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楼板本体和多个附加刚度件,所述叠合楼板本体包括预制楼板和设在所述预制楼板上的多个混凝土凸块,所述附加刚度件为槽钢或C型钢,所述附加刚度件开口向下设置、罩设于多个混凝土凸块上,所述附加刚度件的两侧壁端面与所述预制楼板贴合,所述附加刚度件与所述混凝土凸块可拆卸固定连接。采用本方案设计的一种加强叠合楼板刚度好,在结构、制造和生产工艺方面大大提升效率,节约资源和材料,全方面的降低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叠合楼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强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装配式预制叠合板主流是桁架钢筋叠合板,目前国内主流的叠合楼板有如下缺点:(1)设有桁架钢筋,由于布置了桁架筋钢筋含量高(约比传统现浇板钢筋含量高50%
‑
60%以上);(2)叠合板底板厚度大(通常60mm厚),导致楼板总体厚度大(底板60mm+叠合层80mm,总厚度达140mm,较传统现浇的 100mm要增厚40%),成本高,结构自重重,进一步导致整个房屋重量及钢筋含量大;(3)楼板板端和板侧出筋导致工厂生产模具复杂,双向板现场板侧底模复杂,导致制造和施工工艺复杂;(4)由于桁架的高度限制,导致现场管线穿管难度大,使得现场施工复杂,板厚一般超厚,成本增高;(5)板底现场支模及支撑密度大,导致施工难度大,未发挥装配式优势。以上诸多问题导致叠合楼板较传统现浇成本增量大、制造和施工工艺复杂。
[0003]近些年,行业内许多公司研发了新型叠合楼板,包括预应力板、PKIII板、不出筋叠合板等,虽可解决部分问题,但仍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状态,无法兼顾解决大部分问题,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包括:
[0004](1)预应力板:采用预应力筋充当底筋,其优点是可以免去桁架钢筋,减少钢筋用量,但其厚度一般根据跨度需要做到60
‑
70mm厚,底板厚度问题无法解决,由于底板厚度大,难以实现板侧不出筋的双向受力板,且楼板总厚度较桁架叠合板无较大优势,其板总厚较大,结构自重大,基础及结构主体钢筋含量将较传统现浇板增大。
[0005](2)桁管预应力板,内部灌浆的金属管来代替桁架钢筋的顶筋(形成钢管桁架),且底板主受力筋采用预应力筋。其优势是由于钢管桁架实现楼板刚度较桁架钢筋叠合板增大,且配置有预应力筋,因此较普通桁架钢筋叠合板底板 (60mm厚)可大幅减少厚度(实现厚度约35
‑
40mm),因此可减少板厚,减少重量,实现吊装、施工及材料成本节约。且由于刚度的增大,可以实现施工底板少支撑,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
[0006]其缺点为其内部灌浆的金属管来代替桁架钢筋的顶筋,钢管桁架部分较普通桁架钢筋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导致预制板本身的含钢量过高,且由于桁管直径较大,将更不利于现场管线穿过及铺设,其叠合层厚度将较普通桁架叠合板的增大。
[0007]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加强叠合楼板,通过附加刚度件的方式来提高楼板的刚度,确保在制造脱模、运输、吊装过程中不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强叠合楼板,通过在叠合楼板本体上设置附加刚度件,使附加刚度件紧密贴合叠合楼板本体,提高叠合楼板的刚度,在结构、制造和生产工艺方面大大提升效率,节约资源和材料,全方面的降低成本。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强叠合楼板,所述叠合楼板本体包括预制楼板和设在所述预制楼板上的多个混凝土凸块,所述附加刚度件为槽钢或C型钢,所述附加刚度件设于多个混凝土凸块的上表面,所述附加刚度件的顶部与所述混凝土凸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附加刚度件开口向下设置,所述附加刚度件的两侧壁端面贴合在多个所述混凝土凸块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预埋螺纹套筒,所述附加刚度件的顶部与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附加刚度件开口向上设置,所述附加刚度件的底部下表面贴合在多个所述混凝土凸块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预埋螺纹套筒,所述附加刚度件的顶部与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凸块与所述预制楼板一体浇筑成型或预先预制后与所述预制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高度与现浇叠合层的高度相等。
[0013]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凸块内预制至少一根抗剪钢筋或抗剪连接件。
[0014]进一步,多个所述混凝土凸块按照多列均布设置,所述附加刚度件设于位于一列上的多个混凝土凸块上表面。
[0015]进一步,位于一列上两个相邻的所述多个混凝土凸块之间的所述预制楼板上预埋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设有连接螺纹套筒,螺栓穿过附加刚度件与所述连接螺纹套筒连接,所述连接螺纹套筒的高度与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高度相等。
[0016]进一步,所述槽钢或C型钢的两侧面为多孔的镂空结构。
[0017]进一步,所述附加刚度件上设有悬挂点。
[0018]进一步,所述预制楼板的厚度为30mm至50mm。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叠合楼板本体上设置多个附加刚度件,附加刚度件直接与叠合楼板本体面贴合,使附加刚度件和叠合楼板本体融为一体,增加了叠合楼板整体在受力时的力学模型上的整体厚度,提高了叠合楼板整体的刚度,能够避免在吊装时由于局部受力不均导致损坏。叠合楼板在安装完成后现浇叠合层时也需要辅助支撑,这样设计的一种加强叠合楼板,附加刚度件不干涉叠合楼板本体,可以在浇筑叠合层不必拆卸附加刚度件,浇筑完成后再拆卸附加刚度件,节省了施工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0]与传统结构相比,免去了桁架钢筋,节省了钢筋用量,并且现场施工穿管更容易,现浇叠合层厚度可降低,降低了材料成本。由于附加刚度件和叠合楼板本体融为一体,增加了叠合楼板整体在受力时的力学模型上的整体厚度,所以可以减少预制楼板的厚度,实现材料成本的降低。
[0021]由于预制楼板和现浇叠合层的厚度均降低,可以实现叠合楼板整体的厚度降低,减少基础及结构受力主体的钢筋含量,降低总造价。
[0022]由于预制楼板变薄,可实现板侧密拼双向板,在两个板中间无需设置后浇带,密拼采用钢筋搭接连接即可形成双向板,简化工厂生产及现场施工。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加强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加强叠合楼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附加刚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附加刚度件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至5所示,一种加强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楼板本体1和多个附加刚度件2,所述叠合楼板本体1包括预制楼板3和设在所述预制楼板3上的多个混凝土凸块4,混凝土凸块与所述预制楼板3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楼板本体和多个附加刚度件,其特征是:所述叠合楼板本体包括预制楼板和设在所述预制楼板上的多个混凝土凸块,所述附加刚度件为槽钢或C型钢,所述附加刚度件设于多个混凝土凸块的上表面,所述附加刚度件的顶部与所述混凝土凸块可拆卸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叠合楼板,其特征是:所述附加刚度件开口向下设置,所述附加刚度件的两侧壁端面贴合在多个所述混凝土凸块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预埋螺纹套筒,所述附加刚度件的顶部与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叠合楼板,其特征是:所述附加刚度件开口向上设置,所述附加刚度件的底部下表面贴合在多个所述混凝土凸块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预埋螺纹套筒,所述附加刚度件的顶部与所述混凝土凸块的顶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加强叠合楼板,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凸块与所述预制楼板一体浇筑成型或预先预制后与所述预制楼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州,程振宇,谢亮胜,席菲菲,蒋侃,尹犟,钟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科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