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剂质量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质量监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将胶剂或胶剂中间品制备稀释成胶液,以胶液折光率(即白利度)表征胶液浓度,采用折光法测定胶液浓度;按照折光法测定的浓度,将胶液稀释至特定浓度;以浊度仪测定该特定浓度的待检测胶液的浊度;根据折光率和浊度数值判断生产过程中的胶剂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试原理合理,以折光法测定胶液浓度,通过重量法验证,线性关系良好;按照杂质的光学特征以特定浓度的胶液浊度表征胶液中水不溶性杂质,可以更好地表现水不溶物的实际情况;操作简单,分析效率高,其中折光法测定胶液浓度,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速简便的特点。速简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生产质量监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胶质量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生产质量监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胶剂系指将动物皮、骨、甲或角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型,再晾干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如阿胶、黄明胶、鹿骨胶、鹿角胶等。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0184胶剂规定,“胶剂应为色泽均匀,无异常臭味的半透明固体。溶于热水后应无异物。”以阿胶为例,阿胶是以驴皮为原料,经过熬煮浓缩而成。阿胶以“黄透如琥珀色,光黑如瑿漆”著称,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道:“胶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
……
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可见,胶剂的清浊度是评价胶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0004]胶剂生产过程包括煎煮、提取胶汁、过滤、初浓、打沫浓缩、静沉、调制浓缩、装箱、冷却、切片、晾干等工序,其中,胶汁过滤、浓缩、打沫、静沉等工序是影响胶剂质量的关键。在这几步工序中,有效物质被浓缩,非挥发性杂质(水不溶物)被除去,水分和臭味物质被蒸发,高分子物质被降解。其中过滤、打沫和静沉主要是除去水不溶物;浓缩、打沫和静沉过程都伴随着水分的蒸发和胶液透明度的提高。这些过程体现在生产上的现象是胶液逐步变得浓稠、清澈和腥臭味降低、胶香味增加,关联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指标就是胶块的透光率、水不溶物和胶块的外观特征。
[0005]水不溶物顾名思义就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水不溶物的多少与胶剂的清浊度密切相关。在胶剂生产过程中,初期的提取液是液相非均一的,含有许多不溶性杂质。后续工艺中的过滤、打沫、静沉等工序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胶液杂质,而水不溶物是构成杂质的主要成分。广义的水不溶物应该包括动物油脂、脂肪性蛋白、毛屑、难溶于水的角质蛋白等影响胶液、胶块通透度的杂质,这些杂质除去的彻底,胶液澄清度高,胶块明亮、光洁、透光度高,反之,则胶液浑浊,胶块暗淡、粗糙、透光性差。
[0006]对于胶液通透性的鉴别,GB 6783
‑
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食品添加剂
‑
明胶提供了一种在45℃下,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明胶溶液(6.67%)在波长450nm和620nm下的透射比的方法,该方法理论上也可以用于阿胶等胶剂的生产分析,但是对于胶液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胶液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配制精确的胶液浓度成为一个限制因素;且胶剂的透光率及胶液性质也与明胶不同,该方法不适合胶剂生产的快速检测。
[0007]目前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涉及到胶液浓度以及胶液杂质的去除情况,基本是靠熬胶师傅的经验判断进行控制。由于人为因素的差异和缺乏有效的技术监控手段,生产过程盲动性较大,胶液质量波动严重,造成胶块质量(如透光性和光洁度)参差不齐。这些
情况表明,现有胶剂生产急需一种能够对中间产品的浓度和杂质进行监控分析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生产质量监控方法,该方法能真实表征胶剂生产过程中的胶液浓度变化以及胶剂中杂质含量的实际情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真实体现胶液的变化情况的优势,对胶剂生产具有切实可行的监控作用。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生产监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11]首先将胶剂或胶剂中间品制备稀释成胶液,以胶液折光率(即白利度)表征胶液浓度,采用折光法测定胶液浓度;按照折光法测定的浓度,将胶液稀释至特定浓度;以浊度仪测定该特定浓度的待检测胶液的浊度;根据折光率和浊度数值判断生产过程中的胶剂质量。
[0012]胶液浓度的表征是通过测定胶液的折光率得到,具体地,是通过测试胶液的折光率(即白利度),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胶液浓度;胶液中杂质的表征是以特定浓度的胶液的浊度表征,具体地,是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试胶液,测试该胶液的浊度,通过浊度值的大小判别胶液杂质的含量情况。
[0013]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剂或胶剂中间品包括以动物皮、骨、甲或角为原料制成的固态的皮胶(如阿胶)、骨胶、甲胶和角胶,或胶剂生产过程的中间品胶液。
[0014]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以胶液折光率表征胶液浓度,采用折光法测定胶液浓度的具体步骤为:
[0015](1)取特定的胶液,以重量法测定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
[0016](2)以已知浓度的胶液为母液,配制一系列浓度的胶液;
[0017](3)测定该系列胶液的折光率;
[0018](4)以胶液质量分数
‑
白利度作线性回归,得到该胶液的白利度
‑
质量分数方程;
[0019](5)测试待检测胶液的白利度,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待检测胶液的浓度。
[0020]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配制特定浓度的待检测胶液的方法为:
[0021](1)取胶液数滴于折光仪盖板下,测试胶液白利度,记录白利度数值为B1;
[0022](2)取上述胶液,精确称重,胶液重量为M1,按照胶液的白利度B1和预定浓度B2,计算配制胶液的重量M2,加入水量至溶液总重量为计算重量,混匀,得到特定浓度的待检测胶液作为试液2;其中,
[0023][0024]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浊度测试方法为:取试液2加入到浊度仪中,以纯净水作为空白对照,测量试液2的浊度,记录浊度值,为B2浓度下的浊度。
[0025]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剂中间品为皮胶、骨胶、甲胶和角胶生产过程的
粘稠的中间品胶液时,先对粘稠的中间品胶液进行稀释,再进行折光率的测定;
[0026]胶剂生产过程中,初级提取液在经过初浓后,胶液浓度在20%以上,在后续的浓缩、打沫、静沉和调制过程中,胶汁浓度较高(30%~70%)、现场溶液温度接近100℃,胶液在高温时呈液态,冷却至室温或温度稍微降低,则呈凝胶状,不便于直接以折光仪测试。因此,本专利技术对这类胶汁设计为现场稀释法测定白利度,并通过换算关系计算胶液有效成分含量;由于现场胶液为高温溶液,取样过程常常伴随胶液水分的挥发和冷却胶凝,给测量带来误差,因此,现场取样过程要求尽量减少水分的挥发,操作要求快速、准确。
[0027]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剂为固态的皮胶(如阿胶)、骨胶、甲胶和角胶时,先将固态胶剂配置成胶液再进行检测;
[0028]优选地,将固态胶剂配置成胶液的步骤为:取固态胶剂,精确称重,精确至0.001g,加入适量水,加热烊化至固态胶剂全部分散,冷却至室温,加入水至溶液浓度为5~10%。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浊度分析的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将胶剂或胶剂中间品制备稀释成胶液,以胶液折光率表征胶液浓度,采用折光法测定胶液浓度;按照折光法测定的浓度,将胶液稀释至特定浓度;以浊度仪测定该特定浓度的待检测胶液的浊度;根据折光率和浊度数值判断生产过程中的胶剂质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生产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剂或胶剂中间品包括以动物皮、骨、甲或角为原料制成的固态的皮胶、骨胶、甲胶和角胶,或胶剂生产过程的中间品胶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生产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胶液折光率表征胶液浓度,采用折光法测定胶液浓度的具体步骤为:(1)取特定的胶液,以重量法测定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2)以已知浓度的胶液为母液,配制一系列浓度的胶液;(3)测定该系列胶液的折光率;(4)以胶液质量分数
‑
白利度作线性回归,得到该胶液的白利度
‑
质量分数方程;(5)测试待检测胶液的白利度,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待检测胶液的浓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浊度分析的胶剂生产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特定浓度的待检测胶液的方法为:(1)取胶液数滴于折光仪盖板下,测试胶液白利度,记录白利度数值为B1;(2)取上述胶液,精确称重,胶液重量为M1,再按照胶液的白利度B1和预定浓度B2,计算配制胶液的重量M2,加入水量至溶液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乾善,田汝芳,王晓,杨继文,高洁,孟兆青,刘峰,王玉卓,王岱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