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01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所述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包括:壳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通过将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部,使得充电插头主要部件集中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将电路板单独安装在盒体形式,不仅减少了对连接插头连接位置以及导线的拉力作用,减轻了充电插头的负担,使得人们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同时通过设置该锁定结构,主要用于增加充电桩与充电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活动件的右侧与充电桩接口凹槽卡接,利用两者卡接的方式进一步增加充电桩与充电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插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0003]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均配备有充电插头,在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将充电插头的一端安装在汽车充电口位置,另一端在与充电桩接口连接。
[0004]现有技术中,对于交流模式二的充电插头来说,其上设置的PCB板为单独用盒体装配,且位置处于三眼插与插头之间,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盒体的体积和质量,对人们造成一定的阻碍,另外由于插头多是直接与充电桩插接,而盒体带有一定的重量,会对插头产生一定的拉力,由于插头上缺乏固定措施,在充电时,若再受到外部环境等其它因素对插头产生作用力,则会使得插头与充电桩两者分离,导致充电停止。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解决了充电插头缺乏固定措施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包括:
[0008]壳体;
[0009]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扇;
[0010]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活动件和触发开关,所述所述活动件转动于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活动件的一端由所述壳体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0011]优选的,所述触发开关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触发开关底部与所述电路板电线连接,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活动件的正下方,所述活动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的顶部由所述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按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性件。
[0012]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散热扇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右侧。
[0013]优选的,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顶部位置,所述弹性件的底部与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与右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插头和连接导线,所述连接
插头与所述连接导线的一侧均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电线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套接于所述连接插头的外部,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活动件的右端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部。
[0016]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内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表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防护盖的外部。
[0017]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底部与所述壳体右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且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通过绳索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底部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弹性片和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右侧的底部与所述防护盖的底部。
[0019]优选的,所述所述弹性片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块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所述弹性片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
[0020]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所述弹性片的右侧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定位轴的外部卡接于所述定位孔内。
[002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1)、通过将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部,使得充电插头主要部件集中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将电路板单独安装在盒体形式,不仅减少了对连接插头连接位置以及导线的拉力作用,减轻了充电插头的负担,使得人们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同时通过设置该锁定结构,主要用于增加充电桩与充电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活动件的右侧与充电桩接口凹槽卡接,利用两者卡接的方式进一步增加充电桩与充电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充电时,使得连接插头不会轻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轻易与充电桩分离,进而能够很好的变了充电中断情况,在使用时更加省心、更加安全;
[0023](2)、另外,通过活动件、触发开关以及电路板配合使用,在将充电插头与充电桩连接时,能够实现活动件与充电桩自动卡接的同时,能够自动开启电路板,使得充电插头处于运行状态,另外在充电完成之后,通过向下按动按钮,实现在拆卸充电插头的同时对电路板关闭操作;
[0024](3)、同时,在充电插头意外与充电分离时,会使得活动件同时转动,进而使得触发开关启动而将电路板关闭,实现自动脱离断电功能,在充电时更加安全可靠,很好的避免漏电情况,该锁定结构能够将充电插头启动开关与自身的解锁按钮结合在一起使用,省去了单独设置启动开关,并减少了开启与关闭开关操作,使得充电插头在使用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所示的电路板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2所示的锁定结构与电路板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所示的防护盖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7所述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9为图8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中标号
[0035]1、壳体;
[0036]2、电路板;
[0037]3、散热扇;
[0038]4、锁定结构;
[0039]41、活动件,42、触发开关,43、按钮,44、弹性件;
[0040]5、连接插头;
[0041]6、连接导线;
[0042]7、防护结构;
[0043]71、防护盖,72、卡接槽,73、散热片,74、散热孔,75、固定环,76绳索;
[0044]8、弹性结构;
[0045]81、弹性片,82、固定块,83、定位孔;
[0046]9、安装槽;
[0047]10、定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9]第一实施例
[005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电路板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锁定结构与电路板外部的结构示意图。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扇;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活动件和触发开关,所述所述活动件转动于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活动件的一端由所述壳体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触发开关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触发开关底部与所述电路板电线连接,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活动件的正下方,所述活动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的顶部由所述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按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散热扇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顶部位置,所述弹性件的底部与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右侧与右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插头和连接导线,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连接导线的一侧均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电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交流充电插头,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杨小锋叶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