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及和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72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及和面机。所述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电机又包括电机机壳以及与电机机壳连接的端盖,电机机壳部分弯折形成沿电机机壳径向的紧固端板,所述紧固端板与电机机壳一体成型,紧固端板与端盖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从而有效使得电机机壳上无需设置用于安装紧固端板的通孔,从而有效避免紧固端板易从通孔中滑脱出来而导致电机机壳与端盖之间的紧固失效的问题,进而保证电机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和面机,包括机座、位于机座上的和面杯,机座内设有电机,电机包含前述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来提升和面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及和面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及和面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围绕电机本体的机壳,机壳内壁上安装有带磁性的磁瓦。机壳与前端盖以及后端盖的之间的固定连接往往采用紧固螺钉贯穿前后端盖以把机壳固定夹紧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但是,这种电机的固定方式,在紧固螺钉由前端盖伸至后端盖时,由于磁瓦磁性的干扰,螺钉很难对准后盖的螺丝孔,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向,降低装配效率。
[0003]当然,也有采用在前、后端盖上分别延伸连接耳,采用紧固螺钉穿过前、后端盖上对应的连接凸耳以把机壳固定夹紧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但是前述这种机壳与前、后端盖固定连接的方式,由于前、后端盖边缘设计有外凸于电机机壳的侧壁的连接耳,使得前、后端盖外径尺寸变大,在安装时,需要较大的安装腔室或额外设计相应的槽体结构以容纳连接凸耳部分。这样就导致电机的尺寸结构变大,增加电机制造的成本。
[0004]由此,也有研究者作了改进,比如申请号为201922305180.5的在先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电机外壳与前端盖的连接结构。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在靠近前端盖的一端近端部设置至少一个通孔,在外壳(相当于前述的壳体,后文不再赘述)内设置与通孔相配合的定位耳片,在定位耳片上设置内螺纹通孔,在前端盖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以使前端盖和外壳通过紧固螺丝穿过连接孔与内螺纹通孔螺纹连接固定。
[0005]前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使得前端盖壳外壳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内连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机的外径尺寸减小。但是,这种方案的定位耳片需要固定在机壳的通孔上,很难保证定位耳片固定于通孔上后,定位耳片的内螺纹通孔与前端盖上的内螺纹通孔处于同一轴线上,需要反复调整,这无疑增加了装配工艺。其次,专利中公开的定位耳片嵌入通孔的部分相对与螺钉配合的部分来说更加薄,这就容易导致定位耳片受力不均匀,而在机壳的内壁处断裂。更重要的是,定位耳片与外壳不是一体成型的,在紧固螺钉强有力的夹紧力之下,定位耳片极易弯曲变形,导致紧固失效。并且,由于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电机震动或晃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定位耳片与通孔之间会出现间隙晃动,在晃动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定位耳片从通孔中滑脱出来,而导致紧固失效的现象出现。这不仅会影响电机的寿命,还会造成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定位耳片(相当于后文所指的紧固端板)易从通孔中滑脱出来而导致电机机壳与端盖之间的紧固失效,从而缩短电机寿命的问题,以及解决可拆卸的定位耳片易变形失效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机壳以及与所述电机机壳连接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部分弯折形成沿电机机壳径向的紧固端板,所述紧固端板与所述电机机壳一体成型,所述紧固端板与所述端盖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紧固端板包括位于电机的输出端的至少两个前紧固端板,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和所述前紧固端板配合固定的前端盖,所述前紧固端板由所述电机机壳在靠近前端的端部处沿径向向机壳内部弯折形成,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前紧固端板通过紧固件实现沿电机机壳轴向的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前紧固端板沿电机机壳靠近前端的周缘均布,且所述前紧固端板与所述电机机壳所形成的弯折角为直角。
[0010]优选的,所述前端盖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前紧固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同尺寸的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前端盖的中心处设有穿过前端盖且往前延伸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蜗轮沿蜗杆方向部分覆盖前端盖,所述第一定位孔避开蜗轮设置,所述前端盖沿蜗杆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电机机壳沿蜗杆方向的投影的边缘重合。
[0011]优选的,所述前紧固端板的顶端面低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前端面,以使所述前紧固端板与所述电机机壳形成定位凹槽,所述前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块,所述前端盖固定于所述前紧固端板上时,所述定位凹槽与定位凸块卡合,实现周向限位,且所述前紧固端板与所述定位凹槽的侧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0012]优选的,所述电机机壳靠近前端的端部处设有防呆凹槽,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防呆凸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台配合,以防止电机机壳与前端盖反装。
[0013]优选的,所述紧固端板包括位于电机机壳尾部的至少两个后紧固端板,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和所述后紧固端板配合固定的后端盖,所述后紧固端板由所述电机机壳在靠近后的端部处沿径向向机壳内部弯折形成,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紧固端板通过紧固件实现沿电机机壳轴向的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电机机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磁瓦,在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紧固端板上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磁瓦相互靠近的两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 2mm≤L≤5mm,以使所述紧固件处于所述磁瓦的磁场范围之外而不受磁瓦的磁场影响。
[0015]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带有外螺纹的螺钉,所述紧固端板与所述电机机壳厚度相等,所述紧固端板沿所述电机机壳径向的长度与电机机壳的直径比为a, 0.1≦a≦0.2。
[0016]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电机包括电机机壳以及与所述电机机壳连接的端盖。通过将电机机壳部分弯折形成沿电机机壳径向的紧固端板,一方面使得加工过程中,无需在电机机壳的侧壁设置通孔,再将单独、可拆卸的紧固端板(现有技术中所指的定位耳片)固定到通孔上,只需将电机机壳部分弯折形成紧固端板即可,这样就减少了打孔以及安装紧固端板的的工艺步骤,方便加工。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紧固端板与电机机壳一体成型的,就不会出现紧固端板由于电机的晃动而从通孔中滑脱导致紧固失效的现象出现。此外,紧固端板与电机机壳为一体的结构也使得电机机壳对紧固端板的支撑力更强,可更好的防止紧固端板在沿电机机壳轴向的紧固力的作用下而发生弯曲变形。如前所述的本技术方案大幅度降低紧固失效的现象出现,同时还能预防紧固端板
的弯曲变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机机壳与端盖固定的可靠性,从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机使用的安全性。
[0018]2.由于仅有一个紧固端板时,前紧固端板与前端盖的固定只有单点定位,这样不仅会造成前紧固端板与前端盖的固定不平衡而偏置的现象,而且还影响前紧固端板与前端盖的固定的可靠性。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至少两个前紧固端板,来增强前紧固端板与前端盖的固定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0019]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前紧固端板向电机机壳内部弯折,使得前端盖的边缘上无需设计外凸于电机机壳的侧壁的连接耳,从而缩小了前端盖的尺寸。同时,拥有内弯的紧固端板的电机机壳相对于拥有外弯的紧固端板的电机机壳来说,本方案的电机机壳的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整个电机的体积,降低电机制造的成本,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机壳以及与所述电机机壳连接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部分弯折形成沿电机机壳径向的紧固端板,所述紧固端板与所述电机机壳一体成型,所述紧固端板与所述端盖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端板包括位于电机的输出端的至少两个前紧固端板,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和所述前紧固端板配合固定的前端盖,所述前紧固端板由所述电机机壳在靠近前端的端部处沿径向向机壳内部弯折形成,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前紧固端板通过紧固件实现沿电机机壳轴向的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紧固端板沿电机机壳靠近前端的周缘均布,且所述前紧固端板与所述电机机壳所形成的弯折角为直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前紧固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同尺寸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前端盖的中心处设有穿过前端盖且往前延伸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蜗轮沿蜗杆方向部分覆盖前端盖,所述第一定位孔避开蜗轮设置,所述前端盖沿蜗杆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电机机壳沿蜗杆方向的投影的边缘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紧固端板的顶端面低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前端面,以使所述前紧固端板与所述电机机壳形成定位凹槽,所述前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块,所述前端盖固定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吴佳豪吴家良蔡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