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603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包括:运输车辆、随车吊机、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随车吊机通过枢转连接结构固定在运输车辆上,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布置在运输车辆上,冲锋舟借助随车吊机的动力从现场转移到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内,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模块可用二类底盘直接托运,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可实现器材数字化管理,可实时数字显示器材所处位置及数量、器材的功能介绍、器材维护保养说明、视频讲解。视频讲解。视频讲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冲锋舟是在恶劣危险的水域条件下用于洪涝抢险救灾和水上公益救助的特殊船艇,是水域救援的攻坚力量,是水域救援中不可缺少的救援装备。但是由于玻璃钢冲锋舟重量太大,常见的6米长的玻璃钢冲锋舟,重达300kg,加上动力匹配的船挂机100kg,总重量在400KG以上,在转移、运输方面,不利于快速转移和部署。尤其是从拖车上卸载时,需要十几人协作搬运。而任务结束时,还需要从水中再搬运回拖车上,加大了对救援人员的体力负担。
[0003]冲锋舟自身不带有动力装置,常规的托运方式单依靠冲锋舟拖车运输,单次运输只能运输单台且拖车时速慢仅能到30KM/h,运输过程受环境局限性较大,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作战的需求;同时冲锋舟自身空间有限,无法携带其他水域救援器材。
[0004]目前应急救援部门还是依靠传统的冲锋舟3轮拖车进行冲锋舟的运输,常规的3轮拖车自身不带动力装置,只能依靠其他自带动力的车辆进行拖行,运输不方便且最高时速仅能达到10
‑‑
20Km/h,作战效率低,耗时长,机动性差,同时每次都需要十几个人员搬抬,受3轮拖车和自身的影响,每次只能运输一台冲锋舟且无法携带其他相关的救援物资。
[0005]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包括:
[0007]运输车辆、随车吊机、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所述随车吊机通过枢转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运输车辆上,所述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布置在所述运输车辆上,所述冲锋舟借助所述随车吊机的动力从现场转移到所述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内,所述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模块可用二类底盘直接托运,所述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可实现器材数字化管理,可实时数字显示器材所处位置及数量、器材的功能介绍、器材维护保养说明、视频讲解。
[0008]优选的,所述运输车辆为自装卸式器材消防车。
[0009]优选的,所述随车吊机为3吨吊机,可在救援中起吊重物,可同时运输4台冲锋舟。
[0010]优选的,随车吊机利用滚动式滑轮作为装卸轨道,装卸轨道共分为双边4节,共长7 米,每个轨道都设置可装卸搭扣,用于水、陆两用装车,轨道主要适用于在道路复杂、救援人员较少等不便于装卸冲锋舟,以及将水中的冲锋舟直接装车时使用,在拖车主体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拖车主体两侧设置了可拆卸搭扣,便于与拖车主体结合。
[0011]优选的,所述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为4个,沿着所述运输车辆的运输方向叠置在所
述运输车辆后部。
[0012]优选的,所述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沿着所述运输车辆的运输方向紧邻所述运输车辆前部设置,紧邻设置在所述运输车辆的汽油桶后侧,所述汽油桶上方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
[0013]优选的,所述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包括救生衣存放舱、救生圈存放舱、抛投器存放舱、救援绳索存放舱、水下机器人存放舱以及潜水装具存放舱,其中所述潜水装具存放舱设置底部,所述救援绳索存放舱和所述救生衣存放舱存放在所述潜水装具存放舱上方的一侧,所述救生圈存放舱围绕所述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外围设置多个,所述抛投器存放舱设置在所述潜水装具存放舱上方的另一侧;所述水下机器人存放舱设置在所述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外围两侧。
[0014]优选的,所述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具有数字化触摸电子屏幕以及存储器接插口,通过数字化触摸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模块中所配备器材的位置、数量、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等器材详细信息,并实时查看模块中器材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方式及方法(内含电子文档、音视频等文件,可与指挥调度中心链接);通过存储器接插口将U盘插入进行数据的更新,拷贝。
[0015]优选的,所述二类底盘为拖车结构,包括拖车主体部分、轨道输送部分以及手摇升降装置,手摇升降装置为30:1的手摇式差速器,在拖车主体两侧安装带有滑轮的两节 360读可调节轨道结构,将轨道与车体连接后,即可在所述冲锋舟船体与轨道接触时摇动手摇式差速器完成装车,还具有冲锋舟船体校正及防跑偏装置,在滑轮轨道与拖车主体连接后,将差速器上的安全钩与船体前部拖拽环连接,即可将船体从水下或陆地将船体装车。
[0016]优选的,还具有双边防撞装置,固定在所述冲锋舟两侧,使得船体与所述运输车辆始终保持平行并加以固定,双边防撞装置上装设12个平行滑轮。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模块配有3吨吊机,可在救援中起吊重物,可同时运输4台冲锋舟;冲锋舟的装卸仅需1

2人即可,节省人力物力。
[0019]2、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模块集成度高,使用高效便捷,兼容自装卸式器材消防车,可作为独立的模块搭载在各类自装卸式器材消防车。
[0020]3、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模块可用二类底盘直接托运,机动性强,作业效率高且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
[0021]4、该模块空间结构合理,利用率高,可搭载各类辅助救援器材(救生衣、救生圈、抛投器、救援绳索、水下上机器人、潜水装具等各类救援器材)实战性强。
[0022]5、内部集成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可实现器材数字化管理,可实时数字显示器材所处位置及数量、器材的功能介绍、器材维护保养说明、视频讲解。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结构正视图;
[0024]附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参见图1

2,本实施例的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包括:运输车辆1、随车吊机2、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3、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4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5。随车吊机2通过枢转连接结构固定在运输车辆1上,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3、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4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5布置在运输车辆1上,冲锋舟借助随车吊机2的动力从现场转移到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3内,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模块可用二类底盘直接托运,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5可实现器材数字化管理,可实时数字显示器材所处位置及数量、器材的功能介绍、器材维护保养说明、视频讲解。本实施例中,运输车辆1 为自装卸式器材消防车。随车吊机2为3吨吊机,可在救援中起吊重物,可同时运输4 台冲锋舟,冲锋舟的装卸仅需要1

2人即可,节省人力物力。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吨位更重或者更轻型的吊机,保证与自装卸式器材消防车的载重量以及冲锋舟的数量匹配。其中,随车吊机2利用滚动式滑轮作为装卸轨道,装卸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车辆(1)、随车吊机(2)、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3)、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4)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5),所述随车吊机(2)通过枢转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运输车辆(1)上,所述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3)、辅助救援器材存放舱(4)以及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5)布置在所述运输车辆(1)上,所述冲锋舟借助所述随车吊机(2)的动力从现场转移到所述多个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3)内,所述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模块可用二类底盘直接托运,所述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5)可实现器材数字化管理,可实时数字显示器材所处位置及数量、器材的功能介绍、器材维护保养说明、视频讲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为自装卸式器材消防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车吊机(2)为3吨吊机,可在救援中起吊重物,可同时运输4台冲锋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随车吊机(2)利用滚动式滑轮作为装卸轨道,装卸轨道共分为双边4节,共长7米,每个轨道都设置可装卸搭扣,用于水、陆两用装车,轨道主要适用于在道路复杂、救援人员较少等不便于装卸冲锋舟,以及将水中的冲锋舟直接装车时使用,在拖车主体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拖车主体两侧设置了可拆卸搭扣,便于与拖车主体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冲锋舟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域救援冲锋舟舱位(3)为4个,沿着所述运输车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静乔安营白晓雷谢一航
申请(专利权)人: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