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高远专利>正文

一种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036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将沼气池内的沼气、反应后的液体、物料中的浮渣以及反应泥四个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排出的沼气池结构,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利用产生在集气腔中的沼气压力将集气罐内的液体抬高,从而增加其重力势能,在将集气腔内的沼气排出时,借助上述重力势能的压力能够将集气腔内的浮渣和沼气一起排入到集气罐中,从而能够通过集气罐进行集中排出,能够有效的防止沼气池内液面结壳的问题,而且该结构设计简单方便,能够连续加料、不间断的产生沼气,不用停产去清理沼气池。不用停产去清理沼气池。不用停产去清理沼气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沼气池
,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将沼气池中的产生的沼气、浮渣、沉泥和水进行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养殖业及城市的垃圾分类回收产业都趋向于规模化和成熟化方向发展,将各个环节都能规范化操作,沼气池成为了该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将农业废弃秸秆、养殖业的冲洗的粪水以及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厨余垃圾以及生活废弃垃圾等都是可以在沼气池中进行转化,制作可再生的能源
‑‑‑‑
沼气,可以在日常的炊事、照明、供暖等场所进行应用,而且废渣废水等可以用以农业施肥和灌溉。
[0003]但是在现有的沼气池技术中,很难解决池内浮渣结壳的问题,导致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人工清理破壳或者使用时不断使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破壳,由于浮渣是不断增加的,在不及时排出的情况下,单纯的机械规律性搅拌,长时间以后同样也会在液面上形成流动的浮壳,上述问题还是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还需要人工定期的清洗沼气池,沼气池内工作环境恶劣且费时费力,同时也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者产气少等问题,最终使沼气池的价值大打折扣,被人们所弃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沼气池内的沼气、反应后的液体、物料中的浮渣以及反应泥四个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排出的沼气池结构及其该沼气池的使用方法,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利用产生在集气腔中的沼气压力将集气罐内的液体抬高,从而增加其重力势能,在将集气腔内的沼气排出时,借助上述重力势能的压力能够将集气腔内的浮渣和沼气一起排入到集气罐中,从而能够通过集气罐进行集中排出,能够有效的防止沼气池内液面结壳的问题,而且该结构设计简单方便,能够连续加料、不间断的产生沼气,不用停产去清理沼气池。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所述池体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罐,所述集气罐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渣口;所述池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层集气挡板,所有的所述集气挡板为环形挡板,且靠近所述池体内壁的一端高于其伸向池体内的自由端;所述集气挡板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且所述集气挡板与所述池体内壁之间密封设置;所述集气挡板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状的集气腔,所述集气腔与所述集气罐之间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池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集气挡板与所述池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架,且所述集气挡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池体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集气罐的下部伸入到所述池体的内部,且所述集气罐外壁与所述池体侧壁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集气腔,在该集气腔
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集气罐内部连通的输送管道。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送管道的入口设置在所述集气腔的顶部,所述输送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集气罐的上部;且每层所述集气腔上均匀的设置有至少2个输送管道的入口;所述排泥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面上,且呈延中线切开的锥体状,排泥管道位于锥体的底面上。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池体底部的净泥收集槽,且所述净泥收集槽的开口直径等于所述集气挡板的内环直径。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动力轴和两组搅拌叶片,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集气罐的顶部,所述动力轴垂直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心,一组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动力轴的中部,另一组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净泥收集槽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动力轴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中心,且所述动力轴向下延伸设置有搅拌叶片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紧贴所述净泥收集槽的外侧壁。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部,且位于所述池体的内侧壁上;中部所述搅拌叶片的末端设置有弹性刮板。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集气罐的上设置有扩容冷凝器;所述池体上端设置有人洞;所述集气罐的侧壁上设置有透视条。
[0013]一种上文所述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通过沼气池的加料孔加料,并通过集气罐的透视条观察,使添加到物料与所述集气罐上的排渣口平齐时停止加料,并从加料孔中投入沼气菌群,启动加热装置,使沼气池内的温度在25

45度,并打开搅拌装置,转速为4

10分钟每转,搅拌时间为0.5

1小时搅拌一次,每次搅拌12

30分钟;
[0015]S2、通过透视条观察集气罐内物料的液位高度,当液位高度高于预设的警戒线时,打开输气管道上的控制阀,收集沼气,待集气罐内的压强接近大气压时,通过排渣口进行排渣;
[0016]S3、根据步骤S2中排渣的量加入等量的物料,继续反应重复步骤S1和S2 的步骤,5

8天一个周期通过池体上的排水口进行排水和排出净泥收集槽内的淤泥,排水和排泥后加入等量的物料,继续反应;
[0017]S4、20

30天一个周期通过沼气池底部的排泥口配合搅拌器的反向旋转进行排泥,排出后加入等量的物料以及沼气菌群,继续反应重复S1、S2和S3的步骤。
附图说明
[0018]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剖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中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底部的局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
池体;11

集气腔;12

加热装置;13

集气挡板;131

支撑架;14

排泥口; 2

搅拌装置;21

动力轴;22

搅拌叶片;221

弹性刮板;23

支撑杆;3

集气罐;31

排渣口;4

净泥收
集槽;41

固定架;5

排泥管;6

人洞;7

加料口;8

输送管道;9

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1

3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所述池体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罐,所述集气罐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渣口;所述池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层集气挡板,所有的所述集气挡板为环形挡板,且靠近所述池体内壁的一端高于其伸向池体内的自由端,且所述集气挡板与所述池体内壁之间密封设置;所述集气挡板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状的集气腔,所述集气腔与所述集气罐之间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池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挡板与所述池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架,且所述集气挡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池体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集气罐的下部伸入到所述池体的内部,且所述集气罐外壁与所述池体侧壁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集气腔,在该集气腔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集气罐内部连通的输送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的入口设置在所述集气腔的顶部,所述输送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集气罐的上部;且每层所述集气腔上均匀的设置有至少2个输送管道的入口;所述排泥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面上,且呈延中线切开的锥体状,排泥管道位于锥体的底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池体底部的净泥收集槽,且所述净泥收集槽的开口直径等于所述集气挡板的内环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渣泥四相分离的沼气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动力轴和两组搅拌叶片,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集气罐的顶部,所述动力轴垂直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心,一组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动力轴的中部,另一组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高远
申请(专利权)人:杨高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