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804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微流控流道,所述微流控流道具有用于输入生物流体样本的进样口(1)、在进样口下游的含有用于处理生物流体样本的试剂的包埋部(2)、用于使生物流体样本与试剂混合的混合区段(3)、在混合区段下游的检测区(5)、在检测区下游的废液区段(6)和排气孔(7),所述微流控流道构造成,使得流体能在微流控流道中通过由流体的重力势、表面张力和毛细力构成的自驱力从进样口流动至检测区,其中,微流控通道的底面的高度的走势构造成,使得流体在混合区段中具有较高的流速并且以较低的流速到达检测区。该取样装置可以成本有利地制造,零件数量少,工作可靠。工作可靠。工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样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生物流体样本的取样装置,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

技术介绍

[0002]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制药、医疗诊断等等中可以涉及生物流体样本的检测。生物流体样本例如可以是人类或动物的血液、尿液、体液、植物的提取物,它们可以是未经预处理的或者经预处理的。例如对于全血样本可以检测红细胞的数量、白细胞的数量、细胞活性等等。生物流体样本的检测例如可以涉及分子诊断、免疫荧光测定和荧光抗体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流体样本的取样装置,其可以成本有利地制造,零件数量少,尺寸紧凑,可以可靠地使用。
[0004]为此,提供一种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微流控流道,所述微流控流道具有用于输入生物流体样本的进样口、在进样口下游的含有用于处理生物流体样本的试剂的包埋部、用于使生物流体样本与试剂混合的混合区段、在混合区段下游的检测区、在检测区下游的废液区段和排气孔,所述微流控流道构造成,使得流体能在微流控流道中通过由流体的重力势、表面张力和毛细力构成的自驱力从进样口流动至检测区,其中,微流控通道的底面的高度的走势构造成,使得流体在微流控通道的从进样口到混合区段的输出端之间的区段的至少部分上通过流体的重力势加速,并且使得流体在到达微流控通道的检测区的输入端之前又通过流体的重力势减速。
[0005]在按本专利技术的取样装置中,除了表面张力和毛细力以外,还利用重力势产生自驱力,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在微流控流道中设置不同的高度落差,从而能够对生物流体样本的流速适宜地进行调节。例如,利用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降低的高度,可以促进包埋的试剂在流体样本中的溶解和混合。接着利用在混合区段下游的重新上升的高度,可以使得与试剂混匀的流体样本以降低的流速适宜地进入到检测区中,实施检测。
[0006]在按本专利技术的取样装置中,重力势的变化导致流体的流速的变化,其中,流体在混合区段中以较高的流速实现混合,并且然后在检测区中以较低的流速展开。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通道可以具有设置在所述混合区段与所述检测区之间的、用于对流体在进入检测区之前进行缓冲的缓冲区段。所述缓冲区段可以使将要进入检测区中的流体的流速降低,并且同时可以减少残留在流体中的涡流,从而可以促进流体在检测区中均匀展开。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埋部可以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集成到所述混合区段中。由此,可以实现试剂的适宜的溶解、扩散和混合。替代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埋部可以与所述混合区段分开地构造。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全部的试剂可以集中地包埋在一个试剂集中包埋部中,该试剂集中包埋部处于混合区段的上游。换言之,包埋部与混合区段完全分开地构成。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全部的试剂可以分散地包埋在混合区段中,例如可以分散地包埋在混合区段的前半部中。换言之,包埋部完全地集成在混合区段中。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部分试剂可以集中地包埋在一个试剂集中包埋部中,该试剂集中包埋部处于混合区段的上游,并且其余试剂可以分散地包埋在混合区段中。所述一部分试剂例如可以是小部分试剂,例如全部试剂的30%,并且所述其余试剂可以是大部分试剂,例如全部试剂的70%。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底面可以相对于进样口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下降。由此,可以在进样口与包埋部之间产生高度落差,从而提高生物流体样本在到达包埋部时的流速,以促进试剂在生物流体样本中的溶解和扩散。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底面可以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在高度方面保持不变。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底面可以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至少局部地连续地下降。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集中包埋部的底面可以相对于进样口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下降,并且所述混合区段的底面可以相对于所述试剂集中包埋部的底部在高度方面保持不变或下降。
[0016]在此,生物流体样本可以在混合区段中以较高的流速流动,这可以促进试剂在生物流体样本中的溶解以及生物流体样本与试剂的高效且充分的混合。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深度可以相对于所述微流控通道的在进样口与包埋部之间的区段的深度保持不变或增大。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通道的从进样口到混合区段的输出端之间的区段的顶面可以在高度方面保持不变。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区的输入端的底面可以相对于所述混合区段的输出端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上升。由此,可以使得生物流体样本在到达检测区时的流速降低,从而可以促进生物流体样本在检测区均匀展开。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区段的底面可以相对于混合区段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上升。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区段的底面可以在缓冲区段的输入端处相对于混合区段的输出端的底面跃变地上升。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区段的底面可以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至少局部地连续地上升。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区的输入端的底面可以相对于所述缓冲区段的输出端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上升或与所述缓冲区段的输出端的底面处于相同高度上。由此,可以促进生物流体样本在检测区中的均匀展开。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区段可以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可以提高流动阻力,从而附加于高度落差实现流体流速的进一步降低,以有助于生物流体样本在检测区中的均匀展开。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部可以具有60
°
~120
°
的弯曲角度,例如75
°
~105
°
的弯曲角度,优选大约90
°
的弯曲角度。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区段可以使得流体恢复到层流状态。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通道可以不具有缓冲区段,其中,混合区段可以与检测区直接地连接。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区段的底面可以在上游的第一区段中下降并且在——尤其是紧接着第一区段的——下游的第二区段中又上升。因此,流体可以在混合区段的上游的第一区段中以提高的流速实现混合,并且在混合区段的下游的第二区段中以降低的流速实现混合,并且因此以降低的流速到达检测区。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进样口与包埋部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速的第一微阀。适宜的流速可以有利于包含在包埋部中的试剂溶解到从进样口输入的生物流体样本中。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混合区段与检测区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速的第二微阀。适宜的流体可以有利于生物流体样本在检测区中的均匀展开。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缓冲区段中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速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微流控流道,所述微流控流道具有用于输入生物流体样本的进样口(1)、在进样口下游的含有用于处理生物流体样本的试剂的包埋部(2)、用于使生物流体样本与试剂混合的混合区段(3)、在混合区段下游的检测区(5)、在检测区下游的废液区段(6)和排气孔(7),所述微流控流道构造成,使得流体能在微流控流道中通过由流体的重力势、表面张力和毛细力构成的自驱力从进样口流动至检测区,其中,微流控通道的底面的高度的走势构造成,使得流体在微流控通道的从进样口到混合区段的输出端之间的区段的至少部分上通过流体的重力势加速,并且使得流体在到达微流控通道的检测区的输入端之前又通过流体的重力势减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通道具有设置在所述混合区段与所述检测区之间的、用于对流体在进入检测区之前进行缓冲的缓冲区段(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部部分地或完全地集成到所述混合区段中;优选地,所述包埋部包括在混合区段上游的试剂集中包埋部(2a)和/或集成在所述混合区段中的试剂分散包埋部(2b)。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底面相对于进样口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下降;和/或优选地,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底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在高度方面保持不变;和/或优选地,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底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至少局部地连续地下降;和/或优选地,所述包埋部和/或混合区段的深度相对于所述微流控通道的在进样口与包埋部之间的区段的深度保持不变或增大;和/或优选地,所述微流控通道的从进样口到混合区段的输出端之间的区段的顶面在高度方面保持不变;和/或优选地,所述检测区的输入端的底面相对于所述混合区段的输出端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上升。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段的底面相对于混合区段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上升,并且所述检测区的输入端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缓冲区段的输出端的底面在高度方面上升或与所述缓冲区段的输出端的底面处于相同高度上;和/或优选地,所述缓冲区段的底面在缓冲区段的输入端处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子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浚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