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616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0
一种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灭弧室、操作机构、脱扣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的外壳上固定有第一接线端子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高度一致的第二接线端子,以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对应的高度位置为分界,外壳内构成有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所述灭弧室设置在下部容腔内,在所述的下部容腔内,对应第一接线端子或第二接线端子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与灭弧室的出气口相通而与外界隔绝的腔室。优点:能充分利用断路器外壳内空间,防止了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的喷出,消除了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零飞弧。实现零飞弧。实现零飞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


[0001]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断路器中,当触头系统打开进行分断电流动作时,动静触点间会产生电弧。电弧由于电弧能量的作用,会在灭弧室内燃烧,进而灼烧动触头等接触部件以及灭弧室内部金属部件,产生高温金属气体。高温金属气体从灭弧室出气口喷出,而气流中带有的大量金属粒子,会从断路器内部一直喷至外壳外侧的开阔空间,对外界造成污染。尤其在分断电流较高,绝缘性能不足的情况下,更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在外界造成相间击穿现象,从而影响断路器分断效果。
[000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断路器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能够解决电弧气体对外界造成污染的问题,有效利用断路器壳体内部空间,结构合理紧凑。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灭弧室、操作机构、脱扣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的外壳上固定有第一接线端子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高度一致的第二接线端子,以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对应的高度位置为分界,外壳内构成有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所述灭弧室设置在下部容腔内,在所述的下部容腔内,对应第一接线端子或第二接线端子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与灭弧室的出气口相通而与外界隔绝的腔室。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罩壳、中间壳体和底座,所述的罩壳与中间壳体拼接后两者之间构成位于上部容腔内的第二腔,中间壳体和底座拼接后在两者内部构成位于上部容腔内的第一腔以及所述的下部容腔;所述的触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内的转轴、与转轴连接且从第一腔延伸至下部容腔内的动触头以及设置在下部容腔内的静触头;所述的操作机构位于第二腔内,并且固定在中间壳体上与转轴连接。
[000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还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的第一导电板朝向外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构成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向下折弯后延伸至下部容腔内,构成所述的静触头;所述的第二导电板固定在中间壳体上相对第一导电板的另一侧,其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朝向外的一端构成第二接线端子,而在另一端则形成导体部并通过软连接与所述的动触头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灭弧室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位于底座内,由以横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
[0009]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灭弧室还包括第二灭弧栅片组,所述的第二灭弧栅片组由以纵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第二灭弧栅片组的一端与第
一灭弧栅片组的靠近第二接线端子的一端相邻接并彼此形成形的关系。
[0010]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与第一灭弧栅片组的靠近第二接线端子的一端相邻。
[0011]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与第二灭弧栅片组相邻。
[0012]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下部容腔内还设有连通腔,所述的连通腔的一端与灭弧室相邻,另一端与腔室相邻,且位于导体部的与第二接线端子邻接的位置的下方,其将灭弧室的出气口与腔室连通。
[0013]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内设有消游离装置。
[0014]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和/或所述的连通腔内设有消游离装置。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充分利用断路器外壳内空间,防止了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的喷出,消除了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零飞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
[0019]图中:1.外壳、10.上部容腔、101.第一腔、102.第二腔、20.下部容腔、201.腔室、202.连通腔、11.罩壳、12.中间壳体、13.底座;2.灭弧室、21.第一灭弧栅片组、22.第二灭弧栅片组、23.出气口;3.操作机构;4.脱扣机构;5.触头机构、51.转轴、52.动触头、53.静触头;6.第一导电板、61.第一接线端子;7.第二导电板、71.第二接线端子、72.导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在下面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1、灭弧室2、操作机构3、脱扣机构4以及触头机构5。所述的外壳1上固定有第一接线端子61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61高度一致的第二接线端子71,以第一接线端子61和第二接线端子71所对应的高度位置为分界,外壳1内构成有上部容腔10和下部容腔20。所述的操作机构3和脱扣机构4设置在上部容腔10内,所述的灭弧室2设置在下部容腔20内。所述的触头机构5包括设置在上部容腔10内的转轴51、与转轴51连接且从上部容腔10延伸至下部容腔20的动触头52以及设置在下部容腔20内的静触头53。所述的下部容腔20内构成有与灭弧室2的出气口23相通而与外界隔绝的腔室201。
[0024]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罩壳11、中间壳体12和底座13,所述的罩壳11与中间壳体12拼接后两者之间构成位于上部容腔10内的第二腔102,中间壳体12和底座13拼接后在两者内部构成位于上部容腔10内的第一腔101以及所述的下部容腔20。 所述的转轴51转动设置在第一腔101内;所述的操作机构3位于第二腔102内,并且固定在中间壳体12上与转轴51连接。
[0025]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导电板6和第二导电板7,所述的第一导电板6朝向外的一端固定在中间壳体12上,其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构成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61,第一导电板6的另一端向下折弯后延伸至下部容腔20,构成所述的静触头53;所述的第二导电板7固定在中间壳体12上相对第一导电板6的另一侧,其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朝向外的一端构成第二接线端子71,而在另一端则形成导体部72并通过软连接与所述的动触头52连接。
[0026]进一步地,所述的灭弧室2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21和第二灭弧栅片组22,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21位于底座13内,由以横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如图2所示,其从第一接线端子61的下方位置开始横向地向着第二接线端子71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1)、灭弧室(2)、操作机构(3)、脱扣机构(4)以及触头机构(5),所述的外壳(1)上固定有第一接线端子(61)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61)高度一致的第二接线端子(71),以第一接线端子(61)和第二接线端子(71)所对应的高度位置为分界,外壳(1)内构成有上部容腔(10)和下部容腔(20),所述灭弧室(2)设置在下部容腔(20)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部容腔(20)内,对应第一接线端子(61)或第二接线端子(71)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与灭弧室(2)的出气口(23)相通而与外界隔绝的腔室(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罩壳(11)、中间壳体(12)和底座(13),所述的罩壳(11)与中间壳体(12)拼接后两者之间构成位于上部容腔(10)内的第二腔(102),中间壳体(12)和底座(13)拼接后在两者内部构成位于上部容腔(10)内的第一腔(101)以及所述的下部容腔(20);所述的触头机构(5)包括设置在第一腔(101)内的转轴(51)、与转轴(51)连接且从第一腔(101)延伸至下部容腔(20)内的动触头(52)以及设置在下部容腔(20)内的静触头(53);所述的操作机构(3)位于第二腔(102)内,并且固定在中间壳体(12)上与转轴(5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路器还包括第一导电板(6)和第二导电板(7),所述的第一导电板(6)朝向外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构成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61),第一导电板(6)的另一端向下折弯后延伸至下部容腔(20)内,构成所述的静触头(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瑞良殷乃睿谢心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