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183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系统利用补冷罐内第二蓄冷剂B用于对载冷剂进行补冷,再通过载冷剂对蓄冷板内的第一蓄冷剂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实现对蓄冷板进行补冷,能够实现冷藏车的长距离冷链运输;系统利用风机和调节板,实现车厢内温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货物运输的冷藏需要;系统利用离心泵、电磁阀、流量计,实现对蓄冷板的补冷速度的调节;利用车载控制中心与车载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式传递,实现驾驶员对制冷补冷的控制;利用车载控制中心与远程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式传递,实现远程控制人员对制冷补冷的控制。制人员对制冷补冷的控制。制人员对制冷补冷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制冷补冷
,尤其是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冷藏车的机械式制冷方式百公里油耗2~4升,汽车尾气排放增加30%;蓄冷式制冷方式无废气产生,并可利用谷时电价进行充冷,是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冷链运输方式。
[0003]目前,传统的蓄冷式冷藏车的缺点是温度较为固定,不能满足精细化医药及易腐食品物流运输中小范围温度调节需求,同时由于箱体的载重量有限制,蓄冷板整体重量不能过大,不能满足长距离冷链运输的需求。
[0004]随着5G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基于5G高速信息传输方式和云平台“一云对多端”的控制方法,可实现冷链系统中各运输装备的实时监控和高效热管理,是未来智慧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解决了传统的蓄冷式冷藏车无法调节温度、不能长距离冷链运输的缺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7]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系统包括:制冷模块、补冷模块;其中,所述制冷模块用于对车厢进行制冷,所述补冷模块用于对制冷模块进行充冷;
[0008]所述制冷模块包括:蓄冷板和设置于蓄冷板内的蓄冷管;所述蓄冷板内还填充有第一蓄冷剂A,且第一蓄冷剂A位于蓄冷管的管外;
[0009]所述补冷模块包括:补冷罐和设置于补冷罐内的补冷管;所述补冷罐内还填充有第二蓄冷剂B,且第二蓄冷剂B位于补冷管的管外;
[0010]所述补冷管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管路与蓄冷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蓄冷管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管路与补冷管的输入端相连接;补冷管、第一管路、蓄冷管、第二管路构成载冷剂循环管路;
[0011]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流动,通过补冷罐内的第二蓄冷剂B对补冷管内流通的载冷剂进行冷却降温,再通过蓄冷管内流通载冷剂对蓄冷板内的第一蓄冷剂A进行冷却降温即进行补冷。
[0012]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温度监测模块,与温度监测模块相连接的车载控制中心;
[0013]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车厢内的实际温度,并将车厢内的实际温度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
[0014]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调节板;
[0015]所述调节板设置于蓄冷板的外侧,用于阻隔蓄冷板,且调节板对蓄冷板的阻隔面积为可调节;
[0016]所述车载控制中心与调节板相连接,用于控制调节板对蓄冷板的阻隔面积,即控制调节板的开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风机;
[0018]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蓄冷板,且风机的风力大小为可调节;
[0019]所述车载控制中心与风机相连接,用于控制风机的风力。
[0020]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冷量监测模块,与冷量监测模块相连接的车载控制中心;
[0021]所述冷量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蓄冷板的剩余冷量,即蓄冷板中的第一蓄冷剂A的凝固量,冷量监测模块将蓄冷板的剩余冷量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
[0022]所述冷量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补冷罐的剩余冷量,即补冷罐中的第一蓄冷剂B的凝固量,冷量监测模块将补冷罐的剩余冷量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
[0023]进一步地,所述补冷模块还包括:离心泵、电磁阀、流量计;
[0024]所述电磁阀设置于第一管路I上,用于调节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流动的流量;所述流量计和离心泵沿载冷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二管路II上,所述流量计用于监测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流动的流量即载冷剂流量;所述离心泵用于驱动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的流动;
[0025]所述车载控制中心分别与离心泵和电磁阀相连接,用于分别对离心泵的转速和电磁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0026]所述车载控制中心还与流量计相连接,流量计将载冷剂循环管路中的载冷剂流量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
[0027]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车辆中的车载终端设备;
[0028]所述车载终端设备与车载控制中心相连接,车载控制中心将所接收的数据发送给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对车载控制中心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
[0029]驾驶员通过车载终端设备设置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车载控制中心根据控制命令进行控制。
[0030]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车辆中的车载通信设备,以及远程终端设备;
[0031]所述车载通信设备与车载控制中心相连接,车载控制中心将所接收的数据发送给车载通信设备;
[0032]所述车载通信设备与远程终端设备远程通信连接,车载通信设备将车载控制中心所接收的数据发送给远程终端设备;
[0033]远程控制人员通过远程终端设备设置控制命令,并通过车载通信设备将控制命令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车载控制中心根据控制命令进行控制。
[0034]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调节板、风机;
[0035]所述调节板设置于蓄冷板的外侧,用于阻隔蓄冷板;所述风机用于向外吹风,风机的出风口朝向蓄冷板;所述车载控制中心分别与调节板和相连接,用于控制调节板对蓄冷板的阻隔面积即控制调节板的开度,以及用于控制风机的风力;
[0036]所述车载控制中心根据设定的车厢温度以及根据车厢内的实际温度,自动控制调节板的开度和风机运转;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0037]若车厢内的实际温度高于设定的车厢温度,则车载控制中心减小调节板对蓄冷板的阻隔面积即增大调节板的开度,以及增大风机的风力;
[0038]若车厢内的实际温度不高于设定的车厢温度,则车载控制中心增大调节板对蓄冷板的阻隔面积即减小调节板的开度,以及减小风机的风力。
[0039]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控制中心根据设定的蓄冷板冷量最小值、蓄冷板冷量最大值和补冷罐冷量最小值,以及根据蓄冷板的剩余冷量和补冷罐的剩余冷量,自动控制补冷模块的离心泵的转速和电磁阀的开度;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0040]若蓄冷板的剩余冷量低于设定的蓄冷板冷量最小值时,且补冷罐的剩余冷量不低于补冷罐冷量最小值时,则车载控制中心增大电磁阀的开度以及增大离心泵的转速;
[0041]若蓄冷板的剩余冷量不低于设定的蓄冷板冷量最小值,则车载控制中心减小电磁阀的开度以及减小离心泵的转速;
[0042]若蓄冷板的剩余冷量达到设定的蓄冷板冷量最大值,则车载控制中心关闭电磁阀以及关闭离心泵;
[0043]若补冷罐的剩余冷量低于补冷罐冷量最小值,则车载控制中心减小电磁阀的开度以及减小离心泵的转速。
[004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45](1)系统利用补冷罐内的第二蓄冷剂B对补冷管内流通的载冷剂进行补冷,即第二蓄冷剂B对载冷剂进行冷却降温,再通过载冷剂对蓄冷板内的第一蓄冷剂A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实现对蓄冷板进行补冷,能够实现冷藏车的长距离冷链运输。
[0046](2)系统利用风机和调节板,实现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制冷模块、补冷模块;其中,所述制冷模块用于对车厢(1)进行制冷,所述补冷模块用于对制冷模块进行充冷;所述制冷模块包括:蓄冷板(2)和设置于蓄冷板(2)内的蓄冷管(21);所述蓄冷板(2)内还填充有第一蓄冷剂A,且第一蓄冷剂A位于蓄冷管(21)的管外;所述补冷模块包括:补冷罐(10)和设置于补冷罐内的补冷管(101);所述补冷罐(10)内还填充有第二蓄冷剂B,且第二蓄冷剂B位于补冷管(101)的管外;所述补冷管(10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管路(I)与蓄冷管(2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蓄冷管(2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管路(II)与补冷管(101)的输入端相连接;补冷管(101)、第一管路(I)、蓄冷管(21)、第二管路(1I)构成载冷剂循环管路;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流动,通过补冷罐(10)内的第二蓄冷剂B对补冷管(101)内流通的载冷剂进行冷却降温,再通过蓄冷管(21)内流通载冷剂对蓄冷板(2)内的第一蓄冷剂A进行冷却降温即进行补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温度监测模块(6),与温度监测模块(6)相连接的车载控制中心(13);所述温度监测模块(6)用于实时监测车厢(1)内的实际温度,并将车厢(1)内的实际温度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调节板(3);所述调节板(3)设置于蓄冷板(2)的外侧,用于阻隔蓄冷板(2),且调节板(3)对蓄冷板(2)的阻隔面积为可调节;所述车载控制中心(13)与调节板(3)相连接,用于控制调节板(3)对蓄冷板(2)的阻隔面积,即控制调节板(3)的开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风机(11);所述风机(11)的出风口朝向蓄冷板(2),且风机(11)的风力大小为可调节;所述车载控制中心(13)与风机(11)相连接,用于控制风机(11)的风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冷量监测模块(5),与冷量监测模块(5)相连接的车载控制中心(13);所述冷量监测模块(5)用于实时监测蓄冷板(2)的剩余冷量,即蓄冷板(2)中的第一蓄冷剂A的凝固量,冷量监测模块(5)将蓄冷板(2)的剩余冷量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13);所述冷量监测模块(5)用于实时监测补冷罐(10)的剩余冷量,即补冷罐(10)中的第一蓄冷剂B的凝固量,冷量监测模块(5)将补冷罐(10)的剩余冷量发送给车载控制中心(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5G制冷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冷模块还包括:离心泵(9)、电磁阀(8)、流量计(7);所述电磁阀(8)设置于第一管路I上,用于调节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流动的流量;所述流量计(7)和离心泵(9)沿载冷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二管路II上,所述流量计(7)用于监测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流动的流量即载冷剂流量;所述离心泵(9)用于驱动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管路中的流动;所述车载控制中心(13)分别与离心泵(9)和电磁阀(8)相连接,用于分别对离心泵(9)
的转速和电磁阀(8)的开度进行控制;所述车载控制中心(13)还与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严冬陈永东邓静周兵倪利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