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884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包括作业箱,作业箱内设有作业腔,作业腔底壁上固定设有二个固定臂,固定臂上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主动架与从动架的配合,在对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折弯时实时提供抵抗力,避免折弯力度过大,使得二极管引脚折弯角度过大或者折断,提供利用率,利用动力液压杆与缓冲块的配合,在对二极管折弯前进行快速校准,提高效率,同时对二极管引脚折弯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多方位缓冲卸力,也防止二极管引脚折弯时发生偏移,减少误操作的现象发生,提高产品合格率,还利用调节轴与承接块的配合,调整二极管引脚的折弯角度,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生产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一种电子器件,是最早诞生的半导体器件之一,其应用非常广泛。在各种电子电路中,利用二极管和电阻、电容等元器件进行合理的连接,可以实现对交流电整流、对调制信号检波、限幅和钳位以及对电源电压的稳压等多种功能 。
[0003]而现有的半导体二极管在生产时,难以针对二极管的引脚进行妥善的折弯,在折弯时容易出现引脚折断的现象,且由于二极管体积较小,难以快速地调节校准二极管的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包括作业箱,所述作业箱内设有作业腔,所述作业腔底壁上固定设有二个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上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所述作业腔底壁上左右位置对称固定设有二个稳定块,所述稳定块内设有左右贯穿的限位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作业箱与所述稳定块的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作业腔底壁上固定设有二个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与所述动力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承接块上侧设有控制折弯角度的折弯机构,所述作业箱上端面内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模具,所述固定模具内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内滑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灯柱,所述底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作业箱的引脚,所述固定模具上侧设有校准封装角度的校准机构,所述作业腔顶壁上设有缓冲折弯力度的缓冲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固定设在所述承接块上端面的U形块,作业箱右侧表面设有左右贯穿的推送孔,所述U形块底壁上滑动连接有主动架,所述主动架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动架底壁上固定设有主动齿条,所述U形块底壁上滑动连接有从动架,所述从动架下侧表面上固定设有从动齿条,所述U形块后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条、所述从动齿条相互啮合,所述主动架左端面与所述从动架右端面上都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间通过卸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架与所述从动架上端面都固定设有折弯模具,利用折弯机构在折弯实时保护二极管引脚,避免引脚折弯角度过大。
[0006]优选的,所述校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作业箱上端面的动力架,所述动力架顶壁内固定连接有动力液压杆,所述动力液压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校准板,所述校准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垂直校准柱,所述校准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关于所述垂直校准柱左右位置对称的校准动力块,利用校准机构快速校准二极管,提供效率。
[0007]优选的,所述作业箱上端面设有关于所述垂直校准柱左右位置对称的校准槽,所述校准槽内滑动连接有校准滑块,所述校准滑块内设有斜孔,所述斜孔与所述校准动力块相互嵌合,所述校准槽与所述放置腔间通过对接孔相互连通,所述校准滑块内侧端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对接孔的水平校准柱,所述固定模具上设有与所述垂直校准柱、所述水平校准柱位置对应的校准孔,所述校准槽与所述作业腔间通过缓冲孔相互连通,所述校准滑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缓冲孔的L形块,结构稳定。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作业腔顶壁上的二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下端面上设有缓冲滑槽,所述缓冲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滑块,所述缓冲滑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内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固定连接在所述L形块内侧端面上,利用缓冲机构有效缓冲折弯的反作用力,避免折断二极管引脚。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轴左端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左端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握把,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主动架与从动架的配合,在对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折弯时实时提供抵抗力,避免折弯力度过大,使得二极管引脚折弯角度过大或者折断,提供利用率;本专利技术利用动力液压杆与缓冲块的配合,在对二极管折弯前进行快速校准,提高效率,同时对二极管引脚折弯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多方位缓冲卸力,也防止二极管引脚折弯时发生偏移,减少误操作的现象发生,提高产品合格率;本专利技术还利用调节轴与承接块的配合,调整二极管引脚的折弯角度,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

A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固定模具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滑动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详尽说明该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的具体特征:参照附图1

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包括作业箱11,所述作业箱11内设有作业腔12,所述作业腔12底壁上固定设有二个固定臂13,所述固定臂13上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14,所述作业腔12底壁上左右位置对称固定设有二个稳定块20,所述稳定块20内设有左右贯穿的限位孔21,所述通孔14内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作业箱11与所
述稳定块20的调节轴15,所述调节轴15上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63,所述作业腔12底壁上固定设有二个固定弹簧18,所述固定弹簧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承接块19,所述承接块19与所述动力齿轮63相互啮合,所述承接块19上侧设有控制折弯角度的折弯机构60,所述作业箱11上端面内设有放置腔41,所述放置腔41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模具44,所述固定模具44内设有固定腔45,所述固定腔45内滑动连接有底板47,所述底板47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灯柱48,所述底板47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作业箱11的引脚49,所述固定模具44上侧设有校准封装角度的校准机构61,所述作业腔12顶壁上设有缓冲折弯力度的缓冲机构62。
[0013]有益地,所述折弯机构60包括固定设在所述承接块19上端面的U形块22,作业箱11右侧表面设有左右贯穿的推送孔23,所述U形块22底壁上滑动连接有主动架24,所述主动架24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把手59,所述主动架24底壁上固定设有主动齿条25,所述U形块22底壁上滑动连接有从动架26,所述从动架26下侧表面上固定设有从动齿条27,所述U形块22后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8,所述转动轴28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29,所述传动齿轮29与所述主动齿条25、所述从动齿条27相互啮合,所述主动架24左端面与所述从动架26右端面上都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0,所述固定柱30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包括作业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箱(11)内设有作业腔(12),所述作业腔(12)底壁上固定设有二个固定臂(13),所述固定臂(13)上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14),所述作业腔(12)底壁上左右位置对称固定设有二个稳定块(20),所述稳定块(20)内设有左右贯穿的限位孔(21),所述通孔(14)内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作业箱(11)与所述稳定块(20)的调节轴(15),所述调节轴(15)上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63),所述作业腔(12)底壁上固定设有二个固定弹簧(18),所述固定弹簧(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承接块(19),所述承接块(19)与所述动力齿轮(63)相互啮合,所述承接块(19)上侧设有控制折弯角度的折弯机构(60);所述作业箱(11)上端面内设有放置腔(41),所述放置腔(41)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模具(44),所述固定模具(44)内设有固定腔(45),所述固定腔(45)内滑动连接有底板(47),所述底板(47)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灯柱(48),所述底板(47)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作业箱(11)的引脚(49),所述固定模具(44)上侧设有校准封装角度的校准机构(61),所述作业腔(12)顶壁上设有缓冲折弯力度的缓冲机构(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60)包括固定设在所述承接块(19)上端面的U形块(22),作业箱(11)右侧表面设有左右贯穿的推送孔(23),所述U形块(22)底壁上滑动连接有主动架(24),所述主动架(24)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把手(59),所述主动架(24)底壁上固定设有主动齿条(25),所述U形块(22)底壁上滑动连接有从动架(26),所述从动架(26)下侧表面上固定设有从动齿条(27),所述U形块(22)后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8),所述转动轴(28)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29),所述传动齿轮(29)与所述主动齿条(25)、所述从动齿条(27)相互啮合,所述主动架(24)左端面与所述从动架(26)右端面上都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0),所述固定柱(30)间通过卸力弹簧(31)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希恒李力游小约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蓝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