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阿钊专利>正文

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18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涉及隔震机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包括底板和平行设置于底板正上方的顶板,底板上固设有阻尼万向球隔震件,顶板上开设有复位面,复位面与底板之间的距离自复位面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复位面抵接。本申请具有顶板和底板发生相对移动后,使顶板自动复位的效果。顶板自动复位的效果。顶板自动复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隔震机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展台在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等场所主要用于陈列文物等其他物品,被陈列的物品一般放在展台的台板上。例如博物馆的展品在陈列时,通常要求无支撑无束缚自然摆放,在遇到地震等外力作用时,自然摆放的展品容易倾倒造成严重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以及文化损失,因此提高这类物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
[0003]现有的隔震技术多为十字结构隔震装置和滚珠类结构隔震装置,但十字结构隔震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震源方位死角和盲区,仅能对两个垂直方向的振动力进行消除,而很难做到全方位的隔震,隔震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0004]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隔震装置,包括基础底板和平行设置于基础底板正上方的放置台板,基础底板上固设有至少三组未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阻尼万向球隔震件,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抵接于放置台板的下表面上,发生地震或其他较大的振动冲击时,放置台板能相对于基础底板沿平行于基础底板的水平面内向各个角度移动,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放置台板与基础底板发生相对移动后难以自动回到初始状态,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其进行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其具有顶板和底板发生相对移动后,使顶板自动复位的效果。
[0006]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包括底板和平行设置于底板正上方的顶板,所述底板上固设有至少三个未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阻尼万向球隔震件,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与阻尼万向球隔震件一一对应的复位面,所述复位面与底板之间的距离自复位面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所述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复位面抵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与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移动后,由于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复位面抵接,顶板及位于顶板上的物品在二者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实现了顶板的自动复位;同时,复位面与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的配合对顶板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限制了顶板相对于底板的移动范围。
[0009]优选的,所述复位面设置为圆锥型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的限位,便于加工。
[0011]优选的,所述顶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复位面开设于安装板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复位面进行加工。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开设复位面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外圈,所述限位外圈的内周面位于复位面的外边缘外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顶板相对于底板的移动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
[0015]优选的,所述限位外圈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板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限位外圈的安装及更换。
[0017]优选的,所述限位外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缓冲组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体与限位外圈发生碰撞时,缓冲组件的设置对二者之间的碰撞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了碰撞对二者产生的损伤。
[0019]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通过阻尼杆连接于限位外圈内周面上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沿复位面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板的内周面位于复位面的外边缘外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缓冲板发生碰撞时,阻尼杆对碰撞产生的作用力起到了缓冲作用,进而减少了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限位外圈的损伤,延长了二者的使用寿命。
[0021]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内周面上固设有缓冲垫。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对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缓冲作用。
[0023]优选的,缓冲组件包括固设于限位外圈内周面上的缓冲垫圈。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缓冲垫圈发生碰撞时,缓冲垫圈对碰撞产生的作用力起到了缓冲作用,进而减少了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限位外圈的损伤,延长了二者的使用寿命。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6]1.顶板与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移动后,由于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与复位面抵接,顶板及位于顶板上的物品在二者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实现了顶板的自动复位;同时,复位面与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的配合对顶板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限制了顶板相对于底板的移动范围;
[0027]2.实现了对阻尼万向球隔震件的球体的限位,便于加工;
[0028]3.限位外圈的设置对顶板相对于底板的移动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整体示意图。
[0030]图2 是实施例一中显示安装板、限位外圈以及阻尼万向球隔震件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1]图3是实施例一中显示安装板以及限位外圈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实施例二中显示缓冲组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实施例三中显示缓冲组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底板;11、阻尼万向球隔震件;2、顶板;3、安装板;31、复位面;4、限位外圈;41、压紧螺栓;5、缓冲板;51、缓冲垫;6、阻尼杆;7、缓冲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实施例一
[0037]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包括底板1和平行设
置于底板1正上方的顶板2。底板1的上表面上使用螺栓压紧连接有用于支撑及隔震的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于底板1上设置有四个,四个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位于同一矩形区域的四个端角处,四个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的球体的球心位于同一平行于底板1的水平面上。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8]结合图2和图3,顶板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一一对应的安装板3,安装板3背向顶板2的端面上开设有复位面31。复位面31设置为圆锥型面,复位面31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自复位面31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的球体与复位面31抵接。
[0039]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的球体与复位面31的配合对顶板2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使顶板2能随放置于顶板2上的物品一同于水平面内与底板1向各个方向相对移动,且在顶板2与底板1发生相对移动后实现了顶板2的自动复位,以及对顶板2活动区域的限制。
[0040]安装板3开设有复位面31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外圈4,限位外圈4使用压紧螺栓41压紧连接于放置台板上,压紧螺栓41依次穿过限位外圈4和安装板3且与放置台板螺纹连接,将限位外圈4和安装板3压紧连接于放置台板上。限位外圈4的外周面与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包括底板(1)和平行设置于底板(1)正上方的顶板(2),所述底板(1)上固设有至少三个未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上开设有与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一一对应的复位面(31),所述复位面(31)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自复位面(31)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所述阻尼万向球隔震件(11)的球体与复位面(31)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面(31)设置为圆锥型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上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复位面(31)开设于安装板(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隔震平台用复位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开设复位面(31)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外圈(4),所述限位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阿钊
申请(专利权)人:张阿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