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包括回油短管以及分别与回油短管法兰连接的前回油管段和后回油管段,在回油短管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或出口侧法兰连接处设有滤筒,滤筒自对应的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或者,回油管路还配置有在稀油润滑系统冲洗时在线而在稀油润滑系统进行润滑工作时离线的滤筒,处于在线状态时,滤筒设于回油短管的其中一侧法兰连接处且自该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另外还涉及采用该回油管路的稀油润滑系统。通过在回油管路中增设滤筒,避免冲洗污物进入油箱而影响冲洗效果以及油箱的后续使用效果,能有效地缩短稀油润滑系统的冲洗时间,滤筒可在拆下回油短管后取出清洁,结构简单、安装及操作方便。安装及操作方便。安装及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油润滑系统及其回油管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及采用该回油管路的稀油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冶金等行业,稀油润滑系统得到大量运用,例如用于齿轮和油膜轴承等的润滑,稀油通过泵、过滤器及供油管路等输送给齿轮箱或油膜轴承等润滑点后,经带坡度的回油管路流回油箱。
[0003]稀油润滑系统在管路施工完成后,需要对管路进行冲洗以达到系统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稀油润滑系统通常采用系统本泵站进行冲洗,通过临时管道及手动阀门将主供油管、主回油管末端及分支供油管、分支回油管末端短接,并更换更高精度的滤芯,依次对主管和支管进行冲洗。现有冲洗方案中,由于过滤器后的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没有经过滤装置,管路中的施工污染物直接进入油箱,影响冲洗效果以及油箱的后续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及采用该回油管路的稀油润滑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0005]本技术涉及一种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包括回油短管、与润滑点连接的前回油管段以及与油箱连接的后回油管段,所述回油短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前回油管段的出口端法兰连接,所述回油短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后回油管段的入口端法兰连接;
[0006]在所述回油短管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或出口侧法兰连接处设有滤筒,所述滤筒自对应的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或者,所述回油管路还配置有在稀油润滑系统冲洗时在线而在稀油润滑系统进行润滑工作时离线的滤筒,处于在线状态时,所述滤筒设于所述回油短管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或出口侧法兰连接处,并且自对应的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
[000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滤筒的入口端形成有翻边,并以所述翻边夹设在对应的装配法兰之间的方式安装至管路中。
[000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翻边与相邻的装配法兰之间夹设有密封垫圈。
[0009]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滤筒的长度小于所述回油短管的长度。
[00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回油短管的底部设有旁接管,所述旁接管上设有控制阀。
[0011]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前回油管段、所述回油短管和所述后回油管段具有相同的回油坡度。
[0012]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与所述油箱连接的主供油管路、与所述主供油管路连接的多个分支供油管,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其中,所述前回油管段通过多个分支回油管与各润滑点对应连接。
[0013]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在回油管路中增设滤筒,对冲洗回油进行过滤,避免冲洗污物进入油箱而影响影响冲洗效果以及油箱的后续使用效果,能有效地缩短稀油润滑系统的冲洗时间,滤筒可在拆下回油短管后取出清洁,结构简单、安装及操作方便,设备成本低,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油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包括回油短管12、与润滑点连接的前回油管段11以及与油箱连接的后回油管段13,所述回油短管12的入口端与所述前回油管段11的出口端法兰连接,所述回油短管12的出口端与所述后回油管段13的入口端法兰连接。
[0020]一般地,上述回油管路具有回油坡度,也即所述前回油管段11、所述回油短管12和所述后回油管段13具有相同的回油坡度,并且是自前回油管段11坡向后回油管段13。本实施例中,该回油坡度采用1:40。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在所述回油短管12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或出口侧法兰连接处设有滤筒14,所述滤筒14自对应的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可以理解地,该滤筒14的轴线平行于回油短管12的轴线,优选为同轴,也即该滤筒14的轴线与回油管路的轴线是重合的,滤筒14的直径d小于回油管路/回油短管12的直径D;该滤筒14的开口端迎向来液侧,便于稀油/冲洗油进入该滤筒14内进行过滤处理,该滤筒14的筒壁呈镂空状,对于该滤筒14的另一端,可以是封闭端,也可以采用镂空结构。
[0022]易于理解地,当滤筒14安装在回油短管12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时,该滤筒14伸入至回油短管12内,当滤筒14安装在回油短管12的出口侧法兰连接处时,该滤筒14伸入至后回油管段13内。由于滤筒14是安装在法兰连接处的,因此当将回油短管12拆下时,可将滤筒14取出而将滤下的污物倒掉。
[0023]在上述方案中,滤筒14可在稀油润滑系统管路冲洗过程中以及在稀油润滑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起到回油过滤的作用,可提高稀油润滑系统的管路冲洗效果以及稀油润滑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回油管路还配置有滤筒14,该滤筒14作为回油管
路/稀油润滑系统的冲洗配件而进行使用,具体地,该滤筒14在稀油润滑系统冲洗时在线(及安装至回油管路中),在稀油润滑系统进行润滑工作时离线(即从回油管路中拆离),处于在线状态时,所述滤筒14设于所述回油短管12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或出口侧法兰连接处,并且自对应的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同样地,该滤筒14在线时,该滤筒14的轴线平行于回油短管12的轴线,优选为同轴,也即该滤筒14的轴线与回油管路的轴线是重合的;该滤筒14的开口端迎向来液侧,便于冲洗油进入该滤筒14内进行过滤处理,该滤筒14的筒壁呈镂空状,对于该滤筒14的另一端,可以是封闭端,也可以采用镂空结构。易于理解地,当滤筒14安装在回油短管12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时,该滤筒14伸入至回油短管12内,当滤筒14安装在回油短管12的出口侧法兰连接处时,该滤筒14伸入至后回油管段13内。由于滤筒14的目标安装位置是在法兰连接处,因此便于滤筒14的在线状态与离线状态的切换。
[0025]对于上述滤筒14在法兰连接处的安装,优选地,如图1,所述滤筒14的入口端形成有翻边141,并以所述翻边141夹设在对应的装配法兰15之间的方式安装至管路中;可以理解地,该翻边141呈与滤筒14同轴的环形板,并且其板面垂直于滤筒14的轴线,能保证在周向上均被相邻的两个装配法兰15夹紧;进一步优选地,可在上述翻边141上设置法兰孔,从而法兰装配时,螺栓能同步地将该翻边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短管、与润滑点连接的前回油管段以及与油箱连接的后回油管段,所述回油短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前回油管段的出口端法兰连接,所述回油短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后回油管段的入口端法兰连接;在所述回油短管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或出口侧法兰连接处设有滤筒,所述滤筒自对应的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或者,所述回油管路还配置有在稀油润滑系统冲洗时在线而在稀油润滑系统进行润滑工作时离线的滤筒,处于在线状态时,所述滤筒设于所述回油短管的入口侧法兰连接处或出口侧法兰连接处,并且自对应的法兰连接处延伸至下游的管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润滑系统的回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的入口端形成有翻边,并以所述翻边夹设在对应的装配法兰之间的方式安装至管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李威,罗新华,阮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