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55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4
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绕线轴(1)、绕线模(2)和螺母;绕线轴(1)上套装有多个绕线模(2);螺母和绕线轴(1)螺纹连接,用于对绕线模(2)进行轴向定位;两相邻绕线模(2)之间用于缠绕线圈(3);两相邻绕线模(2)之间通过顶靠结构连接;绕线轴(1)、绕线模(2)上均设置有周向定位结构,使绕线轴(1)与绕线模(2)之间周向固定。绕线模从绕线轴上退下时,线模自动脱落,线圈也能自然随之退下,不需借用竹签等外力进行拆卸,解决了线圈退模困难的问题,操作简洁,减少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电磁元件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电磁元件生产过程中,漆包线线圈通常使用绕线工装进行绕制。绕线工装一般由绕线轴与绕线模构成,其工作原理为:绕线模穿在绕线轴上构成绕线工装,绕线工装通过绕线轴尾端装卡在绕线机上,绕线机带动绕线模转动,将漆包线紧密缠绕在绕线模的凸模上。按照产品规定的线圈匝数绕制完成后,首先将绕线工装卸下,再将绕线模从绕线轴上卸下,最后将各线圈退模拆下,线圈绕制完成。
[0003]如图3所示,各类产品所用的现有绕线工装皆由圆形绕线凸模和圆柱芯轴构成,实际生产使用中主要存在退模卸下线圈困难,这一技术问题:
[0004]线圈在绕制时,在凸模上紧密缠绕,而线圈绕制完成后,从绕线模上拆下下线圈时比较费力,有时甚至需要使用竹签等工具将线圈从凸模上刮下,而此方法极易损伤漆包线漆皮,导致漆皮下的铜芯外漏,使线圈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绝缘隐患。
[0005]线圈卸下后,还需要二次变形,以适应嵌线需要,此过程易造成线圈松散,影响产品的后续生产和产品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不仅能满足现有绕制线圈需要,还解决了退模卸下线圈困难的技术问题,脱模操作简单,使线圈脱模不受外力,杜绝质量隐患,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
[0007]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包括:绕线轴、绕线模和螺母;
[0009]绕线轴上套装有多个绕线模;
[0010]螺母和绕线轴螺纹连接,用于对绕线模进行轴向定位;
[0011]两相邻绕线模之间用于缠绕线圈;两相邻绕线模之间通过顶靠结构连接;
[0012]绕线轴、绕线模上均设置有周向定位结构,使绕线轴与绕线模之间周向固定。
[0013]可选地,绕线模上设置有跨线槽口用于使两相邻线圈之间首尾相接。
[0014]可选地,所述绕线轴与绕线模连接段的截面为矩形,绕线模对应开有中心矩形孔,矩形截面与矩形孔作为周向定位结构,使绕线轴与绕线模之间周向固定。
[0015]可选地,绕线轴外壁与绕线模矩形孔之间间隙配合。
[0016]可选地,所述的绕线模为圆柱结构,上端面设置有上凸缘,下端面设置有下凸缘,上凸缘与下凸缘关于绕线模的中心对称;上凸缘和下凸缘作为顶靠结构;两相邻绕线模之间的上凸缘和下凸缘相互顶靠,用于缠绕线圈,使线圈截面为长腰形。
[0017]可选地,上凸缘和下凸缘的突出高度相同。
[0018]可选地,上凸缘和下凸缘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半圆形的直边朝向绕线模的轴线。
[0019]可选地,所述跨线槽口作为定位结构,所有绕线模的开口位置朝向一致。
[0020]可选地,绕线模上设置有两处对称的跨线槽口。
[0021]可选地,绕线模的边缘厚度大于上凸缘的突出高度。
[002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23]1.凸模整体设计成前后两瓣配合式结构,使绕完的线圈方便的退模,绕线模从绕线轴上退下时,线模自动脱落,线圈也能自然随之退下,不需借用竹签等外力进行拆卸,解决了线圈退模困难的问题,操作简洁,减少风险,提高产品安全性能;
[0024]2.凸模两瓣配合时,外形整体呈腰形,使线圈整体呈长腰形,方便后续嵌线操作,杜绝线圈松散隐患,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采用方形孔轴配合,使绕线模穿在绕线轴上时,跨线槽口一一对正,不再需要手动调整定位,且绕线模和绕线轴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凸模外径保持不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绕线模方形孔与绕线轴配合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现有技术中绕线模凸模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绕线模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工装线圈脱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技术绕线工装由绕线轴、绕线模等构成。绕线轴与绕线模之间为方形孔轴配合,方便跨线槽口对准定位,提高了线圈产品的生产效率。
[0031]本技术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包括:绕线轴1、绕线模 2和螺母。绕线轴1上套装有多个绕线模2;螺母和绕线轴1螺纹连接,用于对绕线模2进行轴向定位;两相邻绕线模2之间用于缠绕线圈3;两相邻绕线模2之间通过顶靠结构连接;绕线轴1、绕线模2上均设置有周向定位结构,使绕线轴1与绕线模2之间周向固定。
[0032]绕线模2上设置有跨线槽口用于使两相邻线圈3之间首尾相接。
[0033]所述绕线轴1与绕线模2连接段的截面为矩形,绕线模2对应开有中心矩形孔,矩形截面与矩形孔作为周向定位结构,使绕线轴1与绕线模2之间周向固定。绕线轴1外壁与绕线模2矩形孔之间间隙配合。
[0034]所述的绕线模2为圆柱结构,上端面设置有上凸缘,下端面设置有下凸缘,上凸缘与下凸缘关于绕线模2的中心对称;上凸缘和下凸缘作为顶靠结构;两相邻绕线模2之间的上凸缘和下凸缘相互顶靠,用于缠绕线圈3,使线圈3 截面为长腰形。如图3所示,上凸缘和下凸缘的突出高度相同。上凸缘和下凸缘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半圆形的直边朝向绕线模2的轴线。
[0035]所述跨线槽口作为定位结构,所有绕线模2的开口位置朝向一致。
[0036]绕线模2上设置有两处对称的跨线槽口。两相邻线圈3中的漆包线根据绕组要求见错通过两对称的跨线槽口。同时,绕线模2的边缘厚度大于上凸缘的突出高度。
[003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如图4所示,本技术将凸模整体设计成前后两瓣配合式结构;如图1 所示,将绕线轴和绕线模内孔设计成矩形,绕线轴与绕线模采用方形孔轴配合,实现周向定位。如图1所示绕线模与绕线轴采取方形孔

轴配合,棱边定位。如图2所示,绕线工装装配完成后,绕线模的跨线槽口一一对正,无需手工调整。
[0039]本技术凸模结构采用前后两瓣配合式结构,结构新颖,具有脱模操作简化、提高产品的绝缘性能等优点;凸模采取两瓣配合时结构,线圈脱模时便于操作,且脱模过程中线圈不受外力,线圈漆皮不会受到剐蹭,避免了线圈断路短路的产生,提高了线圈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能;本技术结构所采用形状,不需对线圈进行二次整形,避免了线圈的松散,提高了嵌线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0040]首先将全部绕线模穿在绕线轴上,穿入时应保证各个绕线模的跨线槽口一一对正,全部穿入后用螺母拧紧固定,如图2所示。将绕线轴尾部(图1左端)装卡在绕线机上,将漆包线始端固定在第一片绕线模的凸模上,用绕线机转动带动绕线轴

绕线模转动,使漆包线紧密缠绕在绕线模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轴(1)、绕线模(2)和螺母;绕线轴(1)上套装有多个绕线模(2);螺母和绕线轴(1)螺纹连接,用于对绕线模(2)进行轴向定位;两相邻绕线模(2)之间用于缠绕线圈(3);两相邻绕线模(2)之间通过顶靠结构连接;绕线轴(1)、绕线模(2)上均设置有周向定位结构,使绕线轴(1)与绕线模(2)之间周向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绕线模(2)上设置有跨线槽口用于使两相邻线圈(3)之间首尾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1)与绕线模(2)连接段的截面为矩形,绕线模(2)对应开有中心矩形孔,矩形截面与矩形孔作为周向定位结构,使绕线轴(1)与绕线模(2)之间周向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元件漆包线线圈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绕线轴(1)外壁与绕线模(2)矩形孔之间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元件漆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孙亚朋王彦利易科胜李家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