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该双前轮开合结构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方向把组件,以及与所述方向把组件连接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车轮,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车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能够在需要自动泊车或驻车时将双前轮分开,防止电动车倾倒。防止电动车倾倒。防止电动车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动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车包括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等形式,电动车相较于人力踩动进行驱动的自行车而言,具有行驶速度快,操作省力的特点,更受使用者的青睐。因此,电动车在生活中的使用较为常见,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选择购买一辆电动车,因其骑行方便,不费力,且基本不会发生堵车的情况,所以人们在出行距离不远的情况下都会选择骑行电动车出行。
[0003]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逐渐成为电动车消费的主力军,个性化、外观时尚、性能增强、科技感强的电动车成为市场消费热点。目前自动泊车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两轮电动车自动泊车技术也成为可能。但是在实现两轮的电动车自动泊车时由于车速较低,需要解决车体的自平衡问题。市面上已有车体加平衡陀螺仪来实现车体自平衡,但是这套包含陀螺仪的自平衡系统成本较高,限制了电动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能够在需要自动泊车或驻车时将双前轮分开,防止电动车倾倒。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方向把组件,以及与所述方向把组件连接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车轮,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车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
[0007]可选地,所述方向把组件包括车把手,以及与所述车把手连接的转向柱,所述车架包括头管,所述转向柱穿设于所述头管内且与所述头管转动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转向柱远离所述车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的蜗杆,以及分别与所述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其中,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蜗杆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且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蜗杆套设于所述轴套内。
[0011]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的导向杆,以及分别与所述导向杆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
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小于或等于30
°
。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分别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能够伸出或缩进所述第二伸缩杆预设距离。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分别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
[0015]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前轮开合结构,所述双前轮开合结构的驱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6]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前轮开合结构,通过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方向把组件,方向把组件与减振组件连接,而减振组件的第一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车轮,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车轮,在转动方向把组件时,可通过减振组件带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同步偏转,以便于控制电动车的骑行方向。另外,通过在车架上设置的与减振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能够控制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的开合角度。在骑行的状态下,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平行设置,以使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平行并排设置,以保证电动车在此状态下与常规的骑行模式无异。而在需要自动泊车或者驻车时,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以使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也呈预设夹角,且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的位置相互远离,从而时第一车轮、第二车轮和电动车的后轮之间形成稳定的支撑,防止电动车倾倒。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前轮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前轮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前轮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组件与连接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标:110
‑
车架;112
‑
头管;120
‑
方向把组件;122
‑
车把手;124
‑
转向柱;126
‑
连接座;130
‑
减振组件;132
‑
第一减振支撑组件;134
‑
第二减振支撑组件;1342
‑
第一伸缩杆;1344
‑
第二伸缩杆;1346
‑
铰接座;136
‑
第一车轮;138
‑
第二车轮;140
‑
驱动组件;142
‑
直线驱动件;144
‑
蜗杆;145
‑
第一蜗轮;146
‑
第二蜗轮;147
‑
万向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方向把组件,以及与所述方向把组件连接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车轮,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车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前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把组件包括车把手,以及与所述车把手连接的转向柱,所述车架包括头管,所述转向柱穿设于所述头管内且与所述头管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前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远离所述车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前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的蜗杆,以及分别与所述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其中,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前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蜗杆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宇辉,肖冰,高华琛,刘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