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84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复合材料可直接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所述的ZnSiO3保护层由ZnSiO3纳米片阵列组成,具有无定形态和结晶态共存的结构;ZnSiO3保护层的厚度为~300nm,单个的ZnSiO3纳米片厚度为~15nm,ZnSiO3纳米片中分布着丰富的孔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可操作性强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时,保护层可降低锌成核和生长的过电势,实现锌离子在锌负极和电解液界面处的均匀分配,从而诱导锌的均匀沉积,提升锌沉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材料
,具体涉及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及其制备,基于一步水热法合成,其可以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并应用于电化学能源存储。

技术介绍

[0002]水系电池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其在未来大规模储能装置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当前的各种金属水系电池中,包括锂、钠、钾、镁、钙等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合适的标准还原电位(Zn
2+
/Zn,

0.76V vs.标准氢电极),锌金属可以直接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锌负极具有820mAh g
‑1的高理论比容量,但其目前面临着三个关键问题:1)电沉积过程中锌的成核不均诱导了锌枝晶生长,其刺穿隔膜将引发电池短路和失效;2)锌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腐蚀问题导致了不可逆损耗,降低了锌的沉积

溶解效率;3)在常用的弱酸性电解液(如2mol L
‑1硫酸锌溶液,pH为~4.1)中存在析氢反应,会导致电池鼓包、膨胀,损坏电池体系。上述问题发生在锌金属和电解液的界面,因此通过界面优化对于延长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工作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在锌箔表面构建保护层是界面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合适的保护层需要具有优良的导锌离子性、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且与锌箔紧密接触。近期,通过涂覆、原子层沉积和真空高温热处理等方法可将多种材料如含锌化合物、蒙脱土、二氧化钛等制成锌箔保护层,但是这些方法面临着实际生产的限制:涂覆法需要使用额外的粘结剂,且涂层厚度往往高达数十微米,将会明显增加锌箔质量,从而导致能量密度降低。原子层沉积法可以制备纳米级别且厚度可控的超薄涂层,但其成本较昂贵且无法大批量制备。事实上,大多数材料只能采用涂覆工艺实现与锌箔的复合,而含锌化合物原理上可通过原料与锌箔的反应,原位生长在锌箔表面,其与锌箔的连接也更加紧密。因此,采用低成本和可规模化的合成方法,在锌箔表面原位制备均匀且薄的含锌化合物保护层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规模化且符合绿色化学。得到的ZnSiO3纳米片阵列复合锌箔(简写为:Zn@ZSO)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时,可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所述的ZnSiO3保护层由ZnSiO3纳米片阵列组成,具有无定形态和结晶态共存的结构;ZnSiO3保护层的厚度为~300nm,单个的ZnSiO3纳米片厚度为~15nm,ZnSiO3纳米片中分布着丰富的孔隙。
[0006]所述的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称取一定量的Si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滴入一定量的NaOH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溶液;
[0008]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转移进反应容器中,并放入锌箔,水热反应后取出,冷却至
室温后取出锌箔,用去离子水洗涤并烘干。
[0009]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的SiO2的尺寸为10

50nm,质量为0.12

0.4g,去离子水用量为30

40mL,NaOH水溶液用量为50

100μL,其浓度为2mol L
‑1。
[0010]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的水热反应温度为120

140℃,时间为12

36h,锌箔厚度为10

200μm。
[0011]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
[0012]利用一步水热法在锌箔表面原位生长ZnSiO3纳米片阵列。在水热过程初期,由于反应溶液呈碱性,锌箔表面首先发生少量锌的溶解,溶液中锌离子浓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在持续的水热过程中,当锌离子浓度达到一定时,其与SiO2纳米颗粒溶解而成的HSiO3‑
以及溶液中的OH

结合,从而原位生长在锌箔表面,最终得到垂直于锌箔表面的纳米片阵列。该阵列厚度~300nm,具有全覆盖、均匀、致密、电子绝缘、亲水及多孔等特点。此外,该合成方法步骤简单,通过调控原料添加量、反应釜容积和锌箔面积,即可实现规模化制备。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锌箔表面构建ZnSiO3纳米片垂直阵列,促进了电荷转移和传质过程,提供了丰富的锌离子吸附位点和扩散通道,降低了锌成核和生长的过电势,实现了锌离子在锌负极和电解液界面处的均匀分配,从而诱导平整的锌沉积。以该复合锌箔作为电极并组装对称电池,当面容量为1mAh cm
‑2时,在1mA cm
‑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循环锌的沉积

溶解过程达800次,持续时间长达1600h;在5mA cm
‑2可以循环3800次,持续时间长达1520h。以该复合锌箔作为负极,钾离子预嵌入的层状MnO2(简写为:KMO)作为正极,组装2032型扣式电池。其在308mA g
‑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具有156.8mA g
‑1的放电比容量,相比于首圈的容量保持率为98.4%,展现出商业化应用的潜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Zn@ZSO的光学照片;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n@ZSO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SO层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n@ZSO截面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和能谱分析元素分布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SO层的选区电子衍射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SO层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n@ZSO表面对2mol L
‑1ZnSO4溶液的接触角结果;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n@ZSO||Zn@ZSO对称电池的倍率性能;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n@ZSO||Zn@ZSO对称电池在1和5mA cm
‑2电流密度和1mAh cm
‑2面容量下的长循环性能;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Zn@ZSO||KMO扣式电池在308mA g
‑1的循环性能;
[0024]具体实施例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阐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但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8]1)称取0.24g SiO2(粒径为15nm),通过搅拌使其分散于35m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所述的ZnSiO3保护层由ZnSiO3纳米片阵列组成,具有无定形态和结晶态共存的结构;ZnSiO3保护层的厚度为~300nm,单个的ZnSiO3纳米片厚度为~15nm,ZnSiO3纳米片中分布着丰富的孔隙。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Si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滴入一定量的NaOH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溶液;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转移进反应容器中,并放入锌箔,水热反应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锌箔,用去离子水洗涤并烘干。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ZnSiO3保护层的复合锌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S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华郭瑞婷麦立强刘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