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29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8
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充气囊、进气总管、三通控制阀、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以及牙套本体,牙套本体包括硅胶外层、硅胶内层和硅胶底层,硅胶外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气囊,硅胶内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气囊;进气总管的一端与充气囊相连,进气总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控制阀的输入端相连,三通控制阀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第二进气管的一端相连,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相连,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充气膨胀将牙套本体固定于手术患者牙齿上,通过由硅胶制成的牙套本体将矫正器覆盖,可避免手术使用电刀而导致矫正器导电引起灼伤。伤。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

技术介绍

[0002]矫正器是一种治疗牙齿畸形的装置,通过托槽将具有标准弓形的金属弓丝固定在牙冠上,金属弓丝产生矫正力实现对畸形牙齿的矫正。矫正器为金属,可以导电,佩戴有矫正器的手术患者手术中需要使用电刀时,需提前将矫正器取下,如果没有取下会引起灼伤。然而,矫正器取下、及重新装上,操作起来十分不便。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包括充气囊、进气总管、三通控制阀、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以及牙套本体,所述牙套本体包括硅胶外层、硅胶内层和硅胶底层,所述硅胶外层通过硅胶底层与硅胶内层相连,所述硅胶外层和硅胶内层之间形成牙槽,所述牙槽的形状与牙齿排列形状相吻合,所述硅胶外层上沿的中央设有第一“V”字形开口,所述硅胶外层上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V”字形开口,所述硅胶外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硅胶内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气囊;所述进气总管的一端与充气囊相连,所述进气总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控制阀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三通控制阀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第二进气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相连,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上均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有橡胶塞。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三通控制阀包括三通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手柄、第二阀体、第二阀芯、以及第二手柄,所述第一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三通管的输入端与进气总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三通管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相连,并通过第一进气口与第一阀体相连通,通过第二进气口与第二阀体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阀体相连,并通过第一出气口与第一阀体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阀体相连,并通过第二出气口与第二阀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气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阀芯设置于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阀芯与第一手柄相连,转动第一手柄使第一阀芯转动以控制第一阀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芯设置于第二阀体内,所述第二阀芯上设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阀芯与第二手柄相连,转动第二手柄使第二阀芯转动以控制第二阀体的通断。
[0007]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囊包括气囊本体,所述气囊本体进气处设有进气逆止阀,所述
气囊本体出气处设有出气逆止阀,所述出气逆止阀与进气总管的一端相连。
[0008]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底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与第一气囊相连,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与第二气囊相连。
[0009]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塞上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端部与排气管的外壁相连。
[001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充气膨胀将牙套本体固定于手术患者牙齿上,通过由硅胶制成的牙套本体将矫正器覆盖,可避免手术使用电刀而导致矫正器导电引起灼伤;手术结束后,通过橡胶塞和排气管相配合,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收缩,便于牙套本体的取下。本技术采用三通控制阀的设计,通过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的通断来控制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分开充气,便于对输送的气体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三通控制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第二手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排气管和橡胶塞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充气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充气囊;2、进气总管;3、三通控制阀;4、第一进气管;5、第二进气管;6、硅胶外层;7、硅胶内层;8、硅胶底层;9、牙槽;10、第一“V”字形开口;11、第二“V”字形开口;12、第一气囊;13、第二气囊;14、排气管;15、橡胶塞;16、三通管;17、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第一阀体;20、第一阀芯;21、第一手柄;22、第二阀体;23、第二阀芯;24、第二手柄;25、第一进气口;26、第一出气口;27、第二进气口;28、第二出气口;29、第一通气口;30、第二通气口;31、气囊本体;32、进气逆止阀;33、出气逆止阀;34、通孔;35、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8]实施例: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如图1

图5所示,包括充气囊1、进气总管2、三通控制阀3、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以及牙套本体,所述牙套本体包括硅胶外层6、硅胶内层7和硅胶底层8,所述硅胶外层6通过硅胶底层8与硅胶内层7相连,所述硅胶外层6、硅胶底层8、硅胶内层7连成一体,所述硅胶外层6和硅胶内层7之间形成牙槽9,所述牙槽9的形状与牙齿排列形状相吻合;所述硅胶外层6上沿的中央设有第一“V”字形开口10,所述第一“V”字形开口10根据唇系带走形设计,缓冲唇系带,所述硅胶外层6上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V”字形开口11,所述第二“V”字形开口11根据颊系带走形设计,缓冲颊系带,所述硅胶外层6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气囊12,所述第一气囊12沿硅胶外层6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硅胶内层7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气囊13,所述第二气囊13沿硅胶内层7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囊13与第一气囊12相对;所述进气总管2的一端与充气囊1相连,所述三通控制阀3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进气总管2的另一端与三通控制阀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三通控制阀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4的一端、第二进气管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12相连,所述第二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13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
管5上均设有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的端部设有橡胶塞15。
[0019]使用时,手术患者将牙套本体套于牙齿上,使牙齿容纳在牙槽9内,且位于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之间,医护人员挤压充气囊1向进气总管2输送气体,通过三通控制阀3控制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的通断,以控制气体分别输送至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内,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因气体的充入发生膨胀,利用膨胀后的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将牙套本体固定于牙齿上;手术结束后,取下橡胶塞15,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内的气体经排气管14排至外界,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收缩,从而将牙套本体从牙齿上取下。
[0020]牙套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包括充气囊、进气总管、三通控制阀、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以及牙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套本体包括硅胶外层、硅胶内层和硅胶底层,所述硅胶外层通过硅胶底层与硅胶内层相连,所述硅胶外层和硅胶内层之间形成牙槽,所述牙槽的形状与牙齿排列形状相吻合,所述硅胶外层上沿的中央设有第一“V”字形开口,所述硅胶外层上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V”字形开口,所述硅胶外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硅胶内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气囊;所述进气总管的一端与充气囊相连,所述进气总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控制阀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三通控制阀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第二进气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相连,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上均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有橡胶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外科手术用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控制阀包括三通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手柄、第二阀体、第二阀芯、以及第二手柄,所述第一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三通管的输入端与进气总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三通管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阀体、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