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597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多介质过滤池、集水池、人工湿地池和氧化塘。所述调节池的进水端与污水站尾水排放管相连通,所述氧化塘的出水端连接有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的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尾水经过依次连通的多个池体的层层处理和逐步细化过滤后,水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整个处理流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水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投资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简单实用、占地面积小及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等特点。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目前,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多采用污水站处理生活污水,但通常没有对污水站产生的尾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得尾水不能成为可回收利用的营养水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成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的营养水源的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多介质过滤池、集水池、人工湿地池和氧化塘。所述调节池的进水端与污水站尾水排放管相连通,所述氧化塘的出水端连接有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的出水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过滤池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生物过滤层、过滤介质层和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一端与所述厌氧池的出水口相连通,喷淋管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
[0007]优选地,所述的生物过滤层由颗粒状、块状或空心球状的悬浮过滤填料而成,所述多介质过滤池内部在所述生物过滤层的下方设有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与外部鼓风设备相连。
[0008]优选地,所述的过滤介质层为活性炭层、石英砂层、陶粒层、鹅卵石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叠加组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过滤池的顶部设有用于收集雨水的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顶部设置有绿植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过滤池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生物过滤层的侧边。
[0011]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为鹅卵石层、石英砂层和绿植层,所述石英砂层的填料粒径小于或等于鹅卵石层的填料粒径。
[0012]优选地,所述石英砂层的填料粒径为4~8mm,所述鹅卵石层的填料粒径为8~16mm。
[0013]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大颗粒悬浮物或漂流物进入系统中,所述调节池的前端设有用于拦截大颗粒悬浮物的格栅井,所述格栅井的一侧与所述污水站尾水排放管相连,另一侧设有与所述调节池相通的第二出水口。
[0014]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厌氧处理效果,所述厌氧池的内部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块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过水孔,任意相邻的两块竖直隔板的过水孔上下交错分布。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尾水经过依次连通的多个池体的层层处理和逐步细化过滤后,水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整个处理流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水源。本技术具有投资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简单实用、占地面积小及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处理系统一种排列方式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调节池和格栅井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厌氧池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0]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调节池;10、格栅井;100、污水站尾水排放管;101、抽水泵; 102、第二出水口;2、厌氧池;20、竖直隔板;200、过水孔;3、多介质过滤池;30、第一出水口;31、生物过滤层;310、曝气管;32、过滤介质层;33、喷淋管;330、喷淋头;34、土壤层;35、绿植层;4、集水池;5、人工湿地池;51、鹅卵石层;52、石英砂层;53、绿植层;6、氧化塘;6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厌氧池2、多介质过滤池3、集水池4、人工湿地池5和氧化塘6。调节池1的前端设有用于拦截大颗粒悬浮物的格栅井10,格栅井10的一侧与污水站尾水排放管100相连,污水站尾水排放管100上设有抽水泵101,格栅井10的另一侧设有与调节池1相通的第二出水口102。优选地,厌氧池2的内部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块竖直隔板20,竖直隔板20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过水孔200,任意相邻的两块竖直隔板20的过水孔200上下交错分布。氧化塘6的出水端连接有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的出水管60。
[0023]多介质过滤池3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生物过滤层31、过滤介质层32和喷淋管33,喷淋管33的一端与厌氧池2的出水口相连通,喷淋管33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330。优选地,生物过滤层31由颗粒状、块状或空心球状的悬浮过滤填料而成,多介质过滤池3内部在生物过滤层31的下方设有曝气管310,曝气管310与外部鼓风设备(图中未示出)相连。多介质过滤池3的一侧设有与集水池4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30,第一出水口30位于生物过滤层31的侧边。优选地,过滤介质层32为活性炭层、石英砂层、陶粒层、鹅卵石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叠加组合,具体根据水质过滤要求设计。优选地,多介质过滤池3的顶部设
有用于收集雨水的土壤层34,土壤层34的顶部设置有绿植层35。
[0024]人工湿地池5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为鹅卵石层51、石英砂层52和绿植层53,石英砂层 52的填料粒径小于或等于鹅卵石层51的填料粒径。优选地,石英砂层52的填料粒径为4~8mm,鹅卵石层51的填料粒径为8~16mm。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尾水经过依次连通的多个池体的层层处理和逐步细化过滤后,水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整个处理流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水源。本技术具有投资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简单实用、占地面积小及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适于推广使用。
[0026]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多介质过滤池、集水池、人工湿地池和氧化塘,所述调节池的进水端与污水站尾水排放管相连通,所述氧化塘的出水端连接有用于农田灌溉或生态补水或公路绿化养护的出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过滤池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生物过滤层、过滤介质层和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一端与所述厌氧池的出水口相连通,喷淋管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过滤层由颗粒状、块状或空心球状的悬浮过滤填料而成,所述多介质过滤池内部在所述生物过滤层的下方设有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与外部鼓风设备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过滤池的顶部设有用于收集雨水的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顶部设置有绿植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站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源林水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方海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