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67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压模与右压模,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呈C型半圆状且在两者对接后呈圆形,其对接面均自中心朝左压模与右压模内凹设有左压模腔与右压模腔,左、右压模腔经左、右压模扣合后形成纵向空间为类花瓣形的压模腔,该压模腔前后贯穿左、右压模,所述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延其弧形外表面开设呈半圆状的卡槽,该花瓣形C型模具结构简单,连接效果好、施工时间短、降低工作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挤压模具简称压模,低压计量箱铜铝过渡施工作业连接的主要方式,目前使用的压模一直延续使用以往的六边形压模,但传统的六边形压模在连接过程中由于压模上下作用力使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向两端延伸,容易产生毛刺、尖角、锐边,且两块压模在力的作用下难以对齐。在对压接处的裸露部位进行绝缘处理前,需先使用锉刀将毛刺、尖角、锐边打磨至光滑,若不对毛刺、尖角、锐边进行处理,在进行绝缘处理时容易使外部绝缘受损、破裂。因而,使用六边形压模压接工作效率不高,也可能存在运行安全隐患;且传统的模具均是通过液压钳直接夹设,容易出现偏移错位的问题,影响压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不仅结构合理,而且稳定高效。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压模与右压模,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呈C型半圆状且在两者对接后呈圆形,其对接面均自中心朝左压模与右压模内凹设有左压模腔与右压模腔,左、右压模腔经左、右压模扣合后形成纵向空间为类花瓣形的压模腔,该压模腔前后贯穿左、右压模,所述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延其弧形外表面开设呈半圆状的卡槽;该左压模与右压模的C型设计使得液压钳的作用面更加全面完整,再配合卡槽的防错位设计,使得整个压模过程更加稳定。
[0005]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均沿左压模与右压模外壁中间线位置开设,且左压模与右压模扣合时两卡槽对接形成圆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压模腔内相邻花瓣间连接内凹处均固设有凸块弧形过渡,该凸块均呈圆弧状,以保证压模腔内壁平滑无棱角。
[0007]进一步的,所述压模腔边沿设置有以凸块为中心向两侧呈函数型渐变减小的外翻倒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左压模腔前后侧对称开设有与左压膜等比例缩小的半圆状过渡槽,所述右压模腔前后侧也对称开设有与右压膜等比例缩小的半圆状过渡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模腔呈四花瓣状,对应的凸块也设置四个。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左压模与右压模的构成材料为高强度钢或铬。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替代传统的六边形压模,铝过渡管伸入类花瓣形的压模腔,通过液压钳外部作用力使铜铝过渡管沿四个凸块凸点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导线与铜铝过渡管紧密连接,同时由于压模腔为类花瓣形,铜铝过渡管变形空间充足,因而连接后不易产生毛刺、尖角、锐边,从而减少了使用锉刀将毛刺、尖角、锐边打磨这道工序,大大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
压模腔有以凸块为中心向两侧呈函数型渐变减小的外翻倒角,使铜铝过渡管脱离该压模时,不会卡在压模腔内。左压模、右压模均设置卡槽,在在铜铝过渡管连接过程中,通过左压模左侧及右压模右侧卡槽与液压钳卡紧固定对齐,让整个压接过程更加平整。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扣合状态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左压模的构造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中A向视图。
[0017]图中:1

左压模,2

右压模,3

左压模腔,4

右压模腔,5

压模腔,6

卡槽,7

凸块,8

外翻倒角,9

过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9]如图1~4所示,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压模1与右压模2,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呈C型半圆状且在两者对接后呈圆形,其对接面均自中心朝左压模与右压模内凹设有左压模腔3与右压模腔4,左、右压模腔经左、右压模扣合后形成纵向空间为类花瓣形的压模腔5,该压模腔前后贯穿左、右压模,所述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延其弧形外表面开设呈半圆状的卡槽6。
[002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均沿左压模与右压模外壁中间线位置开设,且左压模与右压模扣合时两卡槽对接形成圆形,该卡槽的设计,在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连接过程中,可通过左压模左侧与右压模右侧的卡槽与液压钳卡紧固定对齐,让整个压接过程更加平整。
[002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压模腔内相邻花瓣间连接内凹处均固设有凸块7弧形过渡,该凸块均呈圆弧状,凸块与左、右压膜的连接面均为弧向过渡,以保证压模腔内壁平滑无棱角。
[00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压模腔边沿设置有以凸块为中心向两侧呈函数型渐变减小的外翻倒角8。
[00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左压模腔前后侧对称开设有与左压膜等比例缩小的半圆状过渡槽9,所述右压模腔前后侧也对称开设有与右压膜等比例缩小的半圆状过渡槽,左、右压模在扣合后过渡槽均组合成圆形,该过渡槽与压模腔的过渡即通过外翻倒角弧形过渡,通过该过渡槽的设计一方面保证压模足够的厚度对接液压钳,节省耗材,另一方面也使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脱离该压模时,不会卡在压模腔内。
[00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压模腔呈四花瓣状,对应的凸块也设置四个。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左压模与右压模的构成材料为高强度钢或铬。
[0026]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者将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伸入类花瓣形的压模腔内,左压模与右压模的四个凸块顶住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外部,通过液压钳外部
作用力使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沿四个凸块凸点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导线与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紧密连接,同时由于压模腔为类花瓣形,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变形空间充足,因而连接后不易产生毛刺、尖角、锐边,从而减少了使用锉刀将毛刺、尖角、锐边打磨这道工序,大大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压模腔有以凸块为中心向两侧呈函数型渐变减小的外翻倒角,使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脱离该压模时,不会卡在压模腔内。左压模、右压模均设置卡槽,在在铜铝过渡管(接线端子)连接过程中,通过左压模左侧及右压模右侧卡槽与液压钳卡紧固定对齐,让整个压接过程更加平整。
[0027]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花瓣形C型模具。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压模与右压模,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呈C型半圆状且在两者对接后呈圆形,其对接面均自中心朝左压模与右压模内凹设有左压模腔与右压模腔,左、右压模腔经左、右压模扣合后形成纵向空间为类花瓣形的压模腔,该压模腔前后贯穿左、右压模,所述左压模与右压模均延其弧形外表面开设呈半圆状的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均沿左压模与右压模外壁中间线位置开设,且左压模与右压模扣合时两卡槽对接形成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瓣形C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腔内相邻花瓣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国书黄天富周志森吴志武张颖阮聿津苏志生王春光伍翔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