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784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包括培养盆支架、培养组合盆和营养液管路;所述培养盆支架包括搁置板、支撑臂、顶板、升降驱动组件和升降杆;所述支撑臂结合在所述搁置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顶板结合在所述支撑臂上端;所述支撑臂的内侧设有滑道;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可升降分布在所述滑道内,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顶板内,且驱动所述升降杆升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管路不易堵塞、控制稳定、相关零部件易于拆卸清洗等有益效果。稳定、相关零部件易于拆卸清洗等有益效果。稳定、相关零部件易于拆卸清洗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湿地植物培植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过渡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如水稻、红树林植物等。红树林植物指的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包括木本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当前对湿地植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比如在进行无土栽培(基质栽培)时,就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试验或者在正常化培植过程需要对营养液进行补充、替换或针对试验或培植过程需要在不同时期对营养液在培养盆的液面高度进行调节(如水稻不同时期基质浸入营养液深度对产量影响或红树林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的基质浸入深度需求或模拟野外涨潮退潮周期等因素)等,但是采用当前的基质栽培系统容易出现管路的堵塞,如果是培养盆进出水口堵塞通过清洗还可以疏通,如果是在相关输液管路上堵塞,则一般需要进行管路的拆除疏通或更换,操作十分繁琐。同时,进行相关营养液液面的调控操作麻烦、工作量大且效率低。针对当前使用的液面传感器容易受到培养液的腐蚀或因为结垢而出现灵敏度下降等问题。上述都是现有培植系统函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包括培养盆支架、培养组合盆和营养液管路;所述培养盆支架包括搁置板、支撑臂、顶板、升降驱动组件和升降杆;所述支撑臂结合在所述搁置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顶板结合在所述支撑臂上端;所述支撑臂的内侧设有滑道;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可升降分布在所述滑道内,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顶板内,且驱动所述升降杆升降;所述培养组合盆包括外盆和可升降内盆,所述可升降内盆可升降分布在所述外盆内;所述可升降内盆与所述升降杆连接;所述外盆的下部设有进出水管;所述营养液管路包括进液管、水平分流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以及所述排液管与所述水平分流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上设有若干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与所述进出水管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上各设有电控阀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电动驱动升降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手摇器钢丝绳升降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盆的下部设有内凸圈,所述内凸圈的内侧面径向开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沿所述内凸圈分布一圈;所述内凸圈的下部为漏斗状底;对应所述内凸圈的外侧设有通水腔;对应所述通水腔还可拆卸设有底罩;所述底罩上设有所述进出水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盆上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液位传感器为浮瞟光感液位器,包括液位管,所述液位管内分布有圆柱状浮瞟;所述液位管的上部两侧对应开设有激光透射孔;对应所述激光透射孔设有激光传感模块;所述液位管的下部还设有防波动孔筛;所述液位管与所述外盆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盆的内壁上轴向设有“T”形插杆;还设有内盆支撑装置;所述内盆支撑装置包括“T”形插槽,所述“T”形插槽一侧结合有内盆固定帽;所述内盆固定帽包括帽底盘和内盆固定圈;所述帽底盘结合在所述内盆固定圈下部;所述帽底盘的上部侧面开设有若干漏水孔;若干所述漏水孔分布有一圈;所述可升降内盆的下部与所述内盆固定圈可拆卸结合;所述“T”形插槽与所述内盆固定帽之间还设有内盘拉杆。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可升降内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水孔,其底部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内盆固定圈可拆卸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T”形插杆上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内盘拉杆上对应开设有若干连接固定孔。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设有的培养盆支架具有结构稳定,能够对可升降内盆相对外盘的升降驱动控制;本技术的营养液管路通过设有水平分流管不仅作为多个培养组合盆的接入总管,即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培养组合盆数量进行接入,操作便捷、管路更加精简可靠,为后期维护或故障排除工作提高效率;同时还作为进液和排液一体管,能够在加液和排液过程实现进逆流交替,有效减少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的管路堵塞现象。
[0017]本技术设有的培养组合盆通过分设有可升降内盆,实现相对外盆的可升降设计,尤其满足湿地植物的培植或相关试验要求,操作便捷;同时,本技术的外盆设有内凸圈,在所述内凸圈的内侧面径向开设有若干通水孔,在使用过程中,沉降的固体颗粒会沉入漏斗状底,而不会对轻易堵塞通水孔。设有的内盆固定帽,其底面是一不透水面板,在进行升降过程液体会自其上部侧面的漏水孔与可升降内盆流通,进而减少水流体对可升降内盆底部的直接冲击,减少可升降内盆中固体颗粒的掉落,更减少了整体堵塞发生率。本培养组合盆拆卸便捷,易于全面清洗,使用效果好。
[0018]本技术设有的浮瞟光感液位器,其底部直接与外盆连通,即构成类似连通器,在进行营养液加注时,启动电路开关,此时外盆中液面逐渐上升,然后圆柱状浮瞟也逐渐上升,其上部自下而上将激光透射孔挡住,进而获取高度动态信号,浮瞟光感液位器是连接到外盆上的,也需要配套设计,进而确保外盆实际液面高度的对应监控,待达到设定的液面高度,则停止加注营养液,完成营养液加注后关闭电路开关。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营养液管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外盆与浮瞟光感液位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培养组合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可升降内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浮瞟光感液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所述“T”形插槽以及内盆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所述“T”形插槽、内盆固定帽以及内盘拉杆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8所示,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包括培养盆支架、培养组合盆和营养液管路;所述培养盆支架包括搁置板15、支撑臂13、顶板19、升降驱动组件和升降杆17;所述支撑臂13结合在所述搁置板15的左右两侧,搁置板15用于搁置培养组合盆;所述顶板19结合在所述支撑臂13上端;所述支撑臂13的内侧设有滑道13

1;所述升降杆17的两端可升降分布在所述滑道内,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顶板19内,且驱动所述升降杆17升降;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可以是电动驱动升降组件,即通过电动机电路控制所述升降杆17升降。当然为节能还可以为手摇器钢丝绳升降组件,该手摇器钢丝绳升降组件类似手摇升降晾衣架上用的升降装置,如设有手摇器20,通过钢丝绳18连接在所述升降杆17中间,能够实现升降调节、自锁功能,当然这些已经是使用十分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阐述。所述营养液管路包括进液管21、水平分流管16和排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盆支架、培养组合盆和营养液管路;所述培养盆支架包括搁置板、支撑臂、顶板、升降驱动组件和升降杆;所述支撑臂结合在所述搁置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顶板结合在所述支撑臂上端;所述支撑臂的内侧设有滑道;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可升降分布在所述滑道内,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顶板内,且驱动所述升降杆升降;所述培养组合盆包括外盆和可升降内盆,所述可升降内盆可升降分布在所述外盆内;所述可升降内盆与所述升降杆连接;所述外盆的下部设有进出水管;所述营养液管路包括进液管、水平分流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以及所述排液管与所述水平分流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上设有若干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与所述进出水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上各设有电控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电动驱动升降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手摇器钢丝绳升降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植物培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的下部设有内凸圈,所述内凸圈的内侧面径向开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沿所述内凸圈分布一圈;所述内凸圈的下部为漏斗状底;对应所述内凸圈的外侧设有通水腔;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桂容韩国明何彩梅王素娟何忠伟陈春岚
申请(专利权)人:贺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