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用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35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8
一种智能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侧固定柱、升降拉杆、万向脚轮和桶盖;桶体的底端一侧形成侧开口;桶体的内壁面顶端呈层台状结构,形成固定槽;桶体的一侧顶端设有按钮,按钮的一端设有滑块,滑块与桶体滑腔呈横向限位滑动;滑块的一端设有插锁块;侧固定柱设置于桶体的一侧;升降拉杆与侧固定柱可升降滑动;万向脚轮设置于桶体的底端;桶盖设置于桶体的顶端,桶盖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侧固定柱实现可转动设置;转动板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弃物口呈可转动设置;桶盖的底端内侧设有压合环,压合块与压合空腔呈纵向可滑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垃圾袋固定于垃圾桶内,并可方便的对垃圾袋进行侧向取出,装置对垃圾桶的位移调节方便。装置对垃圾桶的位移调节方便。装置对垃圾桶的位移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用垃圾桶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贮存
,特别是一种智能家用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桶是用来盛放垃圾以及废弃物的容器,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垃圾桶在家庭的使用状态下一般直立于底面上,其垃圾桶的整体结构无法实现滚动转移,需要使用者进行拿取才可实现移动,其转移过程需要使用者弯腰拿起,其转移过程较为不便捷。垃圾桶使用时对内部进行设置垃圾袋,通过垃圾袋存储垃圾后便可对垃圾袋直接丢弃,可保持垃圾桶的干净整洁,当垃圾袋设置于垃圾桶内时,多数垃圾桶未能对垃圾袋进行良好固定,仅将垃圾袋与垃圾桶的壁面进行贴合,未进行良好固定垃圾袋定位情形下,向垃圾桶内丢弃垃圾的过程导致垃圾袋移位,垃圾无法顺利丢入垃圾袋中,垃圾污染垃圾桶,同时,存在有部分将垃圾袋可与垃圾桶固定的结构,对垃圾袋进行固定结构的压合,其对垃圾袋定位操作过程较为繁琐,现需要对垃圾袋进行快速定位,并可对垃圾袋进行快速调节松开,实现垃圾袋与垃圾桶快速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家用垃圾桶,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侧固定柱、升降拉杆、万向脚轮和桶盖;
[0004]所述桶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桶体的底端一侧呈开口状,形成侧开口;所述桶体的内壁面顶端呈层台状结构,形成固定槽;所述桶体的一侧壁呈中空状结构,形成桶体滑腔,所述桶体的一侧顶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的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按钮固定设置,所述滑块与所述桶体滑腔呈横向限位滑动,所述按钮伸出所述桶体的外侧壁面;所述滑块的一端设有插锁块,所述插锁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设置,所述插锁块伸出所述桶体的内侧壁面,并伸出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桶体滑腔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插锁块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侧抵合于所述桶体滑腔的侧壁面和滑块的侧壁面;
[0005]所述侧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桶体的一侧,并呈纵向设置,所述侧固定柱与所述桶体固定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升降拉杆设置于所述侧固定柱内,并呈可升降滑动;所述万向脚轮设置于所述桶体的底端;
[0006]所述桶盖设置于所述桶体的顶端,所述桶盖的一侧贴合于所述侧固定柱的侧壁面,所述桶盖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所述侧固定柱实现可转动设置;所述桶盖的顶面中心呈通孔状,形成弃物口,所述弃物口内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两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弃物口呈可转动设置;所述桶盖的底端内侧周向呈圆环状结构,形成压合环,所述压合环与所述桶盖的底面垂直固定,所述压合环的内部周向呈镂空状,形成压合空腔,所述压合环的一侧呈镂空状,形成压合通孔;所述压合环内壁设有压合块,所述压合块周向设置于所述压合空腔内,所述压合块与所述压合空腔呈纵向可滑动设置,所述压合块的底端凸出所述压合环的底面,所述压合块的一侧壁面呈凹槽状,形成压合块侧槽,所述压合块侧槽与所述压合通孔
对位设置;所述压合空腔内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周向设置于所述压合空腔侧壁,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合所述压合块的顶面和所述压合空腔的内顶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桶体呈圆柱状结构,所述侧开口呈扇形设置,且所述侧开口与所述侧固定柱呈相背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侧开口的正上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侧固定柱的侧壁面与所述桶体的侧壁面相贴合设置;所述侧固定柱的顶面高度略高于所述桶体的顶面高度,且所述侧固定柱的顶面与所述桶盖的顶面呈齐平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脚轮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所述万向脚轮设置于所述侧固定柱的底端,两个所述万向脚轮设置于所述桶体的底端两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桶盖呈圆环状结构,所述桶盖的外径与所述桶体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弃物口呈圆孔状结构,所述弃物口的直径与所述桶体的内径相适应,所述转动板呈圆板状结构,且所述转动板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弃物口的直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合块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压合块的单侧截面呈“Z”字型结构,所述压合块的两侧立面分别贴合于所述压合空腔的两内侧壁面,实现所述压合块与所述压合空腔呈纵向滑动;所述压合块的底端两侧呈豁口状结构,形成压合块底槽,所述压合块底槽与所述压合环的底端面嵌合固定,实现所述压合块与所述压合环周向限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插锁块的一端顶边呈坡面状结构,且所述压合块侧槽的顶边呈坡面状,所述插锁块的顶边坡面与所述压合块侧槽的顶边坡面的斜率相同,且所述压合块侧槽的顶边坡面长于所述插锁块的顶边坡面。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桶盖与按钮的配合,将桶盖与桶体处进行闭合时,按钮对桶盖进行限位,桶盖底面的压合块由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实现对垃圾袋的袋口进行周向压合,使垃圾袋袋口处于完全张开状态,且垃圾袋与桶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定位固定,投掷垃圾的过程可完全投入垃圾袋中,避免对桶体产生污染。
[0016]本技术通过桶盖与按钮的配合,桶盖处于闭合状态下仅可通过按压按钮结构,便可实现对桶盖底面的压合块进行轻微抬升,将压合块与固定槽处取消对垃圾袋袋口的压合,并可从桶体侧壁面的侧开口处对垃圾袋进行侧向取出,本装置实现了于垃圾桶处于闭合状态下,对垃圾袋进行快速松开并取出丢弃,对垃圾袋的取出过程方便快捷。
[0017]本技术将桶体的底端面设计有万向脚轮结构,可将垃圾桶于地面上进行滚动设置,配合有侧固定柱处的升降拉杆,可适应不同身高人群通过升降拉杆对垃圾桶进行手扶推动位移,对垃圾桶的移位过程方便便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列表:
[0023]桶体1;
[0024]侧开口1

1、固定槽1

2、桶体滑腔1

3、按钮1

4、滑块1

5、插锁块1

6、第一弹簧1

7;
[0025]侧固定柱2;
[0026]升降拉杆3;
[0027]万向脚轮4;
[0028]桶盖5;
[0029]弃物口5

1、转动板5

2、压合环5

3、压合空腔5

4、压合通孔5

5、压合块5

6、压合块侧槽5

7、压合块底槽5

8、第二弹簧5

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侧固定柱(2)、升降拉杆(3)、万向脚轮(4)和桶盖(5);所述桶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桶体(1)的底端一侧呈开口状,形成侧开口(1

1);所述桶体(1)的内壁面顶端呈层台状结构,形成固定槽(1

2);所述桶体(1)的一侧壁呈中空状结构,形成桶体滑腔(1

3),所述桶体(1)的一侧顶端设有按钮(1

4),所述按钮(1

4)的一端设有滑块(1

5),所述滑块(1

5)与所述按钮(1

4)固定设置,所述滑块(1

5)与所述桶体滑腔(1

3)呈横向限位滑动,所述按钮(1

4)伸出所述桶体(1)的外侧壁面;所述滑块(1

5)的一端设有插锁块(1

6),所述插锁块(1

6)与所述滑块(1

5)固定设置,所述插锁块(1

6)伸出所述桶体(1)的内侧壁面,并伸出于所述固定槽(1

2)内;所述桶体滑腔(1

3)内设有第一弹簧(1

7),所述第一弹簧(1

7)设置于所述插锁块(1

6)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1

7)的两侧抵合于所述桶体滑腔(1

3)的侧壁面和滑块(1

5)的侧壁面;所述侧固定柱(2)设置于所述桶体(1)的一侧,并呈纵向设置,所述侧固定柱(2)与所述桶体(1)固定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升降拉杆(3)设置于所述侧固定柱(2)内,并呈可升降滑动;所述万向脚轮(4)设置于所述桶体(1)的底端;所述桶盖(5)设置于所述桶体(1)的顶端,所述桶盖(5)的一侧贴合于所述侧固定柱(2)的侧壁面,所述桶盖(5)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所述侧固定柱(2)实现可转动设置;所述桶盖(5)的顶面中心呈通孔状,形成弃物口(5

1),所述弃物口(5

1)内设有转动板(5

2),所述转动板(5

2)的两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弃物口(5

1)呈可转动设置;所述桶盖(5)的底端内侧周向呈圆环状结构,形成压合环(5

3),所述压合环(5

3)与所述桶盖(5)的底面垂直固定,所述压合环(5

3)的内部周向呈镂空状,形成压合空腔(5

4),所述压合环(5

3)的一侧呈镂空状,形成压合通孔(5

5);所述压合环(5

3)内壁设有压合块(5

6),所述压合块(5

6)周向设置于所述压合空腔(5

4)内,所述压合块(5

6)与所述压合空腔(5

4)呈纵向可滑动设置,所述压合块(5

6)的底端凸出所述压合环(5

3)的底面,所述压合块(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孜李存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