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温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74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调温钢结构,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本体,当需要对本体增温时,使多个电热阻丝升温加热,促使电热阻丝与第一加热片和第二加热片产生热量,从而可对本体加热升温,反之当本体的温度过高时,可使将水输送至储水腔内,通过连接管抽取至冷却腔内且通过水流依次穿过多个限流板,进而增加冷水在冷却腔内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当其内部水温逐渐上升后可通过两个出水管将升温后的水分别输送至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使水的热量被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吸收,冷却后的水可再次进入储水腔,以此循环直至本体实现降温,达到所需要的温度,从而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本体的温度自调的效果。温度自调的效果。温度自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温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自调温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尤其是高层建筑上,但是其所具有的保温效果较差的缺陷使其在高温地区不受欢迎,钢结构是大多用来搭建所需房屋外形的构架,都是由单一的钢结构拼装而成,但只能用来搭建框架,功能单一,在冬天,天气较冷,特别是下雪天,雪积压在房屋上给钢结构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屋内也比较冷。
[0003]但是现有的钢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不同的地方使用所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因此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自调温度,导致降低了钢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自调温钢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调温钢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本体内部的左右两侧以及上端面均安装有多个第一加热片,所述空腔外壁的左右两侧以及上端面均安装有多个与第一加热片相匹配的第二加热片,多个所述第一加热片和多个第二加热片之间均安装有多个电热阻丝,所述空腔内部的上端面安装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呈倾斜设置且均匀分布的限流板,所述冷却腔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第二换热管的前方,所述冷却腔下端面的右侧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均连通有出水管。
[0006]为了将储水腔内的水顺利输送至冷却腔内,本技术的一种自调温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左侧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上端面与冷却腔的下端面之间连通有连接管。
[0007]为了增加升温水在其内部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的速度,本技术的一种自调温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均呈S形状。
[0008]为了随时检测本体的温度,本技术的一种自调温钢结构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右下角与本体的左上角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本体的上端面安装有控制器,多个所述电热阻丝和两个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为了向储水腔内加水,本技术的一种自调温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左侧与储水腔之间均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储水腔的前端面连通有进水管。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种自调温钢结构,当需要对本体增温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多个电热阻丝升温加热,促使多个电热阻丝与多个第一加热片和第二加热片产生热量,从而可对本体加热升温,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本体的温度上升至所需要的温度时,可使控制器控制电热阻丝停止加热,反之当本体的温度过高时,可使将水通过进水管输送至储水腔内,通过连接管外壁的微型水泵抽取储水腔内的冷水至冷却腔内进行热交换,且通过水流依次穿过多
个限流板,可使冷水在冷却腔内缓慢流动,进而增加冷水在冷却腔内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当其内部水温逐渐上升后可通过两个出水管将升温后的水分别输送至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使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对升温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的热量被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吸收,且通过两个换热管可加快升温水的冷却速度,冷却后的水可再次进入储水腔,以此循环直至本体实现降温,达到所需要的温度,从而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本体的温度自调的效果;
[0012]综上所述,该种自调温钢结构通过加热片,电热阻丝和冷却腔以及换热管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自调钢结构的温度,从而提高了钢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调温钢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自调温钢结构的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空腔的俯视结构图。
[0016]图中,1、本体;2、第一加热片;201、第二加热片;202、电热阻丝;3、空腔;4、冷却腔;401、限流板;402、出水管;403、第一换热管;404、第二换热管;405、排水管;5、储水腔;501、进水管;502、连接管;6、控制器;601、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本体1增温时,可通过控制器6控制多个电热阻丝202升温加热,促使多个电热阻丝202与多个第一加热片2和第二加热片201产生热量,从而可对本体1加热升温,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601检测到本体1的温度上升至所需要的温度时,可使控制器6控制电热阻丝202停止加热,反之当本体1的温度过高时,可使将水通过进水管501输送至储水腔5内,通过连接管502外壁的微型水泵抽取储水腔5内的冷水至冷却腔4内进行热交换,且通过水流依次穿过多个限流板401,可使冷水在冷却腔4内缓慢流动,进而增加冷水在冷却腔4内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当其内部水温逐渐上升后可通过两个出水管402将升温后的水分别输送至第一换热管403和第二换热管404,使第一换热管403和第二换热管404对升温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的热量被第一换热管403和第二换热管404吸收,且通过两个换热管可加快升温水的冷却速度,冷却后的水可通过排水管405再次进入储水腔5,以此循环直至本体1实现降温,达到所需要的温度,从而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本体1的温度自调的效果。
[0020]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601可随时检测本体1的温度,从而反馈给控制器6,使控制器6根据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第一换热管403和第二换热管404呈S形状,可增加升温水在其内部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的速度,加快升温水的降温。
[0021]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本体1增温时,可通过控制器6控制多个电热阻丝202升温加热,促使多个电热阻丝202与多个第一加热片2和第二加热片201产生热量,从而可对本体1加热升温,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601检测到本体1的温度上升至所需要的温度时,可使控制器6控制电热阻丝202停止加热,反之当本体1的温度过高时,可使将水通过进水管501输送至储水腔5内,通过连接管502外壁的微型水泵抽取储水腔5内的冷水至冷却腔4内进行热交换,且通过水流依次穿过多个限流板401,可使冷水在冷却腔4内缓慢流动,进而增加冷水在冷却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温钢结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所述本体(1)内部的左右两侧以及上端面均安装有多个第一加热片(2),所述空腔(3)外壁的左右两侧以及上端面均安装有多个与第一加热片(2)相匹配的第二加热片(201),多个所述第一加热片(2)和多个第二加热片(201)之间均安装有多个电热阻丝(202),所述空腔(3)内部的上端面安装有冷却腔(4),所述冷却腔(4)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呈倾斜设置且均匀分布的限流板(401),所述冷却腔(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换热管(403)和第二换热管(404),所述第一换热管(403)位于第二换热管(404)的前方,所述冷却腔(4)下端面的右侧与第一换热管(403)和第二换热管(404)之间均连通有出水管(4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温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珂朱鑫威余雳伟周桂杰孙漩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