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92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包括控制阀组、控制盖板、检测开关、压力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加热电阻;控制阀组与控制盖板形成主体结构,控制盖板位于控制阀组表面,控制阀组包括插装阀主阀芯、复位弹簧、第一固定节流塞、第二固定节流塞、溢流阀和先导电磁阀。本专利的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针对不同规格设备,设计选用不同规格的二通插装阀可以灵活匹配不同的要求退让保护卸荷速度;检测控制元件齐全,程序保护功能完善;本保护装置不仅过铁时打开迅速,而且油压降低后可及时可靠关闭。而且油压降低后可及时可靠关闭。而且油压降低后可及时可靠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破碎机 高压辊磨机过载保护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矿山工程和建设工程上,破碎及粉碎设备的作业工况极为恶劣,工作负荷波动性很大,常因入料不均或破碎腔进入硬度极强的不可破碎物而出现突然的大幅度超载的险情,此种工况可简称为“过铁”;这就要求设备本身应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系统,以使设备安全运转,连续工作、故障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过载保护系统在破碎、粉碎设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过载保护系统基本上采用液压式过载保护系统,即当有不可破碎物通过破碎腔时(即发生“过铁”),破碎力突然的增大,加载油缸的压力随之升高,控制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并判断工作油压过载,自动使油缸退让卸荷;而当硬质物料得到释放后,过载消失,加载油缸又能迅速自动恢复到原有位置,保证正常的破碎粉碎作业;故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是通过加载油缸退让卸荷,进而使得硬质物料释放,来达到过铁保护的目的。
[0004]液压过载保护系统中加载油缸退让卸荷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0005]1:蓄能器卸荷
[0006]即当发生“过铁”工况时,系统过载,油压陡升;此时通过蓄能器吸收加载油缸缸所排出的油液,减少系统冲击,保持压力稳定。
[0007]蓄能器内部有皮囊,通过气压与油压自动平衡,并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来达到存储油液的目的;蓄能器皮囊被压缩的灵敏性直接决定了加载油缸过铁时的退让速度;实际工况中若冲击过大,加载油缸所需退速度过快,蓄能器可能来不及吸收油缸排出的油液,系统压力会持续升高,得不到缓和;为此需要配置较大容量的蓄能器来满足过铁工况。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较高。
[0008]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仅物料复杂,而且蓄能器自身充氮压力容易发生变化。氮气压力过低,过载保护会频繁动作,则降低了设备挤压破碎物料的效果;氮气压力过高,产生过铁工况的几率变大,则设备得不到有效保护;实际工作中常配置一组蓄能器,对各个蓄能器的充氮压力进行不同的设置,以同时满足正常挤压破碎工况和过铁保护工况。
[0009]2.电磁阀卸荷
[0010]这种方案比较简单,即在加载油缸进油管路上并联一个电控释放阀组;正常工况下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过铁工况,系统工作压力升高,电控系统检测到油压过载,使电磁阀迅速打开进行排油卸荷,加载油缸退让;待硬质物料释放排出后,破碎挤压力明显下降,系统油压也随之下降;控制系统立即使电磁阀关闭复位,同时启动工作油泵输出压力油使加载油缸复位。
[0011]这种电磁阀卸荷方式属于主动卸荷控制,相比蓄能器卸荷,针对不同工况事先需设置不同的充氮压力的方式,电磁阀卸荷过载保护值即卸荷压力可通过电控系统灵活可
调,此外这种方式下卸荷速度取决于电磁阀的通径规格,与蓄能器卸荷相比,卸荷速度更加灵敏,不用设置庞大的蓄能器组。
[0012]但是目前现有的电磁阀卸荷装置存在的问题是:打开卸荷迅速,关闭复位缓慢;由于不能及时关闭,会出现油液卸荷过大,油泵补油不足,加载油缸不能从退让位置及时回位,进而影响到正常的挤压破碎工作。
[0013]进一步分析:正常工况下加载油缸处于保压工况,电磁阀频繁动作则会造成卸荷过大或者关闭不及时,进而造成整个加载系统油压波动,挤压破碎力不足。这就暴露出传统电磁卸荷装置退让保护有余,挤压破碎不足的缺点;由于关闭缓慢,限制了电磁卸荷保护装置的动作频率,实际使用中只能满足对持续超载的保护而不能适应瞬时超载保护的要求;因此,只考虑其静态特性无法满足系统要求,设备受到冲击时其动态特性的优劣决定了系统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能够在过载时快速卸荷,避免出现持续过载的工况,最大限度对设备进行保护。
[0015]本技术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6]一种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包括控制阀组、控制盖板、检测开关、压力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加热电阻;控制阀组与控制盖板形成主体结构,控制盖板位于控制阀组表面,控制阀组包括插装阀主阀芯、复位弹簧、第一固定节流塞、第二固定节流塞、溢流阀和先导电磁阀;
[0017]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插装阀主阀芯内部;第一固定节流塞、第二固定节流塞和溢流阀集成在控制盖板中;先导电磁阀位于控制盖板上部;外部油源与插装阀主阀芯的工作进油口、加载油缸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插装阀主阀芯的工作进油口与控制盖板的油道进口、第一固定节流塞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固定节流塞的出油口与先导电磁阀的工作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先导电磁阀的工作进油口与第二固定节流塞的进油口、先导电磁阀的主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先导电磁阀的主进油口与插装阀主阀芯的控制油口、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溢流阀的回油口与第二固定节流塞的出油口、控制盖板的油道出口、插装阀主阀芯的工作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后通入外部油箱;
[0018]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先导电磁阀上,先导电磁阀失电时检测开关发出常闭信号,先导电磁阀通电换向后,检测开关不发出常闭信号;压力表设置在先导电磁阀的主进油口与插装阀主阀芯的控制油口、溢流阀的进油口之间的管路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插装阀主阀芯工作进油口与第一固定节流塞进油口之间的管路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部油源与插装阀主阀芯的工作进油口、加载油缸的进油口之间的管路上;加热电阻嵌设在控制阀组内部;先导电磁阀、检测开关、压力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加热电阻的电缆均接入外部电控箱中。
[0019]具体的,所述的加热电阻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0]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固定节流塞中部设置有直径为5mm的节流孔;第二固定节流塞中部设置有径为3mm的节流孔。
[0021]具体的,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开启压力为8Bar。
[002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创造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的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针对不同规格设备,设计选用不同规格的二通插装阀可以灵活匹配不同的要求退让保护卸荷速度;检测控制元件齐全,程序保护功能完善;通过特殊参数设计并增加温度传感器与加热电阻,可以使控制阀组内部各个流道中的介质处于一种恒温状态,从而有效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保护装置不仅过铁时打开迅速,而且油压降低后可及时可靠关闭;程序控制中可降低压力保护高点、低点之间的差值,能够针对瞬间过载迅速做出反应,最大限度保护设备;同时避免过铁保护时油压损失过大,克服了过铁保护完成后工作时挤压破碎力不足的弱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中,1

插装阀主阀芯,2

复位弹簧,3

第一固定节流塞,4

第二固定节流塞,5

溢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过铁保护电控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阀组、控制盖板、检测开关、压力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加热电阻;控制阀组与控制盖板形成主体结构,控制盖板位于控制阀组表面,控制阀组包括插装阀主阀芯、复位弹簧、第一固定节流塞、第二固定节流塞、溢流阀和先导电磁阀;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插装阀主阀芯内部;第一固定节流塞、第二固定节流塞和溢流阀集成在控制盖板中;先导电磁阀位于控制盖板上部;外部油源与插装阀主阀芯的工作进油口、加载油缸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插装阀主阀芯的工作进油口与控制盖板的油道进口、第一固定节流塞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固定节流塞的出油口与先导电磁阀的工作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先导电磁阀的工作进油口与第二固定节流塞的进油口、先导电磁阀的主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先导电磁阀的主进油口与插装阀主阀芯的控制油口、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溢流阀的回油口与第二固定节流塞的出油口、控制盖板的油道出口、插装阀主阀芯的工作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毅陈志辉赵纪锋金会涛张利娜李郑凯马一春王焕肖鹏高万妍李晓焕姚阳阳李亚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