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898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针对车辆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机制所存在的如振动反馈感知强度不够,振动反馈的多样化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装置、车载设备、车辆。其中,软质表面配置有触控点,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其能够提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磁性力;以及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以便:操作者能够在触控点处获得与其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振动反馈。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操作者获得准确的振动反馈。动反馈。动反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装置、车载设备、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车辆上已经越来越广泛地配置有涉及各种功能的交互操作,如与行车相关的功能、与舱内的驾驶人和/或乘客的体验相关的功能等。其中一种交互操作的实现方式是:在车内配置有触控式交互面板,驾驶人、乘客等用户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获得预期的交互结果。与传统的物理按键、旋钮等相比,当用户操作时触控式交互面板时,需要为之提供有效的反馈。在触控式交互面板具有硬质表面的情形下,如何为之提供有效的振动反馈已经趋于成熟,如其成熟程度可以被描述为基本实现了稳定量产。但是在触控式交互面板具有软质表面的情形下,由于软质表面具有吸收振动的属性,因此如何为之提供有效的振动反馈尚存提升空间。
[0003]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3467620A)公开了一种面向可穿戴触觉力反馈的柔性触觉力复现装置,该装置包括阵列分布若干振动模块,若干振动模块外侧设置有水凝胶层,振动模块包括压电执行器、支撑柔性件、柔性基底、电磁执行器和电磁执行器开关,压电执行器与电源的正负电极相连接且在支撑柔性件的限制下进行周期性的上下振动,电磁执行器固定于压电执行器的上端面上,压电执行器的下端面固定于支撑柔性件上,支撑柔性件为框型结构,支撑柔性件底部与柔性基底固定连接,柔性基底底部设置电磁执行器开关。
[0004]可以看出,该文献中,振动模块中的水凝胶层模拟使用者的真实皮肤的柔软和韧性,通过压电执行器和加强执行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增大了振动幅度范围,且通过改变压电执行器和电磁执行器开关的频率调节可控制振动的力度。这样一来,通过振动模块中压电执行器和加强执行机构的协作,便可实现对人体皮肤触感的模拟和复现。不过,该文献由于是面向可穿戴设备提出的,因此存在这样的技术问题:振动反馈感知强度不够,在准确地应对振动反馈的多样化的过程中存在可提升的空间;此外,通过压电执行器和加强执行机构的配合实现的振动反馈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0005]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问题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或者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
[0008]技术方案
[0009]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所述软质表面在面向操作者的一侧配置有至少一个触控点,该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其能够提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磁性力;以及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
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以便:操作者能够在触控点处获得与其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振动反馈。
[0010]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磁吸/斥力的形式实现有效的振动反馈。
[0011]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出磁性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形式。如可以是:振动反馈的区别体现为包括但不限于与操作者施加的力的大小/方向、操作者的行为发生时所处的时间段/外界的环境状况/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因素有关。
[0012]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第二磁性部件的具体结构形式、个数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出通过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构造磁性力的具体方式。如可以是:第一磁性部件包括一个电磁铁,第二磁性部件包括多个电磁铁和/或永磁铁,通过改变构成第一/第二磁性部件的电磁铁的电流的方式,使得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构造出磁性力;等。
[001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中的至少应当理解为: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的直接部件为第二磁性部件,但是助力第二磁性部件的因素并不仅限于第一磁性部件产生的磁性力的作用。如可以是:除了该磁性力,还包括来自其他要素的磁性力;除了磁性力,还包括其他形式的力;等。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包括弹性结构,以便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
[0014]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第二磁性部件的一种具体形式。
[0015]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弹性结构的具体形式以及弹性结构在构成第二磁性部件中的占比等。如可以是:第二磁性部件全部为弹性结构,不同部位具有的弹性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二磁性部件由刚性结构和弹性结构组合而成,通过二者具体的组合方式来确定弹性结构发挥其作用的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中的至少应当理解为:除了弹性结构发生形变的方式,在构造出最终的位移的因素中还可以包含其他的因素,如可以是:弹性结构包括多个,每个弹性结构内部发生形变,两个弹性结构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弹性结构配置有助力机构,位移是通过弹性结构的形变和助力机构的助力行为协作产生的;等。
[0017]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形成有预留空间,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该预留空间。
[0018]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支撑部分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0019]具体而言,基于这样的结构,给出了第一磁性部件和支撑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结合第二磁性部件和支撑部分的相对位置,便可确定第一/第二磁性部件的大致设置方式。
[0020]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分。
[0021]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第二磁性部件通过形变或者形变与其相对支撑部分的活动来使软质表面产生预期的位移。
[0022]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支撑部分的具体结构形
式、个数等,如支撑部分可以由一个部件或者多个部件构成等。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第二磁性部件相对支撑部分的活动方式等。如可以是:第二磁性部件以无约束的形式放置于支撑部分上;支撑部分配置有约束结构(如沉台、条形槽等),第二磁性部件在约束结构的干预下相对支撑部分活动;等。
[0023]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片状结构。
[0024]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第二磁性部件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0025]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电容触控膜,其设置于所述软质表面在背离操作者的一侧,所述电容触控膜用于采集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时的电容值,以便基于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期间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表面在面向操作者的一侧配置有至少一个触控点,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其能够提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磁性力;以及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以便:操作者能够在触控点处获得与其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振动反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包括弹性结构,以便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形成有预留空间,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该预留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片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电容触控膜,其设置于所述软质表面在背离操作者的一侧,所述电容触控膜用于采集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时的电容值,以便基于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期间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其中,所述电容触控膜至少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信号连接,以便:在当前的行为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剑宏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