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858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4
提供卷曲的抑制效果优异、不易发生保护薄膜的浮起的、在粘合薄膜的基材的背面贴合有保护薄膜的层叠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为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5层以上的层叠体,该树脂薄膜(2)与该粘合剂层(2)直接层叠,将切出为5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体。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对可折叠构件、可卷曲构件的贴附用途适合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0002]粘合薄膜被用于各种形状的构件的加强、表面保护等。
[0003]例如,在半导体元件的基板(例如TFT基板等)接合集成电路(IC)、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情况下,通常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薄膜(ACF)进行热压接。进行这样的热压接时,有时预先在半导体元件的基板的背侧贴合粘合薄膜而进行加强(例如,专利文献1)。
[0004]另外,作为近年正在开发的柔性器件、可卷曲器件的制造方法,通常,在玻璃等支撑基板上形成剥离层和柔性或可卷曲的薄膜基板并在该薄膜基板上形成TFT基板、进而在其上形成有机EL层。然后,将支撑基板剥离,制造柔性器件、可卷曲器件。然而,柔性显示层、可卷曲显示层非常薄,因此由于处理等会在器件中产生不良情况。因此,有时预先在背侧贴合粘合薄膜来进行加强(例如,专利文献2)。
[0005]半导体元件的基板、柔性器件、可卷曲器件有时被反复弯曲,若贴合于基板的背侧的粘合薄膜的弯曲特性差,则有时弯曲后的恢复性恶化、或最差的情况下因反复弯曲而断裂。特别是在可动弯曲部贴合粘合薄膜的情况下,由于反复频繁地弯曲而成为在可动弯曲部上在粘合薄膜上附有弯折痕迹(所谓“折痕”)的状态。
[0006]作为抑制如上所述的折痕的方法,考虑在粘合薄膜的基材中使用耐弯曲性优异的材料。例如,认为即使通过应力施加/拉伸也不易引起变形的高弹性的性质与用于实现不易发生塑性变形且不会缓和因变形而产生的应变的低tanδ的兼顾可在折痕的抑制、形状恢复性方面发挥效果。因此,认为在反复频繁弯曲这样的粘合薄膜的基材中使用高弹性且低tanδ的材料是有效果的。然而,这样的材料为高弹性且低tanδ,因此存在容易因输送时、层叠保管时的摩擦等而产生划痕的问题。这样的划痕会导致贴合于被粘物后的检査性降低、显示层的外观不良等。
[0007]为了防止具有耐弯曲性优异的基材的粘合薄膜的损伤,考虑在基材的背面贴合保护薄膜(SPV)的方法。但是,由于粘合薄膜所具有的基材的刚性,若SPV所具有的粘合剂的粘合力不适当,则存在在输送时、处理时发生浮起的问题。另外,若保护薄膜的刚性小,则有难以调整在制造刚性高的粘合薄膜时产生的微小的卷曲等的问题,相反地,若保护薄膜的刚性强,则有容易产生浮起的问题。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600039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63762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3]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卷曲的抑制效果优异、不易发生保护薄膜的浮起的、在粘合薄膜的基材的背面贴合有保护薄膜的层叠体。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为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5层以上的层叠体,
[0016]该树脂薄膜(2)与该粘合剂层(2)直接层叠,
[0017]将切出为50mm
×
150mm的尺寸的样品在温度23℃、湿度50%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测定的长边卷曲值为2.20mm以下。
[0018]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温度23℃、湿度50%RH的环境下,在将50mm
×
50mm的包含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的层叠体贴附于150mm
×
75mm的包含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层叠体(SPV)的中心部的状态下,沿3英寸的卷芯固定时的SPV浮起值为7.0mm以下。
[0019]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薄膜(2)的在粘弹性测定装置的拉伸模式中测定的应变0.7%时的tanδ(0.7%)为0.1以下。
[0020]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薄膜(2)的在粘弹性测定装置的拉伸模式中测定的应变0.7%时的tanδ(0.7%)与应变0.1%时的tanδ(0.1%)之差(tanδ(0.7%)

tanδ(0.1%))为0.05以下。
[0021]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薄膜(2)的温度23℃下的杨氏模量为6.0
×
107Pa以上。
[0022]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1)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180度剥离时对玻璃的粘合力(1)比上述粘合剂层(2)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180度剥离时对玻璃的粘合力(2)大。
[0023]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合力(1)为1N/25mm以上。
[0024]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合力(2)不足1N/25mm。
[0025]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1)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
[0026]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2)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
[0027]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总透光率为20%以上。
[0028]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雾度为20%以下。
[0029]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用于对可折叠构件的贴附。
[0030]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可折叠构件为OLED。
[0031]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用于对可卷曲构件的贴附。
[0032]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可卷曲构件为OLED。
[003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卷曲的抑制效果优异、不易发生保护薄膜的浮起的、在粘合薄膜的基材的背面贴合有保护薄膜的层叠体。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说明书中出现“重量”的表述时,可与常作为表示重量的SI系单位使用的“质量”相互替换。
[0037]本说明书中出现“(甲基)丙烯酸”的表述时,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出现“(甲基)丙烯酸酯”的表述时,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出现“(甲基)烯丙基”的表述时,是指“烯丙基和/或甲基烯丙基”,出现“(甲基)丙烯醛”的表述时,是指“丙烯醛和/或甲基丙烯醛”。
[0038]《《1.层叠体》》
[003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为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5层以上的层叠体,该树脂薄膜(2)与该粘合剂层(2)直接层叠。
[004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只要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且该树脂薄膜(2)与该粘合剂层(2)直接层叠,则可以在不损及本专利技术效果的范围内具有任意适当的其他层。
[004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层叠数根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体,其为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5层以上的层叠体,该树脂薄膜(2)与该粘合剂层(2)直接层叠,将切出为50mm
×
150mm的尺寸的样品在温度23℃、湿度50%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测定的长边卷曲值为2.20m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温度23℃、湿度50%RH的环境下,在将50mm
×
50mm的包含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的层叠体贴附于150mm
×
75mm的包含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层叠体(SPV)的中心部的状态下,沿3英寸的卷芯固定时的SPV浮起值为7.0m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薄膜(2)的在粘弹性测定装置的拉伸模式中测定的应变0.7%时的tanδ(0.7%)为0.1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薄膜(2)的在粘弹性测定装置的拉伸模式中测定的应变0.7%时的tanδ(0.7%)与应变0.1%时的tanδ(0.1%)之差(tanδ(0.7%)

tanδ(0.1%))为0.05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野武史设乐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