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属于棉花采收机械技术领域。摘锭是采棉机的关键核心部件,但摘锭也是一种易磨损的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摘锭电镀之前,通过电解的方法将摘锭钩齿前、后齿尖和主齿刃等尖锐部位钝化,可避免前、后齿尖和主齿刃等部位因形状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崩齿的概率;可将主齿刃与棉杆之间的线接触变为面接触,降低因主齿刃与棉杆线接触而引起镀层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摘锭的耐磨性能;可提高摘锭尖锐部位的电镀性能以及基体与镀层的结合性能。通过电解的方法钝化摘锭钩齿成本低廉,易实现批量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摘锭的耐磨性能,减少摘锭更换次数,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效益。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棉花采收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
技术介绍
[0002]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步趋向于机械化,水平摘锭式采棉机作为主要的棉花收获机械,在我国主要棉区应用广泛,对于降低我国棉花的收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0003]摘锭作为采棉机的关键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采棉机工作性能的好坏;摘锭是一种易磨损的工件,价格高昂、用量大,并且摘锭表面镀层含有大量的铬、镍等重金属元素,如果更换下来的废弃摘锭不能很好的处理,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0004]对于现有摘锭,钩齿前齿尖等尖锐部位表面形状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摘锭钩齿齿尖镀层容易脱落甚至导致崩齿现象的出现;在摘锭的电镀过程中,由于存在“尖端放电”效应,摘锭钩齿前齿尖容易吸引大量的电荷,容易导致钩齿最尖锐的前齿尖部位形成一个“瘤”状结构,由于镀层含有大量的铬元素,硬度高、脆性大,该“瘤”状结构易剥落,暴露出基体,从而加速齿尖部位的磨损;摘锭在工作过程中,钩齿主齿刃会与棉杆产生触碰,可以将其视为主齿刃与棉杆之间的一种线接触,这种线接触易造成主齿刃和齿尖部位镀层的脱落;并且电镀之前的摘锭基体表面会存在氧化物和加工过程中遗留的毛刺,使得摘锭基体与镀层的结合性能降低,导致摘锭镀层易脱落。失去镀层保护的齿尖部位磨损速度会大大加快,最终导致摘锭失效,摘锭在磨损失效以后,其对棉花的采摘效果大幅下降,大量的棉花无法被顺利采摘下来,从而影响采棉机的作业质量,增加棉花收获过程中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采棉机摘锭钩齿镀层易脱落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分、传动部分和采摘部分;支撑部分,一个圆柱形杆,支撑传动部分与采摘部分;传动部分,由一个锥齿轮构成,连接在支撑部分的左侧,驱动摘锭转动;采摘部分,其形状为圆锥状,从左往右其截面半径逐渐减小,并且沿其母线方向均匀设置有3列齿槽,齿槽一侧为基面、另一侧为前齿面,在每列齿槽前齿面的一侧均设置有1列钩齿,每列钩齿的数量为12个。
[0007]进一步地,所述钩齿由主齿刃、外锥齿面、前外齿刃、前侧齿面、前齿尖、前副齿刃、前齿面、后副齿刃、后齿尖、后侧齿面、齿平面和后外齿刃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齿尖设置在前齿面、前侧齿面和外锥齿面的交界点处;所述后齿尖设置在前齿面、后侧齿面和外锥齿面的交界点处;所述主齿刃设置在前齿面和外锥齿面的交界线处;所述前副齿刃设置在前齿面和前侧齿面的交界线处;所述后副齿刃设置在前
齿面和后侧齿面的交界线处;所述后外齿刃设置在后侧齿面和外锥齿面的交界线处;所述前外齿刃设置在前侧齿面和外锥齿面的交界线处。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齿刃经过钝化处理,将锋利的刃部钝化为一个曲面,可以有效避免因表面形状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并且,可以将主齿刃与棉杆等较硬接触物之间的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有效降低摘锭主齿刃的磨损速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齿尖经过钝化处理,将尖锐的部位钝化为一个曲面,可以有效避免因表面形状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摘锭崩齿现象的发生,并减缓前齿尖的磨损速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后齿尖经过钝化处理,将尖锐的部位钝化为一个曲面,可以降低摘锭在脱棉过程中后齿尖的磨损速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齿尖、主齿刃和后齿尖的钝化是通过电解原理完成的,摘锭可分为基体和镀层两部分,在基体加工完成但还未进行电镀的时候,将摘锭的采摘部分浸入3%
‑
6%浓度的硫酸或者硝酸电解液中,摘锭与电压为24V的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电源的负极与浸入酸性电解液中的钢板相连,电解5
‑
20分钟,通过控制电解时间可得到不同钝化程度的摘锭;在电解的过程中由于“尖端放电”效应,越是尖锐的地方越容易吸引大量电荷,会被先消耗掉,因此,摘锭的前齿尖、主齿刃、后齿尖等部位容易被先消耗掉,从而钝化倒圆;目前摘锭基体多采用20Gr或者20GrMnTi,加工出来的摘锭基体表面会存在毛刺,并且其表面易被氧化,基体表面的氧化层、污渍和毛刺会降低摘锭镀层质量,通过该方法可以去除电镀之前的摘锭基体表面存在的氧化物、污渍以及加工过程中遗留的毛刺,可以提镀层与基体的结合能力。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齿面与外锥齿面在主齿刃处的切线的夹角为齿尖角,其大小为30
°‑
70
°
。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齿面与基面的夹角为齿倾角,其大小为50
°‑
70
°
。
[0015]进一步地,所述齿平面与后侧齿面的交线与摘锭轴线的夹角为齿偏角,其大小为50
°‑
70
°
。
[0016]进一步地,所述齿平面与后侧齿面的夹角为后倾角,其大小为120
°‑
150
°
。
[0017]进一步地,所述齿平面与前侧齿面的夹角为侧倾角,其大小为60
°‑
89
°
。
[0018]进一步地,根据齿尖角、齿倾角、齿偏角、后倾角、侧倾角的角度关系可知,前齿面和前侧齿面分别向内和向前倾斜,导致前齿尖的尖锐程度大于主齿刃和后齿尖,因此,所述前齿尖比主齿刃和后齿尖的钝化程度大。前外齿刃、前副齿刃、后副齿刃、后外齿刃等部位也会出现相应程度的钝化现象,但相比前齿尖、主齿刃、后齿尖,其钝化程度比较微小。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镀前对摘锭钩齿进行电解处理,将摘锭钩齿前齿尖、主齿刃和后齿尖钝化,能避免钩齿前齿尖以及主齿刃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崩齿现象的发生;前齿尖“瘤”状镀层结构易脱落,通过钝化前齿尖能有效减少“瘤”状镀层结构的出现,提高摘锭的耐磨性能,降低摘锭前齿尖磨损速度;通过钝化主齿刃能避免主齿刃与棉杆之间的线接触,将其转化成主齿刃与棉杆之间的面接触,主齿刃和和外锥齿面的镀层将不易脱落,从而提高摘锭的耐磨性。本专利技术通过电解原理将摘锭钩齿进行钝化处理,能去除电镀之前的摘锭基体表面存在的氧化物、污渍以及加工过程中遗留的毛刺,摘锭在电镀前进行钝化处理,能
提升表面镀层质量。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电解原理钝化摘锭钩齿的方法成本低廉,可批量化生产;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减少摘锭更换次数,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分(2),一个圆柱形杆,支撑传动部分(1)与采摘部分(5);传动部分(1),由一个锥齿轮构成,连接在支撑部分(2)的左侧,驱动摘锭转动;采摘部分(5),其形状为圆锥状,从左往右其截面半径逐渐减小,并且沿其母线方向均匀设置有3列齿槽(4),齿槽(4)一侧为基面(12)、另一侧为前齿面(13),在每列齿槽(4)的前齿面(13)一侧均设置有1列钩齿(3),每列钩齿(3)的数量为12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齿(3)由主齿刃(6)、外锥齿面(7)、前外齿刃(8)、前侧齿面(9)、前齿尖(10)、前副齿刃(11)、前齿面(13)、后副齿刃(14)、后齿尖(15)、后侧齿面(16)、齿平面(17)和后外齿刃(18)组成;所述前齿尖(10)设置在前齿面(13)、前侧齿面(9)和外锥齿面(7)的交界点处;所述后齿尖(15)设置在前齿面(13)、后侧齿面(16)和外锥齿面(7)的交界点处;所述主齿刃(6)设置在前齿面(13)和外锥齿面(7)的交界线处;所述前副齿刃(11)设置在前齿面(13)和前侧齿面(9)的交界线处;所述后副齿刃(14)设置在前齿面(13)和后侧齿面(16)的交界线处;所述后外齿刃(18)设置在后侧齿面(16)和外锥齿面(7)的交界线处;所述前外齿刃(8)设置在前侧齿面(9)和外锥齿面(7)的交界线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刃(6)经过钝化处理,将锋利的刃部钝化为一个曲面,可以有效避免因表面形状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并且,可以将主齿刃(6)与棉杆等较硬接触物的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有效降低主齿刃(6)的磨损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齿尖(10)经过钝化处理,将尖锐的部位钝化为一个曲面,可以有效避免因表面形状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摘锭崩齿现象的发生,并减缓前齿尖(10)的磨损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齿尖(15)经过钝化处理,将尖锐的部位钝化为一个曲面,可以降低摘锭在脱棉过程中后齿尖(15)的磨损速度。6.根据权利要求1
‑
5所述的一种钩齿经过钝化处理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齿尖(10)、主齿刃(6)和后齿尖(15)的钝化处理是通过电解原理完成的,摘锭可分为基体和镀层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洋,张宏文,金永逊,谷艳清,杜欣田,魏喜梅,扶学文,姚思雨,尹成海,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