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630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初沉池、固液分离单元、三联加药搅拌单元、斜管沉淀池、离心脱水单元和储泥池,还包括与所述初沉池的上清液出口、斜管沉淀池的滤后水出口和离心脱水单元的滤后水出口连接的余水处理单元。初沉池的淤泥输入口设有振动筛;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滚筒筛、一级处理单元和二级处理单元;三联加药搅拌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反应器,第一至第三反应器上各自设有同方向旋转的搅拌器;余水处理单元包括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和转鼓式微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淤泥浓缩处置系统,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建成容易,操作方便,成本低,能高效率的浓缩污泥,使其泥浆浓度达到标准。达到标准。达到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防洪和环保的需要,需要经常要对沉积在江河湖泊、水坝或其它水系的淤泥进行疏浚。目前,常用的疏浚方式有挖泥船、链斗式挖泥船和泵吸式挖泥船等。通过这些疏浚设备挖出水底淤泥后,若直接将淤泥输送至岸上,再通过自然气温晒干或者风干进行后续的脱水成土处理,需要专门的地方对淤泥进行存储,占地面积广,淤泥风干处理时间久,淤泥无法直接用于园林、基坑等填充,后期利用率低,无法直接对浓缩后的淤泥进行打包输送到其他地方进行应用,且在打包输送时,由于水分含量多,一袋淤泥重量较大,也不易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它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建成容易,操作方便,成本低,能高效率的浓缩污泥,使其泥浆浓度达到标准。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包括初沉池、固液分离单元、三联加药搅拌单元、斜管沉淀池、离心脱水单元、储泥池和余水处理单元;其中,
[0005]所述初沉池的淤泥输入口设有振动筛;
[0006]所述固液分离单元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初沉池的出料口连接,该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滚筒筛、一级处理单元和二级处理单元;
[0007]所述三联加药搅拌单元的进料口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的出料口连接,该三联加药搅拌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反应器,第一至第三反应器上各自设有同方向旋转的搅拌器,第一反应器的下部设置进料口,第三反应器的上部设置出料口,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的连接口在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上部,第二反应器与第三反应器的连接口在第二反应器和第三反应器的下部;
[0008]所述斜管沉淀池的进料口与所述三联加药搅拌单元的出料口连接;
[0009]所述离心脱水单元的进料口与所述斜管沉淀单元的出料口连接;
[0010]所述储泥池的进料口与所述离心脱水单元的出料口连接;
[0011]所述余水处理单元包括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和转鼓式微过滤器;所述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初沉池的上清液出口、斜管沉淀池的滤后水出口和离心脱水单元的滤后水出口连接;所述转鼓式微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的出水口连接,该转鼓式微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排水管道。
[0012]上述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其中,所述一级处理单元包括一级渣浆泵、一级旋流组件和一级脱水筛;所述二级处理单元包括二级渣浆泵、二级旋流组件和二
级脱水筛。
[0013]上述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其中,所述离心脱水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均质池、进料泵、离心脱水机和清液过渡箱。
[0014]本技术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通过初沉池使水底淤泥沉降;通过固液分离单元分离淤泥中的细砂和砾石;通过三联加药搅拌单元加入泥水处理药剂,对淤泥进行减量化处理,提高淤泥的脱水性能;通过斜管沉淀池进一步使淤泥沉降;通过离心脱水单元使泥浆的泥浆浓度浓度由20%升至30%,通过储泥池能暂存泥浆,使系统保持连贯性。通过余水处理单元对余水进行处理并在达标后排入湖河。本技术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建成容易,操作方便,成本低,能高效率的浓缩污泥,使其泥浆浓度达到标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包括初沉池20、固液分离单元30、三联加药搅拌单元40、斜管沉淀池50、离心脱水单元60、储泥池70和余水处理单元80。
[0018]初沉池20的淤泥输入口设有振动筛10;由疏浚设备挖出的泥浆浓度为9%的清淤底泥输送至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后,经振动筛10筛分出垃圾及杂物后流入至初沉池20,筛出的垃圾及杂物收集在筛分垃圾中转场,由垃圾站运走处理;淤泥在初沉池20内至少经过2小时的沉降后从底部的出料口输出了泥浆浓度为18%的泥浆。
[0019]固液分离单元30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初沉池20的出料口连接,该固液分离单元30包括依次连接的滚筒筛31、一级处理单元32和二级处理单元33;一级处理单元32包括一级渣浆泵、一级旋流组件和一级脱水筛;二级处理单元33包括二级渣浆泵、二级旋流组件和二级脱水筛;泥浆浓度为18%的泥浆流入固液分离单元,依次经过滚筒筛31、一级处理单元32和二级处理单元33筛分出细砂和砾石,使泥浆浓度为18%的泥浆变成泥浆浓度为15%的泥浆;细砂和砾石堆积有一定量后,可以外运至指定的弃置点或附近的建筑垃圾消纳场。
[0020]三联加药搅拌单元40的进料口与固液分离单元30的出料口连接,该三联加药搅拌单元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器41、第二反应器32和第三反应器43,第一反应器41、第二反应器42和第三反应器43上各自设有同方向旋转的搅拌器,第一反应器41的下部设置进料口,该进料口还连接加药斗;第三反应器43的上部设置出料口,第一反应器41与第二反应器42的连接口在第一反应器31和第二反应器42的上部,第二反应器42与第三反应器43的连接口在第二反应器42和第三反应器43的下部;泥水处理药剂直接投加于与第一反应器41的进料口连接的加药斗44,投加量为0.4kg/m3泥浆。泥水处理药剂采用高效物化凝聚复合剂,该高效物化凝聚复合剂通过凝聚、吸附、电化学、整合等形式对淤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通过破壁断链的形式对淤泥进行减量化处理,提高淤泥的脱水性能。
[0021]斜管沉淀池50的进料口与三联加药搅拌单元3的出料口连接;该斜管沉淀池50能
将泥浆的泥浆浓度进一步提升,使泥浆的泥浆浓度由15%升至20%;
[0022]离心脱水单元60的进料口与斜管沉淀单元50的出料口连接;离心脱水单元60包括依次连接的均质池61、进料泵62、离心脱水机63和清液过渡箱64;斜管沉淀池的出料口与均质池61的进料口连接,均质池61中的泥浆通过进料泵62输送给离心脱水机63;离心脱水机63主要由转载和带空心转轴的螺旋输送器组成,污泥由空心转轴送入转筒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立即被甩人转毂腔内。由于污泥的颗粒比重较大,因而产生的离心力也较大,被甩贴在转毂内壁上,形成固体层;水密度小,离心力也小,只在固体层内侧产生液体层。固体层的污泥在螺旋输送器的缓慢推动下,被输送到转载的锥端,经转载周围的出口连续排出,液体则由堰室溢流排至转载外,汇集后排出脱水机并排到清液过渡箱64;该液体的泥浆浓度为30%,并输送到储泥池6。
[0023]储泥池70的进料口与离心脱水单元60的清液过渡箱64的出料口连接;储泥池6能暂存泥浆,使系统保持连贯性。
[0024]余水处理单元80包括磁混凝高效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淤泥浓缩处置系统,包括初沉池、固液分离单元、三联加药搅拌单元、斜管沉淀池、离心脱水单元、储泥池和余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淤泥输入口设有振动筛;所述固液分离单元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初沉池的出料口连接,该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滚筒筛、一级处理单元和二级处理单元;所述三联加药搅拌单元的进料口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的出料口连接,该三联加药搅拌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反应器,第一至第三反应器上各自设有同方向旋转的搅拌器,第一反应器的下部设置进料口,第三反应器的上部设置出料口,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的连接口在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上部,第二反应器与第三反应器的连接口在第二反应器和第三反应器的下部;所述斜管沉淀池的进料口与所述三联加药搅拌单元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离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勋凭祁胜林吴全飞丘旭源胡云飞张演清田海涛蒋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