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09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施工建筑物位置,规划测量控制网,形成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2)根据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设置基准点,并加工和安装基座,将测量仪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基座上,获取基准点的相关信息;(3)将(2)中获得的数据传输给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判断建筑物是否出现位移、偏移和沉降;(4)自动测量系统定期进行自校正,确保测量基准点坐标的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真实反应建筑物的变形数据,减少人工作业,大幅度提高测量效率和测量进度,提高施工过程中构件测量的效率,对建筑物潜在的质量事故进行提前判定,避免事故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监理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需要结合已建成的构筑物的相关信息来对接下来建筑修建的相关参数信息进行测量,以便确定接下来将要修建的建筑物的高度、宽度、修建的位置坐标等信息。在建筑施工测量方面,以往的测量方法通常采用人工测量,在进行建筑设计等空间距离的计算测量时,以往的测量方法无法进行快速高效的距离测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一些非直线的空间结构,以往的方法和工具需要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才能测量精确距离,对于后期的设计施工带来了工作难度。如用GPS测量时,有时会无法正常测量使用,特别是在封闭及狭窄的地区,会被地形因素所影响。而利用全站仪对超高层建筑位移监测,则是将棱镜安装在建筑物上,全自动跟踪全站仪设置在离建筑物高度 1~2 倍距离的位置。人工瞄准目标后,仪器自动跟踪反光镜。该方法对较低建筑物可行,而对于高度大的建筑物,特别是在恶劣气候条件(如台风、大雨等)情况下,激光跟踪目标困难,以及各测点的不同步;大变形时不可测;实时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GPS测量易受地形影响、全站仪无法对高度较大的建筑进行测量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施工建筑物位置,规划测量控制网,形成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2)根据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设置基准点,并加工和安装基座,将测量仪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基座上,获取基准点的相关信息;(3)将(2)中获得的数据传输给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判断建筑物是否出现位移、偏移和沉降;(4)自动测量系统定期进行自校正,确保测量基准点坐标的准确性。
[0005]优选地,所述自动测量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在各施工阶段对建筑物的实体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将建筑物的实体数据上传至数据库;原始模型模块,用于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变形计算模块,用于将各个施工阶段中建筑物的实体数据与该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进行对比。
[0006]优选地,所述建筑物的实体数据包括在建筑物的各平面及立面上设置多个测量平
面及立面变形的基准点,利用测距仪、倾角仪和水准仪分别测得该基准点的坐标、倾斜角度及基础沉降变形数据。
[0007]优选地,所述修正和显示模块,用于将基准点的坐标、倾斜角度及基础沉降变形数据与所述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进行对比,若大于预设误差范围,则对该建筑物的变形信息和数据进行修正。
[0008]优选地,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建筑物立面上设置多个测量立面变形的基准点,在基准点的位置安装倾角仪,利用倾角仪测量各个基准点相对于垂直里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
[0009]优选地,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建筑物首层平面,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沉降观测的监测点,在沉降观测的监测点上布置多个水准仪,利用水准仪测得所述监测点的基础沉降变形数据。
[0010]优选地,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建筑物立面上设置多个定位点,在定位点的位置处安装红外测距仪,利用红外测距仪测得该定位点的坐标数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测距仪、倾角仪和水准仪以及无线传输设备,实时测量各施工阶段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以及偏心等情况,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精度,能够真实反应建筑物的变形数据,减少人工作业,大幅度提高测量效率和测量进度,解决现有通过人工测量的效率低下、不能实时检测的问题,为建筑物施工提供智能化监测技术储备和丰富的经验,提高施工过程中构件测量的效率,对建筑物潜在的质量事故进行提前判定,避免事故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施工建筑物位置,规划测量控制网,形成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2)根据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设置基准点,并加工和安装基座,将测量仪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基座上,获取基准点的相关信息;(3)将(2)中获得的数据传输给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判断建筑物是否出现位移、偏移和沉降;(4)自动测量系统定期进行自校正,确保测量基准点坐标的准确性。
[0014]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自动测量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在各施工阶段对建筑物的实体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将建筑物的实体数据上传至数据库。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对建筑物的实体数据进行测量。其中,所述建筑物的实体数据包括在建筑物的各平面及立面上设置多个测量平面及立面变形的基准点,利用测距仪、倾角仪和水准仪分别测得该基准点的坐标、倾斜角度及基础沉降变形数据。此处的基准点可设置在建筑物关键点上,可实现测距仪、倾角仪和水准仪三种仪器同时测量再校准,测量结果精确度高。具体包括:在建筑物立面上设置多个测量立面变形的基准点,在基准点的位置安装倾角仪,利用倾角仪测量各个基准点相对于垂直里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根据各个基
准点相对于垂直立面上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的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以及各个基准点对应的标高,得到对应的基准点在相对于竖向垂直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变形量。此处,各个基准点对应的标高可通过全站仪获取。还包括,在建筑物首层平面,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沉降观测的监测点,在沉降观测的监测点上布置多个水准仪,利用水准仪测得所述监测点的基础沉降变形数据。水准仪采用静力水准仪,从而获得更精确的变形数据。还包括,在建筑物立面上设置多个定位点,在定位点的位置处安装红外测距仪,利用红外测距仪测得该定位点的坐标数据。
[0015]原始模型模块,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可建立该建筑物的原始BIM三维模型。
[0016]变形计算模块,将各个施工阶段中建筑物的实体数据与该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进行对比,便捷高效的检验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使施工过程精细化、标准化。
[0017]所述修正和显示模块,用于将基准点的坐标、倾斜角度及基础沉降变形数据与所述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进行对比,若大于预设误差范围,则对该建筑物的变形信息和数据进行修正。
[0018]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施工建筑物位置,规划测量控制网,形成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2)根据监测基准点位置规划图,设置基准点,并加工和安装基座,将测量仪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基座上,获取基准点的相关信息;(3)将(2)中获得的数据传输给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判断建筑物是否出现位移、偏移和沉降;(4)自动测量系统定期进行自校正,确保测量基准点坐标的准确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测量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在各施工阶段对建筑物的实体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将建筑物的实体数据上传至数据库;原始模型模块,用于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变形计算模块,用于将各个施工阶段中建筑物的实体数据与该建筑物的原始设计数据进行对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物工程测量的监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实体数据包括在建筑物的各平面及立面上设置多个测量平面及立面变形的基准点,利用测距仪、倾角仪和水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政何炬赵彪罗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