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84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属于履带式直推钻机技术领域。包括履带底盘、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和静力触探工作组件;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包括直推钻头机构、摆动机构和第一转动机构;直推钻头机构包括冲击部、动力部和第一支架;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连接架和铰接座;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一转盘设置于履带底盘的左端顶部,铰接座的底部和连接架的底部均与第一转盘的活动端固定连接;连接架的顶部与第一支架的底部铰接;静力触探工作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机构、静力触探仪;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推钻机可调整作业角度以及作业位置,且具有静力触探功能,可对场地多方位检测。可对场地多方位检测。可对场地多方位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履带式直推钻机
,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直推式钻探技术是一种低扰动的土壤样品采集技术,利用直推式钻探设备自身重力和液压驱动冲击钻头的锤击将钻具贯入地层获得土壤岩心样品,适用于非固结型地层。
[0003]直推式钻机机动性强、钻探深度深、现场采样速度快、采样效率高、成本低,采样扰动小,可以同时采集土壤、土壤气和地下水样品,集采样、治理于一体,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专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修复的异位检测钻探设备。但是,现有直推式钻机存在以下缺陷:
[0004](1)难以调整钻头角度以及位置。
[0005](2)静力触探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本技术的直推钻机可调整作业角度以及作业位置,且具有静力触探功能,可对场地多方位检测。
[0007]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包括履带底盘、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和静力触探工作组件;
[0008]所述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和所述静力触探工作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履带底盘上;
[0009]所述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包括直推钻头机构、摆动机构和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直推钻头机构包括冲击部、动力部和第一支架;所述冲击部由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动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连接架和铰接座;所述第一气缸活动连接于所述铰接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设置于所述履带底盘的左端顶部,所述铰接座的底部和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均与所述第一转盘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铰接座的左侧,所述连接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铰接;
[0010]所述静力触探工作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机构、静力触探仪;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设置于所述履带底盘的右端顶部,所述第二转盘的活动端通过旋转架与所述静力触探仪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履带底盘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升降杆。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部包括有夹持架、液压缸和滑块,所述冲击部包括有冲击钻头,所述冲击钻头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夹持架上,所述夹持架固定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液压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面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配合。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定位螺栓,所述第一转盘的活动端设置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履带底盘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螺栓贯穿所述弧形槽且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面可拆卸设置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冲击钻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冲击钻头贯穿所述导向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架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冲击钻头的锁紧件。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连接架和铰接座,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可通过连接件推动第一支架翻转,从而调节直推钻头机构的倾斜角度。第一转动机构通过第一转盘带动直推钻头机构旋转,方便调整直推钻头机构的作业位置,减少履带底盘的移动。
[0018](2)第二转盘的活动端通过旋转架带动静力触探仪旋转,方便调整静力触探仪位置,且静力触探仪与履带底盘一体化,适应多种地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扇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履带底盘;2、冲击部;3、动力部;31、夹持架;32、液压缸;33、滑块;4、第一支架;5、第一气缸;6、连接架;7、铰接座;8、连接件;9、第一转盘;10、第二转盘;11、静力触探仪;12、升降杆;13、扇形板;131、弧形槽;14、定位螺栓;15、导向架;16、旋转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包括履带底盘1、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和静力触探工作组件;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和静力触探工作组件均设置于履带底盘1上;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包括直推钻头机构、摆动机构和第一转动机构;直推钻头机构包括冲击部2、动力部3和第一支架4;冲击部2由动力部3驱动,动力部3设置于第一支架4上;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5、连接架6和铰接座7;第一气缸5活动连接于铰接座7的顶部,第一气缸5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8与第一支架4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9,第一转盘9设置于履带底盘1的左端顶部,铰接座7的底部和连接架6的底部均与第一转盘9
的活动端固定连接;连接架6位于铰接座7的左侧,连接架6的顶部与第一支架4的底部铰接;静力触探工作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机构、静力触探仪11;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盘10,第二转盘10设置于履带底盘1的右端顶部,第二转盘10的活动端通过旋转架16与静力触探仪11的侧壁固定连接。
[0025]直推钻头机构的冲击部2由动力部3驱动沿着第一支架4往复移动,对土地进行钻地工作。第一气缸5的伸缩端可通过连接件8推动第一支架4翻转,从而调节直推钻头机构的倾斜角度。连接件8为弹性元件,用于第一气缸5与第一支架4的柔性连接。连接架6和铰接座7均在第一转盘9的活动端上,直推钻头机构的第一支架4与连接架6、铰接座7相连,因此,第一转动机构可通过第一转盘9带动直推钻头机构旋转,方便调整直推钻头机构的作业位置,减少履带底盘1的移动。第二转盘10的活动端通过旋转架16带动静力触探仪11旋转,方便调整静力触探仪11位置,且静力触探仪11与履带底盘1一体化,适应多种地形。旋转架16套设于第二转盘10的活动端上,旋转架16用于安装静力触探仪11。第一转盘9设置于履带底盘1的左端顶部,第二转盘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底盘、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和静力触探工作组件;所述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和所述静力触探工作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履带底盘上;所述直推钻机主体组件包括直推钻头机构、摆动机构和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直推钻头机构包括冲击部、动力部和第一支架;所述冲击部由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动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连接架和铰接座;所述第一气缸活动连接于所述铰接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设置于所述履带底盘的左端顶部,所述铰接座的底部和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均与所述第一转盘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铰接座的左侧,所述连接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铰接;所述静力触探工作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机构、静力触探仪;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设置于所述履带底盘的右端顶部,所述第二转盘的活动端通过旋转架与所述静力触探仪的侧壁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直推钻机与静力触探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长江黎志中孙强华黎鹏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永基建筑基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