体分割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
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上均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0019]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对称设置。
[0020]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通过一连接件焊接成一体。
[0021]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感应圈的弧顶设置有固定块。
[0022]在本技术公开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块焊接在所述第二感应圈的弧顶。
[0023]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通过设置有直径不同的第一感应圈和第二感应圈,可根据工件直径的大小,移动淬火感应器,使用相应的感应圈进行感应加热,可使工件的不同尺寸的结构都可以被加热均匀。
[0025]2.进一步地,第一感应圈和第二感应圈为并联加热,可防止在感应加热时工件受另一感应圈影响的问题,确保工件均匀加热。
[0026]3.最后,第一感应圈和第二感应圈上均设置有空心壳体,当接通水源时,可可对感应圈进行降温,防止感应器过热;同时,空心壳体由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组成,当感应圈工作时,与感应圈相应的腔体接通水源,对感应圈进行降温冷却,有利于节省水资源,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9]图2为沿图1中A

A
’ꢀ
线的剖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31]附图标记:1

淬火感应器;11

第一感应圈;12

第二感应圈;13

连接件;14

导电件;141

第一导电板;142

第二导电板;143

绝缘板;15

固定块;16

空心壳体;161

第一腔体;162

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连接,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连接。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两个导电件;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相连接形成一环形体,所述环形体内侧围成的加热空间为“8”字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感应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圈;两个所述导电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感应圈的底部,用于连接电源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为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件均包括:第一导电板,一端设有电源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线圈连接端,与第一感应圈的感应线圈连接;第二导电板,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排设置,一端设有电源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线圈连接端,与第二感应圈的感应线圈连接;绝缘件,夹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圈和所述第二感应圈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圈的底部。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超平武斌学邓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