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11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其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发热芯,其包括芯体和与芯体底端连接的端盖,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芯体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芯体内部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用以加热加热腔内的水,所述端盖上设有出汽口用以喷出蒸汽;温控组件,其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安装于所述端盖位于壳体外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温控器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端,且所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端盖和芯体顶端设置温控器,实现蒸汽发生器的双重保护,且超温保护灵敏性显著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


[0001]本技术属于蒸汽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蒸汽发生装置在家电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功能、各种结构的蒸汽发生装置也越来越多。蒸汽发生器小型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一种采用发热芯在内部提供加热热量,外部使用壳体对发热芯的5个面进行包裹密封的结构,这种结构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蒸汽发生器中。
[0003]蒸汽发生器不能持续进行加热,否则会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加热元件导致蒸汽发生器失去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火灾影响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以上特性,故需进行超温保护措施。大多数超温保护采取的方法为在发热芯的外露面安装温控器,温控器与加热元件串联,超过某规定温度时温控器即自动断路,蒸汽发生器停止加热。但是这种保护方法存在自身的缺点,由于蒸汽发生器使用方向的限制,使得发热芯外露面为温度最低的面,而温控器恰恰安装在此面上,导致温控器不能及时跳断,或在跳断时蒸汽发生器其他部位温度已经超温,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加热元件烧断失效或者引发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发热芯的芯体顶端和芯体底端的端盖上设置温控器,实现了对蒸汽发生器的双重温度保护,该蒸汽发生器且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敏,其安全等级有效提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其包括:
[0006]壳体,其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
[0007]发热芯,其包括芯体和与芯体底端连接的端盖,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芯体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芯体内部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用以加热加热腔内的水,所述端盖上设有出汽口用以喷出蒸汽;
[0008]温控组件,其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安装于所述端盖位于壳体外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温控器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端,且所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
[0009]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温控器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0010]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控器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温控器上。
[0011]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螺纹状加热管,其两端分别延伸至端盖的外部并与电极连接。
[0012]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口的一端突出
设置在壳体外部,其另一端通过进水通道与加热腔连通。
[0013]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后设置有单向阀。
[0014]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0015]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控器与第二温控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发热芯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通过在芯体底端的端盖以及芯体顶端分别设置的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且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与加热元件串联,实现了对蒸汽发生器的双重温度保护;由于蒸汽发生器内液态水聚集在发热芯底部,导致发热芯顶端温度比发热芯底部外露面温度大得多,此时安装在发热芯顶端的第二温控器对温度反应更加灵敏,从而使得超温保护更加灵敏。同时,在第二温控器和壳体之间增设密封圈,保证内部气密性,且实现水蒸气与电气元件的分离。本技术的蒸汽发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加灵敏的超温保护显著的提升了产品寿命,降低了产品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蒸汽发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1;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蒸汽发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2;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蒸汽发生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本技术实施例温控器控制电路示意图。
[0022]以上各图中:壳体1;进水口11;发热芯2;端盖21;出汽口211;加热元件212;芯体22;第一温控器3;第二温控器4;密封圈5;通孔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参考图1,在本技术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发热芯2、温控组件和进水通道。
[0028]参考图2,壳体1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部分发热芯2,壳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的一端突出设置在壳体1的外部用以连接外部水源,从而将外部
水源引入蒸汽发生器内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优选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且其靠近开口设置,且进水口11后设置有单向阀。
[0029]参考图2、图3,发热芯2为铝合金压铸结构,其包括芯体22和与芯体22底端连接的端盖21。其中,芯体22设置在容纳腔内,端盖21盖设于壳体1的开口处。芯体22内部具有加热腔,进水口11的另一端通过进水通道与加热腔连通,用以将外部水源加至加热腔内;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212,用以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端盖21上设有出汽口211用以将加热腔内产生的蒸汽喷出。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12为螺纹状加热管,其两端分别延伸至端盖21的外部并与电极连接。
[0030]参考图4,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器3和第二温控器4,第一温控器3、第二温控器4与加热元件212串联。参考图1、图2,第一温控器3安装于端盖21位于壳体1外部的端面上,第二温控器4安装于芯体22的顶端,且壳体1上与开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通孔,第二温控器4穿过通孔6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控器3和第二温控器4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发热芯2上。且其与加热元件212串联,任何一个温控器由于超温产生开路都会使整个电路产生开路,实现蒸汽发生器的双重保护。
[0031]本技术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可广泛的应用于蒸汽地拖、挂烫机、洗碗机、洗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发热芯,其包括芯体和与芯体底端连接的端盖,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芯体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芯体内部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用以加热加热腔内的水,所述端盖上设有出汽口用以喷出蒸汽;温控组件,其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安装于所述端盖位于壳体外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温控器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端,且所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温控器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宽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安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