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副厂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97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副厂房,该副厂房为框架结构,副厂房的各功能层楼板边缘与该边缘邻近一侧的框架柱之间留设有外延段,外延段围绕框架柱外侧面;外延段与周围邻接的机组段结构及围岩之间设有抗振缝,抗振缝内填充有抗振材料。本技术方案不仅有效切断围岩侧面的来自机组段结构的振动传递,保障副厂房内设备良好的运行环境,而且还充分基于副厂房的结构形式,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地下硐室支护和排水条件,经济性优越。性优越。性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副厂房


[0001]本技术属于水电站地下厂房的抗振


技术介绍

[0002]抽水蓄能机组要求吸出高度大,厂房型式以地下厂房为主。为降低地下硐室的建设投资和施工难度,地下厂房内设备布置较为集中、紧凑,辅助设备往往紧邻机组布置。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水头高、转速大、双向水流运行的特点,相应振动包括水力、电气和机械激振,诱发的结构振动问题复杂。为避免机组段振动对临近辅助设备运行的干扰,需单独设置功能区——副厂房用于安放辅助设备,副厂房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
[0003]抽蓄电站厂房抗振为设计重点,较为普遍的抗振设计原则是控制机组段的振动响应、削弱对副厂房的直接振动影响:机组段振动响应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强机组段结构与围岩的连接,副厂房结构与机组段结构之间间隔设置。大量电站的测试成果表明,振动传递不仅直接通过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围岩也是机组段振动的传递载体。故上述方案无法隔断通过围岩传递至副厂房的振动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副厂房结构,不仅施工简单而且可以有效阻断机组段结构对副厂房的振动传递。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副厂房,该副厂房为框架结构,副厂房的各功能层楼板边缘与该边缘邻近一侧的框架柱之间留设有外延段,外延段围绕框架柱外侧面;外延段与周围邻接的机组段结构及围岩之间设有抗振缝,抗振缝内填充有抗振材料。
[0007]进一步的,围岩表面对应外延段的位置设有横向腰梁,腰梁和外延段之间设置抗振缝。
[0008]进一步的,腰梁通过预应力锚杆与围岩锚固为一体。
[0009]进一步的,外延段所处的空间同时作为副厂房排水管布置通道。
[0010]本技术方案通过减少副厂房结构与围岩的接触面积并设置抗振缝,有效切断围岩侧面的来自机组段结构的振动传递,保障副厂房内设备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本结构还充分基于副厂房的结构形式,不仅降低施工难度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地下硐室支护和排水条件,经济性优越。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副厂房和围岩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副厂房和机组段结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副厂房紧邻机组段结构7,整体为框架结构,即框是由许多梁和柱共同组成的框架来承受房屋全部荷载的结构。本技术方案中的框架柱2沿水平楼板四侧边缘设置且内移,从而各功能层楼板边缘与该边缘所在一侧的框架柱2之间留设有伸出框架柱外侧面的外延段1。外延段1将框架柱2外侧面围绕,从而有效减少框架柱结构梁与相应围岩和机组段结构的接触面积,降低振动对设备的传递;同时,还避免了框架结构中主要承载部位——框架柱2直接和机组段结构或围岩接触,提高了副厂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6]由于岩体开挖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在副厂房各层楼板高程相对应的位置,岩体上布置水平横向腰梁4,通过预应力锚杆5与围岩6有效锚固为一体结构,确保与副厂房结构接触表面平整。外延段1与周围邻接的机组段结构7及围岩腰梁4之间设有抗振缝3,抗振缝3内填充有抗振材料。
[0017]由此,框架柱2和围岩表面及机组段结构之间存在空间,即外延段1所在空间,可以同时作为副厂房排水管布置通道,优化副厂房排水条件。
[0018]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副厂房,其特征在于该副厂房为框架结构,所述副厂房的各功能层楼板边缘与该边缘邻近一侧的框架柱之间留设有外延段,所述外延段围绕所述框架柱外侧面;所述外延段与周围邻接的机组段结构及围岩之间设有抗振缝,所述抗振缝内填充有抗振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副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德昌郑齐峰徐文仙王鸿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