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15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泥石流治理、公路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公路上方对应泥石流沟设有用于将泥石流沟内流出的泥石流挑至远离公路路基的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所述公路路基的两侧分别设有用支撑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的支撑体I和支撑体II。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挑流鼻坎的挑射角为10~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泥石流治理、公路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电水利、交通等工程实践中,在泥石流较为发育地区常遇到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公路线型布置上尽量避开泥石流沟,或者设置较大跨度的桥梁,以顺利跨越泥石流沟。
[0003]这样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004]1、在泥石流发育地区,要彻底避开泥石流沟不太现实。
[0005]2、设置较大跨度的桥梁,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多,影响工程进度,且投资巨大。
[0006]3、部分桥梁基础可能布置在泥石流沟内,发生泥石流时存在被损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检修维护便利、节省投资的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
[0008]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公路上方对应泥石流沟设有用于将泥石流沟内流出的泥石流挑至远离公路路基的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所述公路路基的两侧分别设有用支撑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的支撑体I和支撑体II。
[0009]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挑流鼻坎的挑射角为10~25
°

[0010]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从两侧均设有混凝土齿坎,该齿坎高度为50~150cm,宽度为50~100cm。
[0011]所述支撑体I为设置于所述公路靠所述泥石流沟一侧的贴坡钢筋混凝土挡墙,该挡墙经锚筋桩、预应力锚索锚固于岩体上。
[0012]所述支撑体II为对应所述支撑体I设置于所述公路另一侧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矮墙,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矮墙具有混凝土矮墙和构造柱,混凝土矮墙置于所述公路外侧的路基基础上,构造柱间隔布置于所述混凝土矮墙上。
[0013]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上表面铺设有一层大石块垫层,该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挑流段的大石块垫层顶面堆砌成反弧状。
[0014]所述大石块垫层的大石块采用弱、微风化石料,直径为30cm左右,铺设厚度为50cm左右。
[0015]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的挑流段顶面采用台阶式浇筑。
[0016]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外缘的大石块采用钢筋石笼加固处理。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由于在泥石流沟下方布置公路,公路上方采用混凝土挑流鼻坎的结
构设计,在发生泥石流时,能够及时将其引走,避免了集聚在沟内,且其挑流鼻坎设置一定的挑射角,把泥石流挑至远离公路路基的地方,从而保证了公路安全;在兼顾泥石流治理的同时,对于公路线型布置提供了更多选择方案,达到优化设计,节省投资的效果。
[0019]2、本技术因泥石流往往比一定流速的水流更具破坏性,在混凝土挑流鼻坎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cm的大块石垫层,可以较好保护混凝土鼻坎混凝土结构,保证了其耐久性、安全性。
[0020]3、本技术在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两侧设置有混凝土齿坎,以防止泥石流沟内的泥石流飞溅出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进而落入公路,造成严重的损害。
[0021]4、本技术在公路外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矮墙及构造柱,不但可以作为挑流鼻坎的支撑体,矮墙也能够挡住泥石流沟内的崩塌体,以及流速较低、挑距较近的泥石流。
[0022]5、本技术为今后泥石流治理、交通公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对后续类似工程设计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的平剖面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的B

B剖面示意图。
[0026]图中:2、泥石流沟;3、公路;4、贴坡钢筋混凝土挡墙;5、锚筋桩或预应力锚索;6、混凝土矮墙;7、构造柱;8、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

1、倾斜段;8

2、圆弧段;8

3、挑流段;9、大石块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施例为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泥石流治理、跨越泥石流沟公路的结构设计,通过公路上方设置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达到优化设计,节省投资的效果,保证公路长期运行安全。
[00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具有泥石流沟2,跨越泥石流沟的公路3,架设于公路3上方、并与泥石流沟2顺接连接的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以及支撑于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底部与公路3之间的支撑体I和支撑体II。其中泥石流沟2为经常性发生泥石流的河沟,具备发生泥石流的纵坡、沟谷地形、物流源等诸多条件,公路3路宽根据设计标准确定,一般4~12m。
[0029]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的挑射角为10~25
°
,具有依次顺接的倾斜段8

1、圆弧段8

2和挑流段8

3,倾斜段8

1与泥石流沟2连接;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能够承受泥石流的冲击荷载,具体尺寸由计算确定。该混凝土挑流鼻坎末端及两侧、顶部设置混凝土齿坎,混凝土齿坎的高度为50~150cm,宽度为50~100cm,可在挑流段采用台阶式浇筑,保护块石不被泥石流冲走。
[0030]混凝土挑流鼻坎上铺设有一层大石块垫层9,大块石采用弱、微风化石料,直径不小于30cm,铺设不小于50cm。当混凝土挑流鼻坎的挑流段顶面采用台阶式浇筑时,其上大块石顶面应按设计要求堆砌成反弧状,确保泥石流的挑流作用。为保证大块石不被泥石流冲
走,视工程需要也可对靠近挑流鼻坎外缘的大块石采用钢筋石笼加固处理。
[0031]本实施例中,支撑体I为设置于公路3靠近泥石流沟2一侧的贴坡钢筋混凝土挡墙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经锚筋桩或预应力锚索5锚固于岩体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具体尺寸根据计算确定,一般厚度0.5m~1.5m,根据荷载计算确定所需的支护措施,如预应力锚索、锚筋桩等,并确定具体布置间距、规格等。
[0032]支撑体II设置于公路另一侧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矮墙,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矮墙具有混凝土矮墙6和构造柱7,混凝土矮墙6置于公路3外侧的坐落于稳定坚实的路基基础上,高度1~2m、宽度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构造柱7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间隔布置于混凝土矮墙6上,布置间距2~5m,断面尺寸一般0.4
×
0.4m~0.7
×
0.7m,具体根据计算荷载确定。
[0033]本实施例的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4]S1、在泥石流沟布置公路的范围内,下挖形成公路路基,并对开挖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公路(3)上方对应泥石流沟(2)设有用于将泥石流沟(2)内流出的泥石流挑至远离公路路基的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所述公路路基的两侧分别设有用支撑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的支撑体I和支撑体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挑流鼻坎的挑射角为10~25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挑流鼻坎结构(8)从两侧均设有混凝土齿坎,该齿坎高度为50~150cm,宽度为50~10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I为设置于所述公路(3)靠所述泥石流沟(2)一侧的贴坡钢筋混凝土挡墙(4),该挡墙经锚筋桩或预应力锚索(5)锚固于岩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樱畯赵琳黄维吴伟伟雷显阳张运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