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9794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所述加湿装置包括:生液模块,所述生液模块包括换热器;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集水件和第一风机,所述底座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集水件设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底座进风口和底座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底座内部连通,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适于被所述集水件收集并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送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在保证加湿装置具有较好的加湿效果的同时,可以无需用户手动加水,操作更加方便,且可以延长加湿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加湿装置的长期可靠性。期可靠性。期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加湿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当空调器工作时,室内空气较为干燥,影响用户的舒适性。因此,通常需要采用加湿装置提高室内空气湿度。然而,现有的空调器的加湿装置通常为有水加湿,即需要用户手持容器向加湿装置内加水,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在实现较好的加湿效果的同时,操作更加方便,可靠性较高。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加湿装置的空调系统。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包括:生液模块,所述生液模块包括换热器;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集水件和第一风机,所述底座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集水件设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底座进风口和底座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底座内部连通,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适于被所述集水件收集并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送出。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包括换热器的生液模块及包括底座、集水件和第一风机的加湿模块,并使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适于被集水件收集并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送出,在保证加湿装置具有较好的加湿效果的同时,可以无需用户手动加水,操作更加方便,且可以延长加湿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加湿装置的长期可靠性。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生液模块还包括:支架,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支架内,所述支架上形成有支架进风口和支架出风口,所述支架进风口朝向所述支架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底座进风口朝向所述底座出风口的方向相反;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支架进风口和所述支架出风口中的其中一个处,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的两侧。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底板,所述加湿模块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均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布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导向筋,两个所述导向筋之间限定出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风机的底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穿过所述开口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支架之间连接有风道件,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密封连接,且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通过至少一个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在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其中一个的外周侧,所述卡扣具有卡口,所述卡口面向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所述其中一个
的中心;凸块,所述凸块设在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另一个的外周侧,相对于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其中一个、转动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另一个以使所述凸块配合在所述卡口内。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底壁上形成有凹槽和溢流槽,所述集水件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溢流槽与所述凹槽连通,且所述溢流槽的底壁高于所述凹槽的底壁,所述溢流槽上形成有贯通的溢流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顶部具有底座开口,所述集水件穿过所述底座开口可抽拉地设在所述底座内。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底部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形成有贯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底座内部连通,所述集水件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和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在所述集水件的上游。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机上,所述加湿装置的第一风机与所述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且所述加湿装置的换热器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构成冷媒循环回路。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所示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沿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2]图4是图3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加湿模块的侧视图;
[0030]图12是图11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0031]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模块的仰视图;
[0032]图14是图13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0033]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生液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生液模块的第二风机和风道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是图16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0036]图1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风机和风道件的装配侧视图;
[0037]图19是沿图18中F

F线的剖视图;
[0038]图20是图19中圈示的G部的放大图;
[0039]图21是图19中圈示的H部的放大图;
[0040]图2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3是图22中圈示的I部的放大图;
[0042]图2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和集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5是图24中所示的底座的剖面图。
[0044]附图标记:
[0045]100:加湿装置;
[0046]1:生液模块;11:支架;111:支架进风口;112:支架出风口;113:安装凹槽;
[0047]12:换热器;13:第二风机;131:风机进风口;132:风机出风口;133:风机凹槽;
[0048]134:卡扣;1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液模块,所述生液模块包括换热器;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集水件和第一风机,所述底座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集水件设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底座进风口和底座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底座内部连通,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适于被所述集水件收集并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液模块还包括:支架,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支架内,所述支架上形成有支架进风口和支架出风口,所述支架进风口朝向所述支架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底座进风口朝向所述底座出风口的方向相反;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支架进风口和所述支架出风口中的其中一个处,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底板,所述加湿模块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均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导向筋,两个所述导向筋之间限定出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风机的底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穿过所述开口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支架之间连接有风道件,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密封连接,且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通过至少一个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在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其中一个的外周侧,所述卡扣具有卡口,所述卡口面向所述风道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强周学明李德鹏王伟戈梁勇华黄民柱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