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电振子部件、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和压电振子的安装方法,特别是涉及压电变压器部件、压电变压器的支撑结构和压电变压器的安装方法。对于装载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液晶显示(以下称为LCD)屏的携带器具,期望成为小型化、低耗能化。作为这种LCD屏的背景照明而广泛使用的冷阴极管(以下称为CFL),电灯开始时需要1kV以上的高电压,而且连续点灯时需要数百V的高电压。作为所用的变压器,可以小型实现高效率的压电变压器引人注目,针对实用化进行了开发。但是,已经提出的压电变压器的安装方法复杂,还期望开发结构简单容易组装的压电变压器的支撑结构和压电变压器部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容易组装的压电振子部件、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和压电振子的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在此基础上提供耐冲击性高、可靠性高的压电振子部件、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和压电振子的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宽度方向尺寸小的压电振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利用导电弹性体制成的引线端子,电气和机械地分别连接设置于压电振子元件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电极和布线基片的至少一个导电部件,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电极与所述布线基片的所述导电部件,通过所述引线端子共同电气导通,利用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布线基片不接触地支撑所述压电振子元件。这样,由于利用导电弹性体制成的引线端子,电气和机械地连接压电振子元件表面的电极和布线基片的导电部件,所以可以由此引线端子兼顾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结果,结构变得简单,也容易薄形化。在此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中,较好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利用导电弹性体制成的引线端子,电气和机械地分别连接设置于压电振子元件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电极和布线基片的至少一个导电部材,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电极与所述布线基片的所述导电部件通过所述引线端子电气导通,并且利用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布线基片不接触地支撑所述压电振子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的面与所述布线基片对置,所述导电弹性体制成的引线端子的一端在所述电极的预定连接处与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引线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基片的导电部材连接,设置覆盖所述连接处附近的所述引线端子的缓冲部材。3.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的面与所述布线基片对置,所述导电弹性体制成的引线端子的一端在所述电极的预定连接处与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引线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基片的导电部材连接,在至少与所述连接处对应之处,于所述引线端子和所述布线基片之间设置缓冲部材。4.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的面与所述布线基片对置,所述引线端子的一端在所述电极的预定连接处与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引线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基片的导电部材连接,利用弹性粘结剂制成的缓冲部材,在至少与所述连接处对应之处,连接所述压电振子元件和所述布线基片。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布线基片的所述连接处的对应部分设置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填充所述缓冲部材。6.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线基板上设置孔,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是条状导电薄带。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电极的连接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部是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振动节点。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电极的连接部位中设置所述缓冲部材的连接部是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振动节点。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是压电变压器。11.一种压电振子部件,具有压电振子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载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布线基片和所述压电振子部件的外部连接端子,利用导电弹性体制成的引线端子把所述压电振子元件装载于所述布线基片,在所述布线基片安装或者设置所述外部连接端子,通过所述布线基片的导电部材,使所述压电振子元件和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电气地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引线端子,电气和机械地分别连接在所述压电振子元件表面设置的至少一个电极和所述布线基片的至少一个导电部材,利用所述引线端子电气导通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电极和所述布线基片的所述导电部材,同时利用所述引线端子在不与所述布线基片接触的情况下支撑所述压电振子元件。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的面与所述布线基片对置,所述引线端子的一端在所述电极的预定连接处与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引线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基片的导电部材连接,设置覆盖所述连接处附近的所述引线端子的缓冲部材。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至少一个电极的面与所述布线基片对置,所述引线端子的一端在所述电极的预定连接处与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引线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基片的导电部材连接,在至少与所述连接处对应之处,在所述引线端子和之间设置缓冲部材。15.根据权利要求11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至少一个电极的面与所述布线基片对置,所述引线端子的一端在所述电极的预定连接处与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引线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基片的所述导电部材连接,利用弹性粘结剂制成的缓冲部材,在至少与所述连接处对应之处,连接所述压电振子元件和所述布线基片。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布线基片的所述连接处的对应部分设置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填充所述缓冲部材。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是条状导电薄带。18.根据权利要求12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电极的连接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部是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振动节点。19.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所述电极的连接部位中设置所述缓冲部材的连接部是所述压电振子元件的振动节点。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的压电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布线基片上安装覆盖所述压电振子元件和所述引线端子的外壳。21.根据权利要求1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山光一,高木周作,吉田光伸,岩田靖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