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及破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849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8
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及破除方法,用于方便对野大豆进行硬实破除,进而便于育种研究。破除装置包括:种箱,在种箱内放置野大豆;固定座,固定座位于种箱下方;转盘,转盘设置在固定座外侧并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在转盘上设有若干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圆形的种托,在种托上设有若干种槽,转盘旋转当种托进入种箱下方时,种箱内的野大豆进入种槽内;破除单元,破除单元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方的大臂、转动安装在大臂上的破除轮、驱动大臂相对固定座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翻滚机构,翻滚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用于与露出种托下表面的野大豆接触驱使野大豆翻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高效实现对小批量野大豆的硬实破除。对小批量野大豆的硬实破除。对小批量野大豆的硬实破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及破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子硬石性破除
,具体地说是一种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及破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硬实是大豆种子中常见的休眠特性,种皮缺乏透性是硬实大豆形成的主因。硬实是种子处于逆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不同遗传条件、大豆生长后期的环境条件以及贮藏条件下有不同表现。在多数情况下硬实并非人们所需,加工产业可选用非硬实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并降低成本;生产实践上为获得高出苗率,除利用育种手段选育非硬实品种外,还可使用机械、温度、干湿交错和化学等处理方法打破硬实大豆种子的休眠。野大豆具有喜光耐湿、耐盐碱、耐阴,抗旱、抗病、耐瘠薄等优良性状,为实现野大豆与栽培大豆的杂交,以培育出具有更多优质基因的种子,在野大豆播种前需要对野大豆进行硬实破除,以确保野大豆种子的萌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及破除方法,用于方便对野大豆进行硬实破除,进而便于育种研究。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0005]种箱,在种箱内放置待破除硬实的野大豆,种箱顶部和底部均敞口;
[0006]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种箱下方,并与种箱相对固定连接;
[0007]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固定座外侧并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在转盘上设有若干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圆形的种托,在种托第一端端面内设有若干种槽,在种托第二端端面内设有与种槽连通的底孔,种托处于水平面内时种托上表面与转盘上表面平齐,种箱下表面与转盘上表面接触,转盘旋转当种托进入种箱下方时,种箱内的野大豆进入种槽内;
[0008]破除单元,所述破除单元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方的大臂、转动安装在大臂上的破除轮、驱动大臂相对固定座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转盘每转动一次,便有一个种托位于破除轮正下方;
[0009]翻滚机构,所述翻滚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用于与露出种托下表面的野大豆接触驱使野大豆翻滚。
[0010]进一步地,在破除轮的底部设有磨砂。
[0011]进一步地,在大臂底部固定有升降杆,在固定座内设有固定筒,升降杆滑动设置在固定筒内,进而实现大臂与固定座的上下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与升降杆固定连接的丝杠螺母、与丝杠螺母配合的丝杠、与丝杠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共轴设置的蜗轮、与蜗轮啮合的蜗杆、驱动蜗杆转动的升降电机,在固定筒侧壁设有侧孔,丝杠螺母
的一端穿过侧孔伸入固定筒内与升降杆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翻滚机构包括位于固定座上的翻滚电机、固定在翻滚电机输出端的第二主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且位于转盘下方的翻滚齿轮、固定在翻滚齿轮上表面的刷毛盘、紧密设置在刷毛盘上的刷毛;刷毛与野大豆底部接触且在翻滚齿轮转动时实现对野大豆的翻滚。
[0014]进一步地,刷毛为钢丝。
[0015]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将野大豆放入带有种槽的种托上,使得野大豆的顶部和底部均露出种托一部分;
[0017](2)以旋转摩擦的方式将野大豆顶部的硬实去除;
[0018](3)翻滚野大豆使得野大豆上未破除硬实的部分朝上,继续以旋转摩擦的方式对野大豆顶部进行硬实破除,直至野大豆周向上的大部分硬实被破除。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及破除方法,适用于对小批量野大豆的硬实性破除,且以旋转摩擦的方式不会对野大豆种胚造成损伤;破除硬实时,破除轮移动的距离为微米级,与野大豆种皮厚度相当,可以进一步避免对种胚的损伤。沿野大豆周向破除某一位置的硬实后,通过翻滚野大豆,使得未被破除硬实的部分暴露出,进而对未破除硬实的部分进行破除,直至野大豆整个周向位置上大部分硬实被破除,此时的野大豆播种后才能吸胀萌发。刷毛除了对野大豆进行托举、翻滚外,还与野大豆之间进行摩擦,也对野大豆硬实起到一定的破除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破除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2为种箱的俯视图;
[0022]图3为种箱的仰视图;
[0023]图4为转盘的俯视图;
[0024]图5为破除单元的正视图;
[0025]图6为破除单元的部分剖视图;
[0026]图7为图6中的A向局部向视图;
[0027]图8为种托的剖视图;
[0028]图9为转盘的仰视图;
[0029]图10为翻滚机构与转盘的位置示意图;
[0030]图11为翻滚齿轮的正视图;
[0031]图12为野大豆在翻滚齿轮上翻滚示意图;
[0032]图13为野大豆在种槽内的示意图;
[0033]图中:1种箱,11放置腔,12支撑杆,13支撑板,2固定座,3转盘,31安装孔,4种托,41种槽,42底孔,43短轴,5野大豆,6大臂,61破除电机,62破除轮,63升降杆,64固定筒,65侧孔,7丝杠,71丝杠螺母,72轴承,73从动齿轮,74第一主动齿轮,75蜗轮,76支架,77蜗杆,78支座,79升降电机,8翻滚齿轮,81刷毛盘,82刷毛,83第二主动齿轮,84翻滚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至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破除装置主要包括种箱1、固定座2、转盘3、种托4、破除单元和翻滚机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种箱1为扇形结构的金属件或塑料件,种箱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种箱的内腔为放置腔,用于放置野大豆5。在种箱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杆12和支撑板13,其中支撑杆为若干根,支撑杆和支撑板用于实现对种箱的支撑。
[0036]如图1、图4所示,固定座2为圆柱形结构,安装时,种箱置于固定座的上方,且将支撑板的下端与固定座上表面接触固定,支撑杆的下端与地面接触固定。在固定座的外侧设有转盘3,转盘为圆环形结构,转盘的内侧壁与固定座外侧壁接触,且转盘与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在固定座上设置驱动转盘沿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上的电机、固定在电机输出端的小齿轮、固定在转盘上的齿圈,齿圈与小齿轮啮合。在转盘上设有沿周向均匀设置的三个安装孔31,安装孔为圆孔。安装孔贯穿转盘的上、下表面,在安装孔内设有种托4。种箱下表面与转盘上表面接触。
[0037]如图4、图8所示,种托4为圆形金属板,在种托的第一端端面内设有若干种槽41,若干种槽包括位于不同圆周上的若干组,每组的种槽沿所在圆周均匀设置。在种托的底部设有底孔42,底孔与种槽连通,底孔为矩形孔,且底孔的长宽尺寸小于种槽对应的长宽尺寸,如图13所示,这样将野大豆放置在种槽内后,野大豆的上端露出种槽一部分,野大豆的下端穿过底孔后露出一部分。其中,露出种托上表面的野大豆部分为硬实破除部分,通过破除单元将该部分的硬实去除一部分;露出种托下表面的野大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种箱,在种箱内放置待破除硬实的野大豆,种箱顶部和底部均敞口;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种箱下方,并与种箱相对固定连接;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固定座外侧并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在转盘上设有若干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圆形的种托,在种托第一端端面内设有若干种槽,在种托第二端端面内设有与种槽连通的底孔,种托处于水平面内时种托上表面与转盘上表面平齐,种箱下表面与转盘上表面接触,转盘旋转当种托进入种箱下方时,种箱内的野大豆进入种槽内;破除单元,所述破除单元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方的大臂、转动安装在大臂上的破除轮、驱动大臂相对固定座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转盘每转动一次,便有一个种托位于破除轮正下方;翻滚机构,所述翻滚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用于与露出种托下表面的野大豆接触驱使野大豆翻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破除轮的底部设有磨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大豆种子硬石性破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臂底部固定有升降杆,在固定座内设有固定筒,升降杆滑动设置在固定筒内,进而实现大臂与固定座的上下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汉凤蒲艳艳李娜娜田汝美张小燕刘敏丛韫喆李润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