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28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增加能量密度并且散热性能优异的电池组。电池组(100)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210),每个堆叠体单元包括堆叠的多个电池单元(220);隔板部件(250),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210)之间;以及电池组壳体(110),容纳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210)和多个隔板部件(250),以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210)的侧面和所述隔板部件(250)的侧面接触的状态容纳在所述电池组壳体(110)中,所述隔板部件(250)固定在所述电池组壳体(110)的底面(112)。池组壳体(110)的底面(112)。池组壳体(110)的底面(1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增加容纳在预定空间内的电池单元的数量来提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与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具有能够充电和放电的便利性,因此作为各种移动设备的电源和电动汽车等的动力源受到广泛关注。例如,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具有良好的输出,因此通过串联连接多个二次电池而用于电动汽车的马达驱动。
[0003]应用于电动汽车等的电池模块由于需要大功率和大容量而电连接多个电池单元以进行模块化,并且电动汽车具有布置多个这样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以获得大功率。
[0004]图1和图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组的一个示例。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组的内部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线I

I

截取的截面图。
[0005]参照图1和图2,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组10中,在形成在电池组壳体11内部的容纳空间14中安装有多个电池模块20和诸如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气设备18。
[0006]电池模块20具有在模块壳体21的内部设有多个电池单元22的结构,并且多个电池单元22通过汇流条组件(未示出)等电连接以形成模块结构。另外,为了容易地排出在电池单元22中产生的热,由导热油脂(thermal grease)、导热粘合剂(thermal adhesive)、导热环氧树脂、散热垫等构成的热传递部件23可以位于电池单元22的下表面和模块壳体21的底面之间。
[0007]另外,电池组壳体11的下部可以安装有冷却部件30,所述冷却部件30形成冷却流体流过的冷却流路31,以将在电池模块20的内部即电池单元22中产生的热排出到外部。此时,在模块壳体21的下表面与电池组壳体11的底部12之间在将模块壳体21固定在底部12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设有由导热粘合剂等制成的热传递部件18,以促进模块壳体21和电池组壳体11之间的热传递。
[0008]这样的常规电池组10具有隔板结构,以确保电池组壳体11的结构刚性。例如,如图1所示,电池组壳体11可以包括:横梁17,整体地横穿底部12并从电池组壳体11的底部12突出形成,以连接电池组壳体11的相对的侧壁部13;以及隔板16,以连接横梁17和侧壁部13的形态从电池组壳体11的底部12突出形成。如上所述,在常规电池组10中,横梁17和隔板16形成网格状以确保电池组壳体11的结构刚性。
[0009]此时,在用于容纳电池模块20的容纳空间14中,考虑到电池模块20的组装公差和确保可以吸收在电池模块20内部的电池单元22中发生的溶胀(swelling)的空间等,必须确保大于实际电池模块20的尺寸5mm的隔开空间。即,如图2所示,在隔板16与模块壳体2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
[0010]如上所述,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组10,由于隔板16和模块壳体2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G,产生未用于安装电池单元22的空的空间,即无效空间(dead space),并且这样的无效空间随着电池模块20的数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
[0011]因此,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组10存在无效空间增加而不能充分地提高电池组10的能量密度的问题。
[0012]另外,如上所述,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组10在电池单元20和冷却部件30之间安装有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刚性的模块壳体21以支撑电池单元20,因此电池单元20的下表面与冷却部件30之间的热传递路径复杂,因此存在散热和冷却性能变差的问题。
[0013]并且,如图1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组10具有使电池模块20的四个角与从底部12突出的紧固突起15相对应并且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仅通过四个角部的紧固结构及电池模块20的下表面与电池组壳体11的底部12之间的粘合来进行电池模块20与电池组壳体11之间的结合,所以存在难以充分支撑具有大重量的电池模块20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部分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可以通过在相同的容纳空间中安装更多的电池单元来提高能量密度。
[0016]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的散热性能并改善电池组的冷却性能。
[0017]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可以充分吸收电池单元的溶胀。
[0018]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可以充分确保多个电池单元的支撑力。
[0019]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可以充分确保电池组的结构刚性。
[0020]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具有提高的组装性能。
[0021](二)技术方案
[0022]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包括堆叠的多个电池单元;隔板部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之间;以及电池组壳体,容纳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和多个隔板部件,以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的侧面和所述隔板部件的侧面接触的状态容纳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中,所述隔板部件固定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底面。
[0023]另外,所述电池组壳体包括具有向所述底面的上侧突出的结构的突起部,所述隔板部件在其下部包括与所述突起部结合的结合部,以将所述隔板部件可以固定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所述底面上。
[0024]另外,所述突起部可以具有沿着所述隔板部件的长度方向在直线上突出的形状,或者可以具有沿着所述隔板部件的长度方向部分地突出的形状。
[0025]另外,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可以为所述隔板部件高度的1/2以下。
[0026]另外,所述隔板部件可以直接固定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底面上。
[0027]另外,所述隔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中空结构的中空部,以吸收多个所述电池单元中的任一个的溶胀。此时,所述中空部可以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另外,
所述隔板部件具有限定所述中空部的外壁和横穿所述中空部的分离壁,所述分离壁的厚度可以比所述隔板部件的所述外壁的厚度薄。
[0028]另外,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可以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垫。
[0029]另外,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和多个隔板部件形成单元组件,所述单元组件可以一体地组装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中。
[0030]另外,所述电池组壳体可以包括:底部,具有所述底面;外侧壁,从所述底部的周围向上侧延伸;以及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底部的下部。
[0031]此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电池组进一步包括:热传递部件,位于所述电池单元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组壳体的所述底部的所述底面之间,在所述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可以通过所述热传递部件和所述底部传递到所述冷却部件。
[0032]另外,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包括堆叠的多个电池单元;隔板部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之间;以及电池组壳体,容纳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和多个隔板部件,以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的侧面和所述隔板部件的侧面接触的状态容纳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中,所述隔板部件固定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壳体包括具有向所述底面的上侧突出的结构的突起部,所述隔板部件在其下部包括与所述突起部结合的结合部,以将所述隔板部件固定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所述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突起部具有沿着所述隔板部件的长度方向在直线上突出的形状,或者具有沿着所述隔板部件的长度方向部分地突出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突起部的高度为所述隔板部件高度的1/2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隔板部件直接固定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底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隔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中空结构的中空部,以吸收多个所述电池单元中的任一个的溶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中空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隔板部件具有限定所述中空部的外壁和横穿所述中空部的分离壁,所述分离壁的厚度比所述隔板部件的所述外壁的厚度薄。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垫。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和多个隔板部件形成单元组件,所述单元组件一体地组装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中。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壳体包括:底部,具有所述底面;外侧壁,从所述底部的周围向上侧延伸;以及冷却部件,设置在所述底部的下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进一步包括:热传递部件,位于所述电池单元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底部的底面之间,在所述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通过所述热传递部件和所述底部传递到所述冷却部件。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堆叠体单元包括在堆叠多个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善全海龙崔良奎崔恩精
申请(专利权)人: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