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51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硬化道路或建筑、人行道或广场、绿化地、未改造地面,硬化道路或建筑的底部为隔水层,未改造地面由上至下依次为地表土层、透水层、潜流层、黏土层,硬化道路或建筑、人行道或广场、绿化地都设置在透水层以上,人行道或广场和绿化地的表面为透水砖和草皮、下方为蓄水层,蓄水层与透水层连接;所述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还包括连通管,连通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连通管的顶部开口位于蓄水层的顶部,连通管的底部开口位于潜流层中。该排水结构具备更大的蓄水能力,降低了对排水设施的依赖,有效提高了城市的抗涝能力。有效提高了城市的抗涝能力。有效提高了城市的抗涝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城市水灾形成的原因是降水量过大,城市某区域的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导致雨水淤积达到一定数量最终形成水灾。经过多次降雨和水灾形成的经验总结,水灾主要的形成区域为:地势低洼且排水设施不健全的地方。地势低洼的地区不仅要承受该区域的降水还需要承受相邻区域的排水,如果又缺乏排水设施,则很容易形成水灾。
[0003]由于道路硬化,传动城市的蓄水能力下降,要解决低洼地区的水灾问题,一方面需要修建传统的排水设施,另一方面增强整个城市的蓄水能力,令高处的排水更少的流到低洼地区,也令低洼地区的降水和来自其他区域的排水更少的通过排水设施排出,则能够降低对排水设施的压力,提高自我抗涝能力。
[0004]现有的城市蓄水设计,蓄水能力不足,蓄水量有效,能起到的缓冲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具备更大的蓄水能力,降低了对排水设施的依赖,有效提高了城市的抗涝能力。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硬化道路或建筑、人行道或广场、绿化地、未改造地面,硬化道路或建筑的底部为隔水层,未改造地面由上至下依次为地表土层、透水层、潜流层、黏土层,硬化道路或建筑、人行道或广场、绿化地都设置在透水层以上,人行道或广场和绿化地的表面为透水砖和草皮、下方为蓄水层,蓄水层与透水层连接;所述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还包括连通管,连通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连通管的顶部开口位于蓄水层的顶部,连通管的底部开口位于潜流层中。
[0007]作为优化,所述蓄水层填充碎石或为顶部设置支撑的空心结构。
[0008]作为优化,所述蓄水层中填充碎石的最小尺寸为40mm。
[0009]作为优化,所述蓄水层与透水砖之间还设置有整平层,整平层为沙土结构。
[0010]作为优化,所述蓄水层中设置有隔断,隔断竖直设置,隔断组成一网状矩阵结构,隔断的顶部低于蓄水层的顶部。
[0011]作为优化,所述隔断为防渗水泥板。
[0012]作为优化,所述隔断的顶面低于连通管的顶部。
[0013]作为优化,所述连通管中填充有碎石。
[0014]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5]1.通过设置蓄水层,且蓄水层与透水层连接,雨水先进入蓄水层,并不断的渗入地下,蓄满之后才通过排水设施排水;通过设置连通管,当蓄水层中的积水达到一定量时,雨
水直接进入地下潜流层,减少了排水压力。该排水结构具备更大的蓄水能力,降低了对排水设施的依赖,有效提高了城市的抗涝能力。
[0016]2.通过设置隔断,组成一网状矩阵结构,且隔断的顶部低于蓄水层的顶部,只有蓄水层中的积水高于隔断时,积水才会流至其他地方,使得高处的路面也可以蓄存雨水,降低了低洼地区的排水压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专利技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硬化道路或建筑1、人行道或广场2、绿化地3、未改造地面4,硬化道路或建筑1的底部为隔水层1

1,未改造地面4由上至下依次为地表土层4

1、透水层4

2、潜流层4

3、黏土层4

4,硬化道路或建筑1、人行道或广场2、绿化地3都设置在透水层4

2以上,人行道或广场2和绿化地3的表面为透水砖和草皮、下方为蓄水层2

1,蓄水层2

1与透水层4

2连接;所述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还包括连通管5,连通管5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连通管5的顶部开口位于蓄水层2

1的顶部,连通管5的底部开口位于潜流层4

3中。通过设置蓄水层2

1,且蓄水层2

1与透水层4

2连接,雨水先进入蓄水层2

1,并不断的渗入地下,蓄满之后才通过排水设施排水;通过设置连通管5,当蓄水层2

1中的积水达到一定量时,雨水直接进入地下潜流层4

3,减少了排水压力。该排水结构具备更大的蓄水能力,降低了对排水设施的依赖,有效提高了城市的抗涝能力。
[0020]所述蓄水层2

1填充碎石。所述蓄水层2

1中填充碎石的最小尺寸为40mm。
[0021]所述蓄水层2

1与透水砖之间还设置有整平层,整平层为沙土结构。
[0022]所述蓄水层2

1中设置有隔断2

2,隔断2

2竖直设置,隔断2

2组成一网状矩阵结
构,隔断2

2的顶部低于蓄水层2

1的顶部。所述隔断2

2为防渗水泥板。所述隔断2

2的顶面低于连通管5的顶部。所述连通管5中填充有碎石。通过设置隔断2

2,组成一网状矩阵结构,且隔断2

2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硬化道路或建筑(1)、人行道或广场(2)、绿化地(3)、未改造地面(4),硬化道路或建筑(1)的底部为隔水层(1

1),未改造地面(4)由上至下依次为地表土层(4

1)、透水层(4

2)、潜流层(4

3)、黏土层(4

4),硬化道路或建筑(1)、人行道或广场(2)、绿化地(3)都设置在透水层(4

2)以上,其特征是:人行道或广场(2)和绿化地(3)的表面为透水砖和草皮、下方为蓄水层(2

1),蓄水层(2

1)与透水层(4

2)连接;所述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还包括连通管(5),连通管(5)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连通管(5)的顶部开口位于蓄水层(2

1)的顶部,连通管(5)的底部开口位于潜流层(4

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排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蓄水层(2

1)填充碎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田泽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弼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