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安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包括承重杆、两个夹持部以及两个连接绳索。每个夹持部包括两个夹臂,每个夹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第一杆部背离第二杆部的一端为操作端,第二杆部背离第一杆部的一端为夹持端,每个夹持部的两个第一杆部相互交叉转动相连,两个第一杆部的转接处距两个操作端的距离相同,设为转接距离,转接距离长度可调节。每个夹持部通过一个连接绳索挂装于承重杆,连接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夹持部的两个操作端。能够提高电缆沟盖板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实现电缆沟盖板安装过程的安全高效。装过程的安全高效。装过程的安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夹持提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板材夹持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电线、电缆、光缆等线路大多采用高空架设的方式,但如此架设势必影响城市美观,对城市空间的占用也过多,且各线路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夏日高温日晒、降水、冬季低温冻损等。因此基于市容建设、提高线路使用寿命等因素,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逐渐改变这一架设方式,改露天架设为地下铺设。相对于架空线,地下铺设电缆具有占地小、输电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电力安装过程中,对复合电缆沟盖板的需求量增大。电缆盖板主要应用于路边的电缆井或电缆道铺设中的盖板,电缆沟盖板能够充分的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并且使用电缆盖板后还能够简化施工,方便后期维修。作为电缆沟的附属设施,电缆沟盖板材料一般采用铸铁、水泥、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树脂、再生树脂或聚合基复合物。
[0003]电缆沟盖板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如水泥盖板约有六七十斤,无论是在首次安装还是检修时安装、移动电缆沟盖板都较为困难,施工人员人工徒手搬运电缆沟盖板。这种搬运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在搬运过程中存在掉落砸伤人体等安全隐患。
[0004]现有的电缆沟盖板夹持搬运工具有两种,其一是采用一个夹持装置的搬运工具,但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夹持部位置位于电缆沟盖板中部,若没有居中夹持,则会导致搬运途中电缆沟盖板晃动甚至掉落,夹持搬运的稳定性差,容易造成电缆沟盖板掉落损坏或砸伤施工人员的危险;且仅有一个夹持装置无法保证电缆沟盖板与地面的水平,电缆沟盖板运至电缆沟上方后,仍需要人工二次对正才能保证电缆沟盖板准确盖在电缆沟上。其二是采用两个固定装置的搬运工具,采用四个固定夹钩托起电缆沟盖板,但该工具无法灵活调节相对或相邻固定夹钩的距离,无法适用于不同宽度、不同长度的电缆沟盖板的夹持,适用范围较窄,且整个工具体积庞大,无法方便拆装各部件,不方便携带。
[0005]因此,亟需一种板材夹持提升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夹持提升装置,该板材夹持提升装置能够提高电缆沟盖板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实现电缆沟盖板安装过程的安全高效。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包括承重杆、两个夹持部和两个连接绳索;每个夹持部包括两个夹臂,每个夹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第一杆部背离第二杆部的一端为操作端,第二杆部背离第一杆部的一端为夹持端,每个夹持部的两个第一杆部相互交叉转动相连,两个第一杆部的转接处距两个操作端的距离相同,设为转接距离,该转接距离长度可调节;每个夹持部通过一个连接绳索挂装于承重杆上,连接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夹持部的两个操作端。
[0009]可选地,该第一杆部和该第二杆部之间呈夹角设置,同一夹持部的两个夹角相对。
[0010]可选地,第一杆部杆身上沿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贯通孔,两个第一杆部通过插装于对应的一对贯通孔中的连接件转动连接。
[0011]可选地,承重杆上设置多个挂槽,连接绳索择一地挂装在挂槽中。
[0012]可选地,每个第二杆部上设置有一个夹爪。
[0013]可选地,该夹爪沿第二杆部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
[0014]可选地,该夹爪包括抵靠部和固定部,固定部垂直固定于抵靠部的一端,抵靠部上设置有夹持面,夹持部的两个夹持面相向设置。
[0015]可选地,该板材夹持提升装置还包括延长杆,承重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空心套筒,每个空心套筒中滑动连接有一个延长杆。
[0016]可选地,该延长杆一端具有防脱结构,空心套筒中固定设置有挡停结构。
[0017]可选地,该承重杆包括直杆部和固定设置于直杆部的提升环。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19]首先,本技术提供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的承重杆上设置两个用于夹持板材的夹持部,分别位于承重杆的两端,夹持运输电缆沟盖板时,不需要刻意保持电缆沟盖板的平衡,当两个夹持部夹持在距离被夹持件中心相同距离位置时,被夹持件的平衡以及与地面的水平状态就已经得以保证,运输到位后可以直接实现电缆沟与电缆沟盖板的准确对正,无需人工二次对正;同时被夹持件不会由于晃动而轻易从夹持部中脱出,防止被夹持件掉落损坏以及砸伤人体的危险。保证了电缆沟盖板夹持搬运的安全性、稳定性。其次,两个第一杆部的转接处距操作端的距离为转接距离,转接距离长度可调节从而实现了夹持宽度的调节。实现了对不同宽度尺寸的被夹持件的夹持,保证了电缆沟盖板夹持搬运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主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左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承重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所示结构标记为A的放大图。
[0025]图中:
[0026]100、承重杆;110、空心套筒;111、挡停结构;120、延长杆;121、防脱结构;130、提升环;
[0027]200、夹持部;210、第一杆部;220、第二杆部;230、夹爪;231、抵靠部;232、固定部;
[0028]300、连接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杆(100);两个夹持部(200),每个所述夹持部(200)包括两个夹臂,每个所述夹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部(210)和第二杆部(220),所述第一杆部(210)背离所述第二杆部(220)的一端为操作端,所述第二杆部(220)背离所述第一杆部(210)的一端为夹持端,每个所述夹持部(200)的两个所述第一杆部(210)相互交叉转动相连,两个所述第一杆部(210)的转接处距两个所述操作端的距离相同,设为转接距离,所述转接距离长度可调节;两个连接绳索(300),每个所述夹持部(200)通过一个所述连接绳索(300)挂装于所述承重杆(100)上,所述连接绳索(3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夹持部(200)的两个所述操作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210)和所述第二杆部(220)之间呈夹角设置,同一所述夹持部(200)的两个所述夹角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210)杆身上沿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贯通孔,两个所述第一杆部(210)通过插装于对应的一对所述贯通孔中的连接件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夹持提升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远,万敏,赵鉴锌,王健,郑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