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836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6
一种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包括机架、进料结构、第一贴合工位、第二贴合工位、卷料结构,所述第一贴合工位、第二贴合工位结构相同,包括第一进料滚轮结构、第一导向轮结构、贴合结构;所述贴合结构包括固定底板、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压紧滚轮结构、旋转滚轮结构。泡棉本体料卷上的泡棉通过进料结构向第一贴合工位出移动,设置在第一进料滚轮结构上的双面导电胶带料卷上的胶带沿着第一导向轮结构向贴合结构位置传送,通过贴合结构的压紧滚轮结构、旋转滚轮结构的相互作用下,双面导电胶带和泡棉本体进行贴合,然后在第二贴合工位位置和复合铝箔进行再次贴合,最终获得的导电泡棉成品通过卷料结构进行收卷。电泡棉成品通过卷料结构进行收卷。电泡棉成品通过卷料结构进行收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导电泡棉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电泡棉,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表面导电性和可压缩性能,使得其适用于在空间狭小、闭合压力有限的场合实现电磁屏蔽,广泛应用于电子机箱、机壳、室内机箱、工业设备、笔记本电脑、移动通讯设备等。
[0003]目前生产的导电泡棉多为三层原料复合而成,通常先将泡棉本体和双面导电胶带通过贴合机进行贴合,然后工人将卷绕起来的半成品放置到另一台贴合机的上料结构上,和另一种原料复合铝箔进行再贴合工作,最终获得成品料卷。这种生产方式存在很大不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工人对料卷进行多次搬送安装,这不但增加了工人劳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贴合好的产品由于多次安装造成的累积误差,其边缘的齐整度较差,从而增加了导电泡棉的耗损,降低了分条工作后导电泡棉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解决了导电泡棉贴合时候存在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包括机架、进料结构、第一贴合工位、第二贴合工位、卷料结构,所述进料结构、第一贴合工位、第二贴合工位、卷料结构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在机架上;其中,所述第一贴合工位、第二贴合工位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贴合工位包括第一进料滚轮结构、第一导向轮结构、贴合结构,所述第一进料滚轮结构设置在第一导向轮结构上方,所述贴合结构设置在第一导向轮结构下方;所述贴合结构包括固定底板、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压紧滚轮结构、旋转滚轮结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并列设置在固定底板两端,所述压紧滚轮结构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上,所述旋转滚轮结构位于压紧滚轮结构正下方。泡棉本体料卷上的泡棉通过进料结构向第一贴合工位出移动,设置在第一进料滚轮结构上的双面导电胶带料卷上的胶带沿着第一导向轮结构向贴合结构位置传送,通过贴合结构的压紧滚轮结构、旋转滚轮结构的相互作用下,双面导电胶带和泡棉本体进行贴合,然后在第二贴合工位位置和复合铝箔进行再次贴合,最终获得的导电泡棉成品通过卷料结构进行收卷。通过双工位贴合设置,不但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料卷多次拆下安装而造成的位置误差,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贴合质量。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气缸固定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气缸、移动块、第一拉紧结构、第二拉紧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并列设置在气缸固定板下方两侧,所述气缸设置在气缸固定板上方,其柱塞端和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的移动块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拉紧结构、第二拉紧结构并
列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且和移动块连接。根据需要贴合的导电泡棉厚度,气缸驱动移动块沿着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做垂直方向移动,从而调整端部设置在移动块上的压紧滚轮结构和旋转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第一拉紧结构、第二拉紧结构对移动块的位置起到拉紧限位作用,从而保证了贴合时候压紧滚轮结构和旋转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精度,从而提高了贴合出来的产品的厚度均匀性。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导向槽。提高了移动块的移动位置精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包括移动块主体、第一导向条、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第二导向条分别设置在移动块主体两侧。移动块通过第一导向条、第二导向条沿着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导向槽移动,从而提高了移动块的移动位置精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并列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紧结构、第二拉紧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拉紧结构包括导杆、第一端部固定座、第二端部固定座、第一导套、第二导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座、第二端部固定座固定在导杆两端,所述第一导套、第二导套相对设置在导杆上,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导杆上位于第一端部固定座和第一导套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导杆上位于第二端部固定座和第二导套之间。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分别固定在移动块主体的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孔的两端,在调整压紧滚轮结构和旋转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时候,气缸驱动移动块沿着导杆做垂直方向移动,设置在导杆上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通过形变对移动块拉紧或者顶紧作用,从而保证了贴合时候,压紧滚轮结构和旋转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尺寸精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滚轮结构包括电机、联轴器、滚轮、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所述电机轴端通过联轴器和设置在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的滚轮一端连接。旋转滚轮结构通过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电机过联轴器驱动滚轮在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的支撑下进行转动,从而对导电泡棉原料在贴合工作时候起到导向作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结构包括第二进料滚轮结构、第二导向轮结构、第三导向轮结构,所述第二进料滚轮结构、第二导向轮结构、第三导向轮结构水平方向依次设置,且其设置高度不同,所述第三导向轮结构的设置高度比第二导向轮结构的设置高度高,比第二进料滚轮结构的设置高度低。设置在第二进料滚轮结构上的导电泡棉原料沿着第二导向轮结构、第三导向轮结构向第一贴合结构方向移动,第二进料滚轮结构、第二导向轮结构、第三导向轮结构错位设置,便于导电泡棉原料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张紧力的稳定,从而提高了贴合的平整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卷料结构包括第四导向轮结构、第五导向轮结构、收料滚轮结构,所述第四导向轮结构、第五导向轮结构、收料滚轮结构水平方向依次设置,且其设置高度不同,所述第四导向轮结构的设置高度比第五导向轮结构的设置高度高,比收料滚轮结构的设置高度低。贴合好的导电泡棉沿着第四导向轮结构、第五导向轮结构被传送到收料滚轮结构位置进行收卷,第四导向轮结构、第五导向轮结构、收料滚轮结构错位设置,便于卷绕出来的导电泡棉边缘齐整,不会出现折边,从而便于后序切条等工序的进行。
[0014]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第一贴合工序和第
二贴合工序,不但减少了工人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使得整个贴合过程可以连续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对导电泡棉原料料卷传送位置进行一次性安装调整,避免了多次拆下安装时候造成的贴合位置偏移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贴合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3为第一移动结构的侧视图;
[0018]图4为第一侧板的立体图;
[0019]图5为移动块的立体图;
[0020]图6为第一拉紧结构的主视图;
[0021]图7为旋转滚轮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中:机架1、进料结构2、第二进料滚轮结构21、第二导向轮结构22、第三导向轮结构23、第一贴合工位3、第一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进料结构(2)、第一贴合工位(3)、第二贴合工位(4)、卷料结构(5),所述进料结构(2)、第一贴合工位(3)、第二贴合工位(4)、卷料结构(5)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其中,所述第一贴合工位(3)、第二贴合工位(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贴合工位(3)包括第一进料滚轮结构(31)、第一导向轮结构(32)、贴合结构(33),所述第一进料滚轮结构(31)设置在第一导向轮结构(32)上方,所述贴合结构(33)设置在第一导向轮结构(32)下方;所述贴合结构(33)包括固定底板(331)、第一移动结构(332)、第二移动结构(333)、压紧滚轮结构(334)、旋转滚轮结构(335),所述第一移动结构(332)、第二移动结构(333)并列设置在固定底板(331)两端,所述压紧滚轮结构(334)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移动结构(332)、第二移动结构(333)上,所述旋转滚轮结构(335)位于压紧滚轮结构(334)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332)、第二移动结构(33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移动结构(332)包括气缸固定板(3321)、第一侧板(3322)、第二侧板(3323)、气缸(3324)、移动块(3325)、第一拉紧结构(3326)、第二拉紧结构(3327),所述第一侧板(3322)、第二侧板(3323)并列设置在气缸固定板(3321)下方两侧,所述气缸(3324)设置在气缸固定板(3321)上方,其柱塞端和设置在第一侧板(3322)、第二侧板(3323)之间的移动块(3325)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拉紧结构(3326)、第二拉紧结构(3327)并列设置在第一侧板(3322)、第二侧板(3323)之间且和移动块(332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322)、第二侧板(332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板(3322)上设有导向槽(332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导电泡棉自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3325)包括移动块主体(33251)、第一导向条(33252)、第二导向条(33253),所述第一导向条(33252)、第二导向条(33253)分别设置在移动块主体(33251)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奥莉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