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61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属于中医护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测量尺测量数据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本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包括安装板、控制单元、中央处理器、数据清除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显示模块、红外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安装板的左侧栓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栓接有安装盒,且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安装盒的底部开设有滑槽,驱动结构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贯穿滑槽并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测距传感器精准测量出患者的同身寸长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找到治疗的穴位,并且能够根据患者同身寸长度快速计算出不同穴位的距离,给护理人员提供便利。给护理人员提供便利。给护理人员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穴位测量尺


[0001]本技术属于中医护理
,涉及穴位测量尺,特别是可移动穴位测量尺。

技术介绍

[0002]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为了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找准患者身体的穴位尤其重要。
[000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多功能中医护理用具尺【申请号:CN201820717075.5;公开号:CN209172901U】。这种多功能中医护理用具尺,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为多型号刮痧板;下部分包括标有刻度的穴位测量尺尺身,在尺身上开设有沿尺身长度方向的条形滑道;条形滑道上设有定位滑块,该定位滑块的前端通过螺纹孔安装有可更换接头。可更换接头可以是穴位按摩头(包括单头穴位按摩头、双头穴位按摩头和多头穴位按摩头),也可以是标记笔。
[0004]该专利中公开的测量尺也存在一定问题,其通过人眼观察,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导致无法准确找到患者的穴位,而且测量出患者同身寸长度后,在根据长度进行计算时较为不便,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可移动穴位测量尺,该可移动穴位测量尺通过测距传感器精准测量出患者的同身寸长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找到治疗的穴位,并且能够根据患者同身寸长度快速计算出不同穴位的距离,给护理人员提供便利。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包括安装板、控制单元、中央处理器、数据清除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显示模块、红外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安装板的左侧栓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栓接有安装盒,且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安装盒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驱动结构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贯穿滑槽并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底端栓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正面的上方开设有固定槽,且安装板与固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按钮、电源开关和复位按钮,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数据清除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红外信号发射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
[000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同身寸进行测量时,护理人员通过控制按钮将电机打开,使活动板向患者的拇指方向移动,并得到该患者同身寸的长度,随后中央处理器通过显示模块将数据显示在屏幕上,当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穴位位置进行计算时,通过控制按钮,使数据转换模块对患者的同身寸数据以及穴位位置进行计算,并将得出的数据在显示模块上显示,穴位找到后,护理人员按压复位按钮,使中央处理器开启数据清除模块,将上一个患者检测的数据进行清除,以便护理人员对下一个患者进行测量工作。
[0009]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螺纹杆和螺纹套,所述电机固定在安装盒内部的左侧,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安装盒的内部,且螺纹杆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表面,且螺纹套的底部与连接块栓接。
[0010]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使活动板进行左右方向移动。
[0011]所述安装盒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纹套的顶部栓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并栓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2]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对螺纹套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增加活动板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
[0013]所述控制按钮固定在安装板的表面,且控制按钮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电源开关固定在安装板的表面且位于控制按钮的右侧,所述复位按钮固定在安装板的表面且位于电源开关的上方,所述控制按钮、电源开关和复位按钮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0014]采用以上结构,方便护理人员根据不同需要对该测量尺进行操控。
[0015]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模块嵌设在固定板的右侧,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嵌设在活动板的左侧,且红外信号发射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位于同一水平线。
[0016]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对活动板所移动的距离进行精准测量,方便护理人员找到正确穴位。
[0017]所述显示模块嵌设在安装板表面的左侧,且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屏。
[0018]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将检测到的同身寸长度以及计算后的结果进行显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技术通过测距传感器精准测量出患者的同身寸长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找到治疗的穴位,并且能够根据患者同身寸长度快速计算出不同穴位的距离,给护理人员提供便利,不仅解决了现有的测量尺大多通过人眼观察,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导致无法准确找到患者的穴位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的测量尺测量出患者同身寸长度后,在根据长度进行计算时较为不便的问题,以便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工作。
[0021]2、通过电机、螺纹杆和螺纹套的设置,能够使活动板进行左右方向移动,以便测量患者同身寸长度。
[0022]3、通过红外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能够对活动板所移动的距离进行精准测量,提高测得数据的准确性,方便护理人员找到正确穴位。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中活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是本技术的系统原理图。
[0028]图6是本技术操控单元的系统框图。
[0029]图中,1、安装板;2、固定板;3、安装盒;4、驱动结构;41、电机;42、螺纹杆;43、螺纹套;5、滑槽;6、连接块;7、活动板;8、固定槽;9、显示模块;10、控制按钮;11、电源开关;12、复位按钮;13、红外信号发射模块;14、信号接收模块;15、限位杆;16、限位槽;1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如图1

图6所示,本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包括安装板1、控制单元、中央处理器、数据清除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显示模块9、红外信号发射模块13、信号接收模块14和数据处理模块,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包括安装板(1)、控制单元、中央处理器、数据清除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显示模块(9)、红外信号发射模块(13)、信号接收模块(14)和数据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左侧栓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栓接有安装盒(3),且安装盒(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4),所述安装盒(3)的底部开设有滑槽(5),所述驱动结构(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6),且连接块(6)贯穿滑槽(5)并与滑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6)的底端栓接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正面的上方开设有固定槽(8),且安装板(1)与固定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按钮(10)、电源开关(11)和复位按钮(12),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数据清除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9)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红外信号发射模块(13)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模块(13)的输出端与信号接收模块(14)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4)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穴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4)包括电机(41)、螺纹杆(42)和螺纹套(43),所述电机(41)固定在安装盒(3)内部的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玉平程凤敏翁丽娅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