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027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表面处理,将清洁后的铝合金轮毂加热到4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毂,具体涉及一种轮毂的防腐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
[0003]在汽车行业,采用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汽车车轮轮毂能够减轻车轮的重量,但其耐腐蚀性能差,这一直是妨碍其进一步开发使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潮湿大气、淡水、海水、大多数有机酸及其盐、无机酸及其盐中,铝、铝合金都会受到较强烈的腐蚀破坏,上述缺陷大大地限制了铝或铝合金的推广和应用,也严重影响了汽车车轮轮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在铝合金轮毂表面生成渗入到其表面的氮化硼微纳米柱,然后通过含有改性钙钛矿的第二混合粉末和氮化硼微纳米柱热熔互渗连接,并通过加热在其表面形成氧化层保护膜,有效实现了防腐。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S1、表面处理,将清洁后的铝合金轮毂加热到400

600℃,在其表面通过喷射第一混合粉末形成在渗入其表面生长的氮化硼微纳米柱;S2、喷涂防腐层,保持步骤S1处理后形成氮化硼微纳米柱的铝合金轮毂温度为400

600℃,然后通过高压喷射机将含有改性钙钛矿粉的第二混合粉末喷射到铝合金轮毂上与氮化硼微纳米柱结合形成防腐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粉末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氧化硼粉末30

60份、金属铝粉15

30份、玻璃纤维丝5

15份、钙钛矿20

35份。
[0007]进一步的,将氧化硼粉末、金属铝粉、玻璃纤维丝、钙钛矿混合后放入到球形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直径为5

20μm的玻璃纤维丝包裹的粒径为2

3um粒子的第一混合粉末。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将铝合金轮毂在氮气保护下缓慢到加热400

600℃;然后将第一混合粉末通过高速氨气气动喷射设备喷向铝合金轮毂的表面,同时对铝合金轮毂表面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使其表面升温至1000

1200℃并只持续3

5秒。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粉末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钙钛矿粉30

60份、镍粉15

30份、珍珠粉30

45份、碳纤维增强树脂10

15份。
[0010]进一步的,将改性钙钛矿粉、镍粉、珍珠粉、碳纤维增强树脂放入到球形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粒径为2

3um的第二混合粉末。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将铝合金轮毂在氮气保护下缓慢到加热400

600℃;然后在氮气氛围保护下将第二混合粉末通过高压喷射机喷射到铝合金轮毂上,同时对铝合金轮毂表面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使其表面升温至1000

1200℃并只持续3

5秒;然后对铝
合金轮毂表面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使其表面升温至1200

1400℃并只持续3

5秒,同时向铝合金轮毂表面通入空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改性钙钛矿粉的制备方法将钙钛矿粉末、四氯化硅粉末、阳离子型β环糊精悬浮液按照质量比1:1:10混合后,加热升温至60

80℃,同时通过高速搅拌机搅拌30

45min,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将滤渣清洗3

5次研磨后得到改性钙钛矿粉。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S3、热处理,将铝合金轮毂放入到热处理炉中,在温度550

600℃下热处理30

35分钟,然后,在温度400

500℃下热处理30

35分钟,在温度300

350℃下热处理30

35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
[0014]S4、表面拉丝,通过拉丝机对铝合金轮毂进行拉丝,拉出所需的纹路。
[0015]S5、表面镀膜,对步骤S4拉丝处喷涂罩光面漆,得到表面经过双色拉丝镀膜的铝合金轮毂。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和S2中,铝合金轮毂均处于3

5个标准大气压环境下。
[0017]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在铝合金轮毂表面形成柱状氮化硼纳米材料的时候,还能够将铝合金轮毂本身作为催化剂使用,无需额外的金属基体作为催化材料;第一混合粉末中铝粉能够和钙钛矿产生氧化反应,玻璃纤维丝能够在热熔后将其他组分紧密连接到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周围,形成稳固的连接面;本专利技术工艺环境均处于高压环境中,是为了能够配合高速喷射的粉末,让较高的大气压力,进一步将粉末向铝合金轮毂压入紧贴;本专利技术采用对钙钛矿改性,能够两者结合之后增强了钙钛矿粉的结构强度与耐磨能力。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0]实施例1表面处理,将清洁后的铝合金轮毂加热到400℃,然后将铝合金轮毂放入到3个标准大气压的氮气环境下,将第一混合粉末通过高速氨气气动喷射设备喷向铝合金轮毂的表面,同时对铝合金轮毂表面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使其表面升温至1000℃并只持续3秒。在该步骤中铝合金轮毂在加热到高温后(低于其熔点),同时处于氮气的保护氛围下,能够防止其表面产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膜,在本专利技术中,形成氧化膜后不利于后续工艺的展开。
[0021]第一混合粉末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氧化硼粉末30份、金属铝粉15份、玻璃纤维丝5份、钙钛矿20份。第一混合粉末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氧化硼粉末、金属铝粉、玻璃纤维丝、钙钛矿混合后放入到球形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直径为5μm的玻璃纤维丝包裹的粒径为2um粒子的第一混合粉末,研磨后除去玻璃纤维丝外的其他组分形成粉末并包裹在玻璃纤维丝上,形成了细小的粉末混合材料。
[0022]第一混合粉末中包含了氧化硼粉末,氧化硼粉末能够在铝合金轮毂本身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下和通入的氨气产生反应,在铝合金轮毂的表面生长形成渗入到铝合金轮毂本身表面的柱状氮化硼纳米材料,在升温至1000℃的时候,铝粉热熔,钙钛矿为一类陶瓷氧化物,钙钛矿中A或B位被其铝金属离子取代或部分取代后可合成复合氧化物,同时由于玻璃纤维丝在升温的瞬间能够短暂达到熔点,能够将各组份紧密热熔连接到柱状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周围,柱状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表面处理,将清洁后的铝合金轮毂加热到400

600℃,在其表面通过喷射第一混合粉末形成在渗入其表面生长的氮化硼微纳米柱;S2、喷涂防腐层,保持步骤S1处理后形成氮化硼微纳米柱的铝合金轮毂温度为400

600℃,然后通过高压喷射机将含有改性钙钛矿粉的第二混合粉末喷射到铝合金轮毂上与氮化硼微纳米柱结合形成防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粉末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氧化硼粉末30

60份、金属铝粉15

30份、玻璃纤维丝5

15份、钙钛矿20

3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硼粉末、金属铝粉、玻璃纤维丝、钙钛矿混合后放入到球形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直径为5

20μm的玻璃纤维丝包裹的粒径为2

3um粒子的第一混合粉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将铝合金轮毂在氮气保护下缓慢到加热400

600℃;然后将第一混合粉末通过高速氨气气动喷射设备喷向铝合金轮毂的表面,同时对铝合金轮毂表面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使其表面升温至1000

1200℃并只持续3

5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粉末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钙钛矿粉30

60份、镍粉15

30份、珍珠粉30

45份、碳纤维增强树脂10

15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的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改性钙钛矿粉、镍粉、珍珠粉、碳纤维增强树脂放入到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业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