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涛专利>正文

一种减震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82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建筑结构技术领域,且为一种减震建筑结构,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圆环,所述第三圆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三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杆。该减震建筑结构,通过柱体、第一圆环、第一圆杆、第三圆环、第一弹簧、第四圆杆、第三弹簧和第二套杆的配合设置,使用时,通过第一圆环和第一圆杆可以固定柱体,进而当柱体发生摇晃的时候,继而第一弹簧、第三圆环、第四圆杆、第三弹簧和第二套杆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减震的作用,可以减缓地震对柱体的损坏。可以减缓地震对柱体的损坏。可以减缓地震对柱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减震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1548180U中公开的一种减震建筑结构,1.设置缓冲机构,通过上缓冲垫和侧护垫配合填充定位柱和定位槽之间的空隙,即可通过缓冲机构对定位柱进行防护,并通过下缓冲垫对上支座和下支柱之间的震动进行缓冲,结构更加稳定;
[0004]2.通过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分别对上支杆和下支杆铰接支撑,并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配合,对上支杆和下支杆的配合进行导向,即可由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配合,对承重弹簧进行限位支撑,从而由双两组倾斜对称的承重弹簧对上支座进行弹性支撑,同时提供相对的侧向力,避免上支座和下支柱之间的相互转动,结构强度更高,减震性能更加优异,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0005]3.设置外护筒,通过外护筒对承重弹簧进行防护,并进一步对上支杆和下支杆的配合进一步导向,同时由下限位台与外护筒配合,对上支杆进行上行限位,结构强度更高,更加稳定,并且便于拆装维护。
[0006]但是,传统的建筑结构在遇到地震时,容易出现倾斜与倾倒的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地基的减震来保证整体的抗震性,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建筑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震建筑结构,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圆环,所述第三圆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三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杆,所述第三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圆环,所述第四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圆环,所述第五圆环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五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所述第四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螺纹孔的表面螺
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六圆环,所述第六圆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杆。
[0011]可选的,所述柱体的表面与第一圆环相垂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数量为四个。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圆环与第一圆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杆为金属材质。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与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四个。
[0015]可选的,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材质,所述缓冲垫的厚度与第二圆环的厚度相同。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建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该减震建筑结构,通过柱体、第一圆环、第一圆杆、第三圆环、第一弹簧、第四圆杆、第三弹簧和第二套杆的配合设置,使用时,通过第一圆环和第一圆杆可以固定柱体,进而当柱体发生摇晃的时候,继而第一弹簧、第三圆环、第四圆杆、第三弹簧和第二套杆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减震的作用,可以减缓地震对柱体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结构第五圆环和第六圆环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结构第四圆杆和第二套杆拆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结构缓冲垫和第二圆环立体图。
[0023]图中:1、柱体;2、第一圆环;3、第一圆杆;4、第二圆杆;5、第三圆环;6、第一弹簧;7、第三圆杆;8、第一套杆;9、第四圆环;10、连接杆;11、第五圆环;12、螺纹孔;13、第四圆杆;14、第三弹簧;15、螺栓;16、第六圆环;17、第二套杆;18、缓冲垫;19、第二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建筑结构,包括柱体1,柱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2,第一圆环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3,第一圆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4,第二圆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圆环5,第三圆环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三圆环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杆7,第三圆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杆8,第一套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圆环9,第四圆环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圆环11,第五圆环1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2,第五圆环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13,第四圆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4,螺纹孔1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15,螺栓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六圆环16,第六圆环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杆17;
[0026]为了达到减震的作用,可以减缓地震对柱体1的损坏,该减震建筑结构,通过柱体1、第一圆环2、第一圆杆3、第三圆环5、第一弹簧6、第四圆杆13、第三弹簧14和第二套杆17的
配合设置,使用时,通过第一圆环2和第一圆杆3可以固定柱体,进而当柱体1发生摇晃的时候,继而第一弹簧6、第三圆环5、第四圆杆13、第三弹簧14和第二套杆17的配合使用;
[0027]柱体1的表面与第一圆环2相垂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8,通过缓冲垫18,可以减缓地震的震动给柱体1带来的损坏,缓冲垫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19,第一圆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圆环19与第一圆杆3固定连接,第一圆杆3为金属材质,第一弹簧6与柱体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的数量为四个,缓冲垫18为橡胶材质,缓冲垫18的厚度与第二圆环19的厚度相同。
[0028]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0029]柱体1、第一圆环2、第一圆杆3、第三圆环5、第一弹簧6、第四圆杆13、第三弹簧14和第二套杆17的搭配使用,使用时,通过第一圆环2和第一圆杆3可以固定柱体,进而当柱体1发生摇晃的时候,继而第一弹簧6、第三圆环5、第四圆杆13、第三弹簧14和第二套杆17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减震的作用,可以减缓地震对柱体1的损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建筑结构,包括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2),所述第一圆环(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3),所述第一圆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4),所述第二圆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圆环(5),所述第三圆环(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三圆环(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杆(7),所述第三圆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杆(8),所述第一套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圆环(9),所述第四圆环(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圆环(11),所述第五圆环(1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2),所述第五圆环(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13),所述第四圆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4),所述螺纹孔(1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15),所述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宋锋李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李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