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39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包括带有压力管的空气加压氧舱;在空气加压氧舱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治疗面板,在每一治疗面板上均设有一伸出空气加压氧舱外部的氧舱管,氧舱管通过一电动三通阀经中心吸引管连接有中心吸引设备;还在空气加压氧舱内设有若干个数量与治疗面板数量一致的负压吸引件且每一负压吸引件均通过管道经治疗面板与相应的氧舱管连接;在压力管上设有电接点压力表,还包括与电动三通阀、电接点压力表的触点连接用于控制电动三通阀各阀口间连通状态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负压吸痰的过程中能够防止负压吸引件爆裂、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并且能够随时通过负压吸引件进行吸痰操作的优点。件进行吸痰操作的优点。件进行吸痰操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是用于高压氧治疗的密闭载人压力容器,高压氧治疗涉及临床各科,有着广泛的适应症。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有许多是危重病人,多伴有人工气道,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吸痰操作,因此在舱内设置了负压吸引件,利用负压吸引件在舱内压力达到30KPa及以上的环境下,通过舱内外的压力差对病人进行吸痰护理。
[0003]然而,现有的负压吸引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舱内负压吸引件的负压决定于舱压,当舱压高于一定值时,若病人在高压状态下吸痰时间较长或者次数较多时,容易导致负压吸引件爆裂,严重时甚至对病人造成伤害;当舱压低于一定值时,吸引负压较小,无法通过负压吸引件进行吸痰操作,不利于在此期间对病人的护理,难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0004]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负压吸痰的过程中能够防止负压吸引件爆裂、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并且能够随时通过负压吸引件进行吸痰操作的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包括带有压力管的空气加压氧舱;在所述空气加压氧舱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治疗面板,在每一所述治疗面板上均设有一伸出所述空气加压氧舱外部的氧舱管,所述氧舱管通过一电动三通阀经中心吸引管连接有中心吸引设备,其中,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分别与氧舱管和中心吸引管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三阀口与外部环境连通;还在所述空气加压氧舱内设有若干个数量与所述治疗面板数量一致的负压吸引件且每一所述负压吸引件均通过管道经相应的所述治疗面板与相应的所述氧舱管连接;在所述压力管上设有电接点压力表,还包括与所述电动三通阀、电接点压力表的触点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相互之间连通状态的控制电路。
[0008]优选地,每一所述治疗面板均包括面板座,在所述面板座上设有贯穿该面板座两端外表面的负压端口、氧气端口、吸氧接口和排氧接口,其中,所述负压吸引件是通过管道经所述负压端口与相应的所述氧舱管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设在所述电接点压力表上带有第一静触点、低压触点和高压触点的压力表开关,以及,设在所述电动三通阀上的电动阀开关,所述电动阀开关包括第二静触点、通电时与所述第二静触点连接将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的第一触点、通电时与所述第二静触点连接将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一
静触点通过一第一电线与市电火线连接,所述低压触点通过一第二电线与一第二继电器KM的常闭触点二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常闭触点二的输出端通过一第三电线分别与一第一继电器KM的线圈一、常开触点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一的输出端通过一第四电线与市电零线连接,所述常开触点一的输出端通过一第五电线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所述第二静触点通过一第六电线与市电零线连接;所述高压触点通过一第七电线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常闭触点一的输出端通过一第八电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二、常开触点二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二的输出端通过一第九电线与市电零线连接,所述常开触点二的输出端通过一第十电线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电动三通阀为FYQ11S

32电动三通阀。
[0011]优选地,所述负压吸引件为一次性负压吸引袋或者玻璃吸引瓶。
[0012]优选地,所述电接点压力表为YX

100电接点压力表。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在空气加压氧舱的内壁上设有治疗面板,在治疗面板上设有一伸出空气加压氧舱外部的氧舱管,氧舱管通过电动三通阀经中心吸引管连接有中心吸引设备,并且,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分别与氧舱管和中心吸引管连接,电动三通阀的第三阀口与外部环境连通,在空气加压氧舱内设有负压吸引件且负压吸引件通过管道经治疗面板与氧舱管连接,在压力管上设有电接点压力表,还设有与电动三通阀、电接点压力表的触点连接用于控制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相互之间的连通状态的控制电路;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电接点压力表监测空气加压氧舱的舱内压力,根据舱内压力通过控制电路调节电动三通阀各阀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即当空气加压氧舱的舱内压力低于设定值时,电接点压力表的低压端触点与控制电路连通,通过控制电路启动电动三通阀工作,使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连通,从而使中心吸引设备经中心吸引管、氧舱管与空气加压氧舱的舱内连通,利用中心吸引对气切病人进行吸痰操作,当空气加压氧舱的舱内压力高于设定值时,电接点压力表的高压端触点与控制电路连通,通过控制电路启动电动三通阀工作,使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三阀口连通,从而使外部环境经氧舱管与空气加压氧舱的舱内连通,利用舱内压力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对气切病人进行吸痰操作,本技术通过电接点压力表的高压端和低压端触点的自动切换来实现对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连通状态与电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连通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中心吸引吸痰操作和舱内外压力差吸痰操作的自动转换,当舱压高于一定值时,通过舱内压力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对气切病人进行吸痰操作,防止病人在高压状态下吸痰时间较长或者次数较多导致负压吸引件爆裂、对病人造成伤害的问题,以及,当舱压低于一定值时,通过中心吸引对气切病人进行吸痰操作,解决了因吸引负压小导致无法进行吸痰操作的问题,因此,本技术具有在负压吸痰的过程中能够防止负压吸引件爆裂、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并且能够随时通过负压吸引件进行吸痰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的电路控制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空气加压氧舱,2、压力管,3、治疗面板,4、氧舱管,5、电动三通阀,6、中心吸引管,7、中心吸引设备,100、第一阀口,200、第二阀口,300、第三阀口,8、负压吸引件,9、电接点压力表,10、控制电路,31、面板座,32、负压端口,33、氧气端口,34、吸氧接口,35、排氧接口,101、第一静触点,102、低压触点,103、高压触点,K1、压力表开关,104、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包括带有压力管(2)的空气加压氧舱(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加压氧舱(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治疗面板(3),在每一所述治疗面板(3)上均设有一伸出所述空气加压氧舱(1)外部的氧舱管(4),所述氧舱管(4)通过一电动三通阀(5)经中心吸引管(6)连接有中心吸引设备(7),其中,所述电动三通阀(5)的第一阀口(100)、第二阀口(200)分别与氧舱管(4)和中心吸引管(6)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5)的第三阀口(300)与外部环境连通;还在所述空气加压氧舱(1)内设有若干个数量与所述治疗面板(3)数量一致的负压吸引件(8)且每一所述负压吸引件(8)均通过管道经相应的所述治疗面板(3)与相应的所述氧舱管(4)连接;在所述压力管(2)上设有电接点压力表(9),还包括与所述电动三通阀(5)、电接点压力表(9)的触点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三通阀(5)的第一阀口(100)、第二阀口(200)、第三阀口(300)相互之间连通状态的控制电路(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治疗面板(3)均包括面板座(31),在所述面板座(31)上设有贯穿该面板座(31)两端外表面的负压端口(32)、氧气端口(33)、吸氧接口(34)和排氧接口(35),其中,所述负压吸引件(8)是通过管道经所述负压端口(32)与相应的所述氧舱管(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空气加压舱的舱内负压吸引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10)包括设在所述电接点压力表(9)上带有第一静触点(101)、低压触点(102)和高压触点(103)的压力表开关(K1),以及,设在所述电动三通阀(5)上的电动阀开关(K2),所述电动阀开关(K2)包括第二静触点(104)、通电时与所述第二静触点(104)连接将所述第一阀口(100)与第二阀口(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荣王宏隽何益超尹娜陈玲珍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